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桩龙卷风引发的官司

龙卷风古来有之,据史料记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许多起,也有过人被卷跑的事件。可是因为人被卷跑,而打官司的却很罕见。清代著名的大诗人袁枚在做县令时就遇到过一起这样的棘手案子。据袁枚自己著的《随园诗话》卷四载:清乾隆七年(1742年)袁枚在应天府上元县当县令时,五月十日那天,上元县突然发生了可怕的龙卷风,县城韩宗梁19岁的女儿韩慧芬在外面收衣服时,瞬间被龙卷风卷走,不见了踪影。其人竟被吹到了80里外的江宁县铜井村,当时她坠落在地,不省人事,乡里人用姜汤将她灌醒。韩慧芬睁眼看时,周围尽是陌生人,互相询问得知此地为铜井村。因天色已晚,便在那家人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才被送回城里。众人一听觉着很蹊跷,而韩慧芬这时已经许配给秀才李调甘为妻。李调甘听说此事,也觉得不可思议,认为一定别有隐情——发生如此暧昧的事情,这门亲事做不得了。

于是,李调甘来到上元县衙击鼓告状,要求退婚。袁枚接案后,先是听了李调甘的诉词,接着传来韩家人等,询问了事情的经过。为了深入调查事实,袁枚又行文到江宁县,把铜井村的地保也传来,到县衙作证。地保说,当日大风起,确有一铜井村村民姓华,名中元的,在其家门外突然看到一阵黑气,由北飞来,到他家门口时落下,开始以为是龙取水,后仔细去看,发现一昏死女子躺在自己家门前。经过多方讯问,大家供说无异,案情清楚:韩慧芬到铜井村,确系由于风吹所致。也确是铜井村人救活,因为天晚路远,当天不便送回,才留宿一宵,均为常事,没有什么异常。而城里那天也确实发生了龙卷风,城里城外毁坏了不少房屋,邻居市民可以为证。再看韩慧芬端庄本分,不像水性杨花之人。可是无论袁枚怎么说,迂腐的李调甘就是不相信,总是怀疑有暧昧。

这时,袁枚只有回过头来,再来劝解李调甘:你也是读书人,应该见多识广。江南发生龙卷风是春末夏初常有的事,古书上就有女子被风吹走60里的事。说着袁枚取来元朝名臣郝经的著作《陵川集》,找到了一首记载此事的诗歌,念给李调甘听:“八月十五双星会,花月遥光照金翠。黑风当筵灭红烛,一朵仙桃落天外。梁家有子是新郎,芋氏负从钟季背。争看足下来鬼物,云鬓欹斜倒冠佩。须臾举目视旁人,衣服不同言语异。自说吴门六十里,恍惚不知来此地。甘心肯作梁家妇,诏起高楼榜天赐。几年夫婿作相公,满眼儿孙尽朝贵。须知伉俪有姻缘,富者莫求贫莫弃。”袁枚念完说,郝经是元朝的一代名臣,他记载了风吹人事件,难道他会说假话吗?你看那次被风吹走女子嫁的人后来做了宰相,我只怕你还没有那么大的福分呢,不要再提退婚了,回去完婚吧!李秀才这才转怒为喜,表示愿做新郎娶韩慧芬。

于是,袁枚提笔判道:“本月十日,却有狂风。走石飞沙,毁屋伤人。韩慧芬起而收衣,被风卷走;铜井村凭空落下,惊为天人。众人救助,护送回城。个中细节,俱已详审。合情合理,没有疑问。无端猜忌,冤屈好人。天下之大,何奇不有。风能吹人,史有明文。读书五车,身入黉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本官再三开导,秀才撤诉息争。疑团一一冰释,两家重续前盟。姻缘本是前定,无妨委屈;好女不是杨花,岂怕风吹;今日就备花烛,本官赠你鼓吹。全两美之情,平双方之恨。即日成礼,夫妇齐眉。朝朝暮暮,两心如一;恩恩爱爱,永结百年。此判。”

袁枚如果不能找出郝经的诗,只怕也难说服这个酸秀才。由此可见,当法官的不但要熟悉法律条文,而且还要博古通今才行。袁枚就是凭着自己的认真负责和渊博的知识,巧妙地化解了危局,维护了当事人的权益。

来源:《人民周刊》2016年14期     刘永加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