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糖上的艺术

人群中,只见他从案子上揪下一小团还温热的褐色泥团,在手心里揉捏、翻搓、拉拽然后近乎神秘地合在手心里一吹,奇迹出现了:一只胖嘟嘟的小猪稳稳立在掌心。这不是变魔术,这是吹糖人。当然那也不是泥巴而是糖泥。一个小女孩把巴掌都拍红了,缠着妈妈买下了这只可爱的小糖猪。

糖人是以加热的糖稀为原料做成各种造型的民间艺术。北京话为“吹糖人儿”,吹糖人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糖人起源于明朝的“糖丞相”,褚人获《坚瓠补集》记载,明俗每新祀神,“熔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

糖人造型多样,常见的有人物、花草、动物等,但以动物造型居多,以体态丰满十二生肖为内容。由于操作的技法不同,糖人逐步演变成今日的吹糖人和画糖画二种。各地因方言习俗不同对制作糖人的叫法也各异,有称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糖人制作是民间手工艺,制作者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

糖料由糖稀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制作时把糖稀熬制好,用一根麦秸杆挑上一点糖稀再着麦秸杆吹气,糖稀随即像气球一样鼓起,再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种造型,最后用竹签挑下,冷却后成型。

焦叔不记得他们祖上是哪一辈人开始制糖人的。反正从记事起就看到爷爷和爹做糖人,自己耳熏目染也爱上做糖人。那个时候村里做糖人的人家还很多,大家都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地卖,集市庙会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担子的一头是一个小柜子,床头柜般大小,两边钉有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框中间的铜环上拴着根短绳头,用来穿扁担。担子的另一头是一个小炭火炉子支着一口铜锅,里边熬着糖稀,再下面有几个抽屉用来放原料、工具、竹签和木炭。柜面上放一个圆木盘,上面画着宽窄不等的由圆心向外呈辐射形的格子,里边写着葫芦、大公鸡、关公和猴子等名称。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买,会准备一些奖品。在木盘中心装一个固定在线轴里的转杆,长度比木盘的直径要短一点,转杆的顶头垂着一根小针,转杆停止转动时,小针指着哪个格子就得哪个奖。奖品越大格子就越窄,命中的几率就越低,奖品多是几颗糖豆或者酥糖。那糖豆比围棋子儿还要小、花花绿绿的,但是中了奖的人都很高兴,对他们来说那小小的奖品虽然不算得上什么,而是一种被好运眷顾的希望。也有人想出以物易物的办法,糖人可以不必用钱来买,而是用牙膏皮来换,几支牙膏皮可以换一个孙猴子或是其他的小糖人。焦叔笑着说,后来我父亲见换不到牙膏皮,就塑料盆啦破掉的锅啦什么都换,每次他挑着担子回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收废品的呢。

那时候为了让糖人这门手艺术更加精湛,常会举办糖人大会。平时散居四方吹糖人的艺人们这时候都会赶来。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艺人们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饴糖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拳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立即鼓起腮帮子用嘴吹气造型。不一会儿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圆球状,再用灵巧多变的手法,捏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人物百态等,为了样子好看有的还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

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经过苦练,手法要准确、造型要简洁生动。吹出的糖人用包了金箔的竹签簪着纷纷插在赛台上,金瓜、石榴、桃子、鸡狗、猴吃桃、元宝灯笼、寿星、和合二仙、渔翁钓鱼……焦叔笑着回忆说,那真是壮观的盛会呀,看得人眼花缭乱。

有人来买糖人了,焦叔不慌不忙用小铲从锅里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端,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再用苇杆一头沾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就好了。焦叔的糖人架有两层,每层都有很多小插孔为的是插放糖人,他说这架子还是他爷爷用过的,虽然有点破旧了,他舍不得扔修补修补仍接着用。架上有各种形状的糖人小鹿、金鱼、耗子、灯笼、凤凰等,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是齐天大圣孙猴子。焦叔琢磨出一个好主意,孙猴做好后在猴背上敲