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也是一种礼仪

《说文解字》曰:“沐,濯发也。”“浴,洒身也。”《诗经·小雅·采绿》:“予发曲局,薄言归沐。”还有《公羊传·隐公八年》:“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等等,这里的“沐”都是洗头发的意思。

而《论衡·讥月》:“浴去身垢。”《左传·文公十八年》:“二人浴于池。”这里的“浴”都是洗身的意思。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这一句更充分说明,“沐”和“浴”在古代是有区别的,“沐”是洗发,“浴”是洗身。

从《周礼》“王之寝中有浴室”中还可以看出,在两千年前的帝王家,卧室里已经有洗澡间了。

其实,在古代,不光是洗发洗身有区别,洗手洗脚也不尽相同,洗发叫沐,洗身叫浴,洗脚叫洗,洗手叫澡,洗衣叫浣,洗米叫汰,洗器叫涤,等等。

当然,古代字面上虽然分得这么清楚,这么详细,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未必有那么严格的分界线。所不同的是,古代的沐浴要比现在的洗澡严肃认真得多。

商汤王求雨前,要先仔细沐浴一番,剪掉头发和指甲,然后才跪在神台前祷告。这就说明,古代的洗澡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卫生,也是一种礼仪。《论语》:“孔子沐浴而朝。”推崇礼治的孔子,见君前也是要沐浴的。

来源:《文史博览》2017年08期     刘绍义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