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和10月,习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包括欧亚大陆各国在内。“一带一路”的倡议符合参与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共享各国的优秀发展成果,促进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和共同进步。
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渊源深厚,由古代丝绸之路发展而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特别是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从云南高原到茫茫大海
郑和,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宝山乡和代村)人,1371年生,回族,原姓马,咸阳王赛典赤的六世子孙。郑和自幼聪明敏捷,健康活泼,从小随父学阿拉伯语,对西洋有一定的了解,十分向往远航。公元1381年朱元璋平定云南,年仅十二三岁的郑和被掳,后被送给在北平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即明成祖)当太监。郑和丰躯伟岸,勤奋好学,有智谋、习兵法,深得朱棣信任和赏识。
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着手削藩王。朱棣为图自保,南下发动“靖难之变”以争夺帝位,郑和随军出入战阵,出谋划策,参加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斗,屡立战功,功勋卓著。朱棣夺取皇位后,亲笔书“郑”字赐他姓郑,并晋升为内宫太监,相当于正四品官员,掌管营造宫室、陵墓、采办皇室婚、丧礼仪用品,成为明成祖的亲信。经过长期历练,郑和从一个仆人锻炼成了一位谋勇兼备的将帅之才。
15世纪初,明朝政府采取修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农业、手工业比过去有了明显进步,商业繁荣,是当时世界上一个最富强的国家。为了进一步巩固政权和招谕更多国家来朝贡,扩大明王朝的威望和影响,实现“抚绥四方,德化四夷”,明成祖决定派遣亲信郑和任钦差正使总兵太监出使西洋,到南海诸国去招谕和贸易。
历尽狂风巨浪七下西洋
1405年7月,郑和率领有官兵27800余人的船队,带着大量的丝织品、瓷器、铁器、布帛等物品,备足粮食、油、酒等各种生活日用品。乘坐大小船只200余艘,揭开了下西洋的幄幕。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在28年中,先后7次扬帆远航,平均4年一次,一次往返大约2年左右,总航程达16万海里(约29.6万公里),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非洲东岸。郑和船队供正、副使坐的最大船(宝船)长44丈(约156米),宽18丈(约51米),装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达1500吨,是15世纪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船。这只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装备和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一支实力最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郑和随行中有许多著名航海家,如王景弘、侯显等等,对南海、印度洋的地理气候条件十分熟悉,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经验。
公元1405年,郑和率队第一次下西洋。从闵江口的五虎门杨帆南航,到达今天的越南、泰国、爪哇岛、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新加坡的林加群岛、马六甲、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横跨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西海岸的科泽科德。在爪哇岛期间成功化解了一场由于爪哇西王部下误会郑和部下引起冲突发生的流血事件,史称“爪哇”事件。当船队过旧港(今印尼巨港)的时候,陈祖义海盗集团设计向郑和假投降,准备暗中袭击。郑和得知后将计就计,一举歼灭海盗5千多人,俘虏了陈祖义,并带回南京经明成祖批准后在南京斩首示众。此战役扫平了南洋一带为害多年的海盗,为中西交通和商业贸易扫清了障碍。
公元1407年岁末,郑和带领船队开始了第二次航行,这次航行目的与第一次大体相同。不过这一次还到达了印度西海岸的甘巴里(今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歌印拜陀)、阿拔把丹(今印度阿默达巴德附近)。
郑和下西洋航海路线图
公元1409年,郑和率船队第三次起航,航程目的与第二次大同小异。这次下西洋,郑和及其船队在马来半岛的满刺加建立了海外基地。此后又在印度半岛的古里、波斯湾的忽鲁谟斯(今伊朗阿巴斯附近)等处建立了基地,方便了船队的补充供给和休整。在此次航行中,郑和率领部下成功挫败了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国王亚烈苦奈儿阴谋歼灭郑和船队以夺取宝物的图谋,并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其王族带回南京交由明成祖处理,后被明成祖宽大处理放回本国。这次战役展示了明朝强大的国力。
公元1412年,郑和率领船队第四次下西洋,船队到达印度半岛西海岸、古里国、印度洋北部的阿拉伯海、达波斯湾的忽鲁谟斯、祖法尔国(今也门佐法尔)和阿丹国(也门的亚丁)。这次航行当船队到达伊朗的霍尔木兹后,继续沿着阿拉伯半岛的东南海岸向南航行。后遇到狂风巨浪,船队随浪飘到非洲东海岸,到达非洲的木骨都束国(今东非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卜刺哇(今非洲东岸索马里的布拉瓦)、麻林地(今非洲东岸肯尼亚的马林迪一带)。这次下西洋时,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在苏门答腊协助该国平息了一场争夺王位的叛乱,密切了与苏门答腊的友好关系。
公元1417年1月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到达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公元1419年8月8日回国。
公元1421年3月郑和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这次航程与第五次相同,主要任务是将前来中国的各国使臣送回本国,对沿途的国家又一次进行访问。公元1422年9月2日回国。回国时,郑和一共邀请了亚非16个国家1200多名使臣随船来中国参观访问。
公元1431年1月明宣宗派遣郑和开始了第七次下西洋,此时明成祖朱棣已早于公元1424年在与内蒙古作战中病故。船队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到达大满刺加,圆满调解了大满刺加与暹罗国(今泰国)的关系,访问了苏门答腊岛上的几个小国——阿鲁、那孤儿、黎代、南渤利等国,后到达翠兰屿(今孟加拉湾东南部科巴群岛)、榜葛刺国、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溜山国、古里国、忽鲁谟斯、小葛兰、柯枝、甘巴里、加异勒、天方国(今麦加)、秩杳(今沙特阿拉伯吉达)、默德那国、木骨都束、卜刺哇、麻林地。返航后,已达65岁的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公元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公元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出使过的城市和国家共有36个: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勃泥、苏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兰山、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孙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儿、沙里湾尼(今印度半岛南端)、不刺哇(今索马里境内)有些文献上记载为37或39个等,没有统一说法,另外,郑和每次往返的时间相关文献记载也不一致。上述地区如按现在的国家划分,则大体分别属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文莱、印度、孟加拉、伊朗、也门、北也门、阿曼、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莫桑比克和肯尼亚等17个国家。
