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我馆珍藏的这幅《奔马图》还得从2008年说起。记得大约是四五月份春意盎然的时节,一天馆长对我说馆里藏的一些书画需送到辽宁省博物馆进行修复,安排我跟着去学习有关书画修复装裱的知识。接到任务后,我喜出...
小吃也有大滋味(序)
城隍庙小吃市集引来游人如织。摄影 / 沈嘉禄 所谓的美味,未必就是鲍参翅肚、山珍海味,或许只是一只小小的包子、一块软糯的米糕……家常味,世俗情,舌尖上的老味道,往往与小吃密不可分。 有时候,不免感慨赞...
“吃主儿”苏轼:生蚝很好吃,别告诉其他人
文学家余光中说:旅行,我不喜欢跟着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喜欢跟着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我觉得我不仅可以跟苏东坡做很好的朋...
辽金时的休闲活动:双陆
现代社会,人们在闲暇时与三五好友相聚,打几圈麻将或扑克十分平常,更多的人早已习惯用网络、电脑、手机等打发时间。那么在一千年前的辽金时期,还没有麻将扑克,也没有电脑网路,当时的人喜欢什么游艺活动休闲娱乐...
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
初春的一天上午,胡雪岩正在客厅里和几个分行的大掌柜商谈投资的事情。谈到最近的几笔投资时,胡雪岩面色凝重。店里的掌柜们最近做了一些投资,大家都赢利了,只是有的大掌柜赚取的利润很少。胡雪岩绷着脸,教训起其...
《墨竹图》:错落有致,意蕴无穷
[宋]文同 墨竹图 绢本水墨 130.1×104.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关于文同的生平,元·脱脱《宋...
旗袍的花样年华
1 港台的女演员中,张曼玉最适宜穿旗袍的。风行一时的电影《花样年华》,实现了女人与旗袍最经典最完美的结合:张曼玉穿一袭镶金丝的大红旗袍,把一位旧上海的幽怨少妇给演活了。旗袍套在张曼玉这样的女人身上,顿...
诗词人生叶嘉莹
叶嘉莹说自己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她说自己“好为人师”,天生教书的料。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93年受邀...
庚子赔款的数额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内阅兵庆祝胜利 庚子赔款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笔战争赔款,总额达4.5亿两白银,当时中国的人口恰好是4.5亿,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个说法,认为这是列强按中国“人均一两”的标准确定的,然而事...
归去来兮
踏进三月,陆家喜事接踵而来。今天又迎来了一家之主的50大寿。 相对于其他新移民来说,陆嘉良是幸运的。20年前全家从香港移民到多伦多后,他两周之内就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他们马上在名校区安家置业,还买了...
美协主席教你如何欣赏国画
欣赏国画作品要看神韵 就国画而言,看画一般要先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中国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是“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画的构图、着色、笔力和线条等;最后看它的造型,似像不像或形似...
从穿衣变化看时代变迁
中国人喜欢中山装经久不衰,已经有百年历史了。它体现了简洁、方便、灵巧、大方的特点。在穿衣单调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山装犹如徐徐清风,极大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穿军装、戴军帽、挎军包成...
对联故事 | 冯玉祥妙联佳话三则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县人。国民党爱国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 一、军事会议书对联 北伐战争期间,冯玉祥率军开往郑州。某一天,他应邀到郑州市府参加北伐军各...
长安、汴京、北京 揭秘三大古都的坊市制度
长安 坊市分离,城市呆板缺乏活力 坊市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布局和管理的基本模式。 坊是居民区,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坊间”。古代城市布局,是用街道将居民区隔成一个个规整的格子,一个格子就是一坊,坊坊相连,...
故事里的谋杀案
探案谜题 薛冰是校报的主编。这天,她正在为一则谜题绞尽脑汁,校报记者刘韬走了过来,戏谑地说:“不用这么卖力吧?又没有薪水拿。” 薛冰看到他,忙说道:“你来得正好,看看这个谜题怎么样?” 刘韬拿起稿件看...
《人物龙凤帛画》:郭沫若与乌龙事件
人物龙凤帛画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帛画之一,距今已有2300年左右了。该画是一个盗墓贼1949年从湖南长沙战国楚墓盗掘出土的,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195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用陆式熏用放大镜,照帛画...
尝新节:新打的谷子先敬狗
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退出了习俗的舞台,这个节日叫做“尝新节”。有人说尝新节是在旧历的七月七日,其实是没有硬性规定的。因为尝新的重要内容是品尝新出产的稻米或...
对联故事 | 荷花池边巧作对,汉阳桥上显风采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河北南皮人。清末洋务派首领,曾任两广总督。 一 九岁那年,张之洞随老师春游,走到了一个去处,只见山石晶光,草木青青,在山脚不远处的一小片平地上竟...
清代的“接班人”制度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1867年7月21日晚,曾国藩和他的机要幕僚赵烈文谈话,据赵烈文记载:“初鼓后,涤师来畅谈。言得京中来人所说,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裤...
有趣才有诗意,眼界就是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首歌流行一时,大概击中了很多人的心。 每天准时上班下班,上班做着同样的工作,下班挤着同一趟地铁,晚餐重复地吃着那几样菜,睡觉前刷一会儿朋友圈。 日复一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