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 [英国]拜伦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象夜晚

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满天;

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

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

耀目的白天只嫌光太强,

它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

 

增加或减少一分明与暗

就会损害这难言的美,

美波动在她乌黑的发上,

或者散布淡淡的光辉

在那脸庞,恬静的思绪

指明它的来处纯洁而珍贵。

 

呵,那额际,那鲜艳的面颊,

如此温和、平静,而又脉脉含情,

那迷人的微笑,那容颜的光彩,

都在说明一个善良的生命:

她的头脑安于世间的一切,

她的心充溢着真纯的爱情!

(查良铮 译)

赏析:美是一种外形,也是一种内涵二者的统一,才是美的和谐,美的完善。拜伦的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一统一,是一首造诣很高,享有盛名的抒情诗,选自他最卓越的组诗《希伯莱歌曲》。

这首诗是咏威尔莫·霍顿夫人的。拜伦在一次舞会上遇见了她。当时夫人正在服丧,黑色的衣裙上饰有很多闪亮的金箔,使她在珠光宝气的女人中显得特别高贵圣洁,给诗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回来便创作了这首短诗。

诗的起句构思新颖,颇具匠心。因为夫人身着黑服,上面饰有金箔,诗人便将她比作繁星满天的夜空。这一比喻奇特而别出心裁,充满了神奇色彩和诗情画意,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然后诗人以“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来形容她的仪表和眼神。她的美,美得恰到好处,美到了极点,以致“增加或减少一分明与暗/就会损害这难言的美”。诗人始终没有正面描写夫人的容貌,而是以含蓄的比喻和自己的感受来表现和烘托她的美,但在读者的眼前已展现了一位高贵美人的形象。

拜伦对霍顿夫人的倾倒不仅在于她美丽的容颜,他还在她身上发掘出了高贵的内在气质和优美的德行。诗人赞美她那恬静的思绪,因为这来自她纯洁而高尚的心灵。他赞美她的温和、平静,她的善良和对爱情的忠贞,这一切美德使她的外貌美富有了深意,注入了丰泽无尽的内涵。这种形之美和神之美的统一,外貌美和心灵美的和谐,使她全身置于一片美的光彩之中而光辉倍增。

这首诗构思新颖,不落俗套。雍丽而不失含蓄,热情而又宛转。形象鲜明生动,诗句意脉相连,迂徐从容,曲尽情致。作者在诗中并未直抒自己的感情,但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窥见诗人的热烈情怀。

拜伦作为浪漫派诗人最优秀的代表,极善于抒情描写。但这首诗一反他惯用的如激流般奔涌的跌宕起伏的笔调,写得十分婉转动人,一往情深。特别是他在诗中运用的比喻,精妙自然,新颖别致,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功力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刘崇丽)

来源:《外国名诗鉴赏辞典》-CNKI工具书  拜伦;刘崇丽;查良铮

作者简介: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在校接受启蒙思想教育,酷爱自由,鄙视上流社会。学生时代开始写诗。诗集《闲暇的时刻》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攻击,他以《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一诗予以回击。1909年,继承上议院议员席位,不久赴南欧、西亚旅行。1812年出版《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2章,轰动全英。同年在国会发表演说。《织机法案编制者颂》一诗问世,显示出讽刺风格。后写了一系列叙事长诗,塑造了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形象,称为“拜伦式英雄”。1816年4月,受到上流社会围攻,被迫离英。到比利时,凭吊滑铁卢战场,定居瑞士,认识雪莱。写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3章、《锡隆的囚徒》等作品。1916年10月赴意大利参加烧炭党活动,写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4章,《曼弗雷德》、《审判的幻景》、《青铜时代》、《唐璜》等作品。1823年7月赴希腊参加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斗争直到逝世。其作品对欧洲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