远播文明种子增进友谊
郑和成功下西洋,把时间起于汉代,地点起于西安,“经长江出海南下,穿过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再由尼罗河进入地中海的贸易路线”——即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行推向最为繁盛的时代,为现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积累了深厚的历史经验、友谊积淀、精神动力。
21 世纪海上丝路涉及到的国家
一是互通有无,加强了双方的经济往来。郑和船队所到之处,普遍受到热烈欢迎。他们向当地的国王表明来意,赠送礼物,然后就地进行贸易。中国青花瓷器、绫绢,锦缎、铜铁用具、漆器、麝香、樟脑等物最受当地欢迎,开辟了海上香料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同时也从当地购买了宝石、珍珠、珊瑚、香料、象牙、布匹以及珍禽异兽如狮子、斑马、鸵鸟、金钱豹、长颈鹿等,将外国特有的植物移植到国内,如海棠、詹卜花、五谷树、娑罗树、返魂香等。不仅如此,在郑和船队访问时,还将外国的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等等传播到国内,促进了中外艺术的交流。
二是政治影响,先进政治文化影响深远。将中华文明的种子远播到世界很多地方是郑和最突出的贡献。当时的明朝,比起西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要先进得多。当时还有不少国家还处在落后的奴隶制社会或原始部落。明成祖在位的20余年中,亚非30多个国家的使者先后到了中国,浡泥国王、满刺加国王、苏禄国王等还亲自来中国访问,他们深深被中华文化魅力所吸引,将中国的典章制度,先进的生产工艺,悠久的文化,包括历法、图书、服饰、铁质农具、医疗药品等带回本国用于自身建设。
三是加强友谊,有利于国家间和平共处。1417年,苏禄国王在访问中国途中病逝山东,明成祖为他举行了隆重葬礼并多次修护其陵墓,体现了中苏两国人民友谊。许多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与郑和有关的纪念遗迹。如印尼的三宝垅三宝洞、泰国的三宝港、三宝寺,马来西亚的三宝城、三宝井等等,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怀念心情。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这些历史遗迹,重温这些友谊,缅怀未来,有利于大家和平共处,共同推进繁荣稳定。
四是积累经验,促进航海事业不断发展。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哥伦布早87年,达·伽马早92年,麦哲伦早116年,开辟了数十条航线,为后期海上航行积累了丰富的世界航海经验。他们绘制的20幅“郑和航海图”成为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航海图,这些地图精确度极高,误差在23英里左右,被后来许多航海家收藏使用。随郑和一道远航的马欢、费信和巩珍三人,留下了《瀛涯胜览》《星槎胜览》及《西洋番国志》三本书,详细记载了今天印度支那半岛、爪哇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许多国家的情况,对那里的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做了详细描述,为后期的航行提供了宝贵资料。
五是中外对比,和平之旅代代传颂至今。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在欧洲近代史上,有许多航海家和探险家开始了史上称为“地理大发现”的航海探险,然而与郑和下西洋相比,他们的目的天壤之别,而目的的不同导致了迥然不同的结果。郑和的船队高举和平旗帜,大力播撒文明种子。至今世界上没有哪个航海家像郑和那样,受到许多国家人民发自内心的尊敬,而且代代相传至今。相比之下欧洲的许多航海家是为了夺取别人的土地、黄金和财富。他们用火与剑来对待当地手无寸铁的土著居民,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将他们推入苦难的深渊,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光辉的一页。
六是历史新探,证据资料疑证曾达美洲。在现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密西西比河的一个峭壁上,有一幅宏伟的岩画“皮阿萨”,美国有关学者对“皮阿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是郑和船队远航至北美洲时所绘制的“彩虹龙”。这些学者所依据的证据来源是罗懋登写于1597年的《三宝太监西洋记》。书中记载郑和率领的中国船队,曾经分别于1423年、1431年的第六、七次远航时抵达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谷,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60多年。
七是精神永存,激励后人不断奋勇前进。为了纪念郑和,发扬光大郑和所体现的不怕困难,勇于探险,敢为人先,精忠报国的精神,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航海家,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定为中国的“航海日”。这一天,正是历史上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船队浩浩汤汤第一次下西洋起航的日子。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是伟大的创举,史无前例。郑和不愧是少数民族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航海第一人。正如梁启超先生称郑和曰:“……为海上巨人”。孙中山称赞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绝后之奇举”。
参考文献
[1]金涛著,世界航海的先驱——郑和.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4.
[2](美)尼克莱斯(Nichless.M),(美)尼克莱斯(Nichless.L.B),(美)王胜炜著;王胜炜译.郑和发现美洲之新解,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6.
[3]莫知,达观著.航海家——郑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4.
[4]昆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云南省中国近代研究会编.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年、护国运动90周年.-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5]魏生著.七下西洋的和平使者:郑和的故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6.
[6]云南省教育委员会教研室编.云南历史.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
来源:《云南档案》2017年12期 王善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