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凯绥·珂勒惠支《织工的游行》版画33cm×42cm 1897年 “表现主义”绘画理念从20世纪20年代由日本和欧洲引入中国,其理论与绘画实践在中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中国的水墨人物画带来了一...
生命的安顿——解读王维《雪溪图》
王维(701—761),字摩诘,幼年才华早显,后官至尚书右丞。他崇尚参禅悟理,性喜山水,精通诗画与音律,因倡导“水墨渲染”和“援诗入画”的作画理念,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雪景...
从故宫藏行乐图看雍正皇帝的审美趣味
行乐图作为中国肖像画的一个分支,它的地位举足轻重,历史上也有大量佳作,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雍正朝是康熙朝与乾隆朝的过渡时期,但艺术品的整体形貌、风格与康、乾两朝大不相同,其中既有政治原因,也有雍正本...
重新认识宋徽宗
北宋赵佶《五色鹦鹉图》53.3厘米×125.1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此卷图、题、跋俱全,堪称为赵佶“三绝”珍品,卷右侧为其御题诗赋《咏鹦鹉》。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帝王。后人认为其为...
长卷中的“镜头”——中国画创作中的时空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内容丰富多样,有历史,有神话,也有对现实的赞歌。中国绘画中的长卷式创作,在卷收与展放中,有对逝去的不舍,有对新事物的欣喜。时间流逝的观念,繁华与幻灭的对置,有端与无端,时间的循环与空...
明清肖像画的写真与传神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内收藏明清肖像画数量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今年新展“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选取50余件(套)明清时期肖像画,并以画像中人物的生活年代早晚为展陈顺序,让观众可以随着历史发展...
倪瓒山水画之意境美
宋元两代是山水画发展的两个高潮时期。相较于宋代山水精于笔墨样式、写实的传统,元代山水画则更旨在画家自我情感的抒发,将个人价值充分交融在艺术创作中。其中,以“元四家”之一倪瓒的个人风貌最为突出,其画面简...
虚静论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内涵与发展
“虚静”是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中十分重要的范畴,它是关于艺术创作与审美态度的理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虚静”概念,不仅与“虚静”的哲学概念有关,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虚静论的哲学审美意蕴 虚静,作为...
禅意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审美研究
一、何为禅的定义 禅意一般指语言无法描述的一种内在感受,这是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若是要定义禅意的具体含义,禅宗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内容与形式,因为禅意是从禅宗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哲学的思考与艺术理念升华而来的...
李可染山水画写生探究
“‘东方既白’,人谓中国文化传统已至末路”,而李可染预见东方文艺复兴之曙光,因此借苏东坡《前赤壁赋》的结尾一句不知“东方之既白”。李可染认为东方文艺复兴的曙光一定会到来,中国画会在世界上占很高的地位...
走入吴昌硕的“花卉”世界——吴昌硕花卉四条屏赏析
吴昌硕作为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因气势磅礴的大写意花卉而名满天下。牡丹、菊花、水仙、梅、兰、紫藤等花卉都是他笔下信手拈来的题材,画面往往设色艳丽浓烈但又不流于俗气,笔力浑厚中透出高雅之态,擅长把书...
西学东渐之下,写意花鸟的现代嬗变
齐白石《农具》 西学东渐,是近现代中国所面临的文化困局,在西方文明强势影响全球之时,中国艺术家不得不直面来自大洋彼岸文明的冲击,寻求融合、突破成为时代主流。而自成一脉发展上千年的中国写意花鸟画,在近现...
清代仕女扇面绘画研究
图1 焦秉贞《仕女图》扇面 清代仕女扇面绘画在中国扇面绘画史上占据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兴盛,在清代绘画史上是一个社会现象的表现。清代仕女扇是文人墨客闲暇之余把玩的随身之物,也是商贾富甲标榜自己身份的...
宋代“尚意”书风与文人画转向
传统文人画与中国书法艺术关系密切,从某种程度上说,宋代书法的尚意书风造就了中国绘画发展中的文人画转向。书法发展至宋代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艺术风貌,其脱离了实用与功利的目的而走向了艺术(书法艺术)的...
吴昌硕晚年绘画题款浅析
钱杜《松壶画忆》中记载:“画之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纪之,然犹是细楷一线,无书两行者。惟东坡款皆大行楷,或有跋语三五行,已开元人一派矣。元惟赵承旨犹有古风,至云...
古人画中的花鸟意趣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世界画坛中有着极大的成就与鲜明的特点。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题材之一,花鸟画的题材较为宽泛,除本义所指的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畜兽、虫鱼、树木、蔬果等。中国花鸟画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物的...
《瑞鹤图》:群鹤祥集的幕后玄机
公元一一一二年,是北宋政和二年。这一年正月十六,也就是“上元之次夕”,宋徽宗登上宣德门,观看灯火璀璨、人山人海的节日景象。突然间,天空有祥云出现,有一群白鹤飞来,在天空中翱翔,甚至有两只降落在端门的鸱...
《清明上河图》与宋代都城的市民生活
存形莫善于画 图像的史学价值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上古传说中“河出图”的记载,代表了人们对于图像起源和功能的认知。图像的产生,使人们得以认识自然宇宙的形象。因此,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无以见...
绝境意造化 山水有灵奇——梅清和他笔下的黄山
一、梅清与黄山之迹遇 梅清(1623〜1696),安徽宣城人,以画黄山、画松闻名于世,纵横画坛50余年。他原名士羲,字渊公,号翟山,别号与闲章较多,并有诗文集《天延阁诗集》和《瞿山诗略》。梅清出身于宣...
《清明上河图》中有哪些交通工具
宋代是我国古代交通运输发展的鼎盛阶段。不管从陆路运输还是水路运输都得到了大发展,助推了宋朝的经济繁荣,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窥一斑。该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