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魔幻”的《百年孤独》

2017年6月15日的《伦敦书评》杂志,刊载了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的文章:《没有魔幻,没有隐喻》,在文中,杰姆逊对出版至今已五十年的名著《百年孤独》做出了解读。

杰姆逊指出,《百年孤独》的所谓“孤独”,不应被理解为情感上的痛苦——它首先应该被理解为“自主”:马孔多是世外桃源、是与旧世界没有关系的新世界;住在那里的人,是一个家族、一个王朝。而马孔多最初的孤独,就是一种纯粹和无辜、是一种与尘世苦难相隔绝的自由。从寓言的角度看,马孔多代表的是拉丁美洲在世界体系中的独特性,或者哥伦比亚在拉丁美洲中的独特性,或者甚至是马尔克斯的故土(加勒比海岸)在哥伦比亚和安第斯山中的独特性。所有这些视角,都标志着小说开端之新颖,及其乌托邦实验的企图。

杰姆逊认为,《百年孤独》借用了诸多既有的小说形式,比如“家族小说”。小说里出现了很多家族,也正是这些家族故事,构成了马尔克斯所谓“魔幻现实主义”的内核。但是在这表象之下,《百年孤独》的家族故事又有新的特点:一代又一代的奥雷里亚诺和何塞·阿卡迪奥们名字相同,令人无从辨识;不仅如此,小说其他人物之间的名字也很难区分。在马孔多,什么都在变化之中:国家政权、宗教和资本主义纷至沓来,内战殃及此地,城镇盛极而衰,大雨下了又停,主角衰老亡故——但像植物根茎一样的叙述却生生不息,直到小说的结尾仍生机勃勃。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该小说中看到“战争小说”的影子,但马尔克斯的叙述,又将拉丁美洲独特的地缘政治特性加入其中。

在杰姆逊看来,马尔克斯是一个行为主义论者,因为他笔下的人物没有心理学(不管是深度的还是浅度的),次要角色则主要为某种情节功能服务。但是与人们一般认为的不同,“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并非巴洛克式的混乱无序,马尔克斯的句子与段落有着生动的叙述逻辑,其特征就是对某个物体或话题的“聚焦”。这种叙述逻辑超越了主体与客体,也并不来自于某个“全知叙述者”的无意识,它也并非遵从日常生活的惯性逻辑——毋宁说,它扎根于源自拉丁美洲之“神奇”的原材料之中。所以,这里没有魔幻、没有隐喻,有的只是超越性中的些许砂砾和某种唯物主义的崇高。此处没有观点、没有隐含的叙述者(或读者);没有意识流,或自由间接文体;没有最初的秩序,也没有秩序的恢复;没有叙事上的分叉,也没有现实主义或狂想——而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打破主观与客观、内在情感与外在世界之间的任何区分。

卡彭铁尔曾经说过,在拉丁美洲,真实本身就是神奇的,而拉美本身发展的不平衡,也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种神奇。马尔克斯的叙述怪异而全神贯注,它展示的,并非“魔幻现实主义”,而不过是某种具体而微的乌托邦。

来源:《天涯》2017年05期     王茹仪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