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仔裤风云录

牛仔裤以粗犷自然、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平民风格受到了几乎全球所有国家人民的欢迎。然而谁能想到,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牛仔裤是作为帝国主义被批判的,粤语歌里唱道:“着起牛仔裤,等于认美帝(国主义)做契爷(干爹)。”当时中国人的穿着都是清一色的草绿色军装,没有任何个性而言,服装几乎沦为政治的附庸。

1979年,大陆电视台播放进口电视片《大西洋底来的人》,主人公麦克戴着“麦克镜”(蛤蟆镜),穿着牛仔裤,称自己为“一根从大西洋飘来的木头”,让中国观众为之一震。没多久,街上就有许多小青年戴着还没撕去商标的蛤蟆镜、穿着上窄下宽的喇叭牛仔裤,窄得把整个屁股绷得圆滚滚的,宽得足以当扫帚扫完几条大街,还拎着正在播放邓丽君歌曲的“四喇叭”收录机到处游晃。贾樟柯的电影《站台》中记录了崔明亮要妈妈照着张军从广州带回的喇叭裤样式,将普通裤子改成喇叭裤的场景,牛仔裤给中国人带来的震撼可见一斑。

与青年人对牛仔裤的喜爱相反的是,也有人将牛仔裤上升到政治高度,把它说成是“盲目模仿西方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于是,留长头发、大鬓角、小胡子,穿花格衬衫和紧绷着臀部的大喇叭牛仔裤的,被人俗称为“二流子”,穿着这身打扮上街是有风险的。许多城市曾经动员团员青年上街纠察,不许青年人穿喇叭裤,遇到不听“禁令”的,还会用剪刀强剪。如果他们知道牛仔裤起源于淘金工人的工装裤,不知作何感想。

艾敬的歌曲《艳粉街》记录了这一幕:“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上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他的裤子已经扯破,尊严已剥落,脸上的表情难以捉摸……”1979年底,《中国青年》杂志挺身而出,发表《谈引导一一从青年人的发式和裤脚谈起》,为青年人说话:“头发的长短,裤脚的大小和思想的好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再后来美国大片《霹雳舞》登陆中国,中国人突然被太空步搞得有点“神魂颠倒”,在小巷深处或大街拐角,经常看到一身牛仔套装的“时尚青年”们在较量舞技。用现在眼光看,当时的他们穿着古怪,牛仔样式夸张,尺寸肥大,但这并不阻碍他们脑门上系一条红布满地鲤鱼打挺。

可以说,牛仔裤的出现给中国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首先是颜色的冲击,浅蓝色是一种和传统的黑白灰、军绿色完全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其次年轻人以牛仔裤来标榜青春,青春不再掩藏在肥肥大大的军装中,那种对于臀部的包裹和大腿的强调,以及当时的喇叭裤造型,都成为对压抑气氛的革命。更要命的是:无论男女,一律在腹前开叉。要知道,过去中国的女裤从来都是在右边开叉的。因此,老一辈人说这是“不男不女,颠倒乾坤”。当时的女性敢于穿上一条暴露曲线的喇叭裤,是需要足够勇气的。牛仔裤传达出一种平等、自由、独立、自信、乐观和民主的文化涵义,给刚刚从文革中觉醒的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刺激和心理上的共鸣,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普遍的理想主义追求和反叛精神不谋而合。

当时的推崇者说牛仔裤“不用清洗”“耐穿耐磨”,其实这只是借口,事实上人们已经从审美服饰的角度对性感开始了新一轮的启蒙。牛仔裤并不裸露,但是对于下半身的勾勒,使人们在某种意义上找到了一个看与被看的性别回归,尤其让中国女性找到了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使曲线的展现成为可能。可以这样理解,牛仔裤是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时装功能重新认识的开始,也是对几十年来封闭观念的一种挑逗性的试探。这场该不该穿喇叭裤的争论,不仅解放了中国年轻人的臀部,更预示着一个尊重修改、尊重自我选择的新时代轰然来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牛仔裤几经磨练,终于肆无忌惮地闯入了中国人的衣橱。牛仔裤不再专属于“不良少年”。学生们纷纷穿上了牛仔裤,牛仔裤的活力在学生族中找到了共同语言。走在大街小巷,无论是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还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都可以穿上牛仔裤酷上一把,而拥有几条牛仔裤也是时尚青年的必备。

当穿着不再与阶级立场和道德品质联系起来时,人们对服饰的选择就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一轮接一轮的时装接力赛中,很多衣服都被时尚无情地甩在后面,唯有牛仔裤一路都意气风发,且始终魅力十足,牛仔裤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说牛仔裤在上世纪80年代流行主要是源于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那么90年代以后至今的持续流行则主要源于牛仔裤自身的品质和全球化的趋势。传统的长袍马褂、中山装等相继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即使有唐装、旗袍等民族服装也只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才被穿着,在日常生活中远不如牛仔裤那样普及。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被卷入了全球化的进程中。

其实细细审视牛仔裤这种服装形态,就能发现,它与现代中国、现代社会人的存在状态极为吻合,是一种对自身身份的认同。由一个个彼此独立的个体组成的现代社会无疑就是一盘散沙。每个个体看似独立,充满自信,但实际上内心却是极其孤独、软弱,由于分散、孤立、渺小,无社会力量,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密切适应这个社会,紧跟社会的大流而时刻不停地饰演着各自的社会角色。牛仔裤是匀质的服装,所以它看不到阶级“个性”的需要。这样,可以用牛仔裤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同时牛仔裤又富有个性和事实上的集体无个性,它的颜色,款式极为丰富的,组合和搭配方式可以是无限多样的,它可以成为个人风格和个性的展现,在这里,似乎能适合一切大众穿着的牛仔裤就成为了服装的“民主化”潮流。

我们每个人都被服装包裹着,并随着流行潮流驱动,也许你对服装的历史与意义了解很少,但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在书写着一部服装史。人的身体两部分,上半身的头脑时不时思考一些问题,让我们清醒地认识现实,打起精神为生活而努力奋斗;下半截由我们自行管控,于是大家用牛仔裤的姿态从大腿放松,正如有人说的再大的事有脊柱和裤腰带顶着呢,这里牛仔裤把我们连接到一个自由的世界。

来源:《社会观察》2008年09期     廖慧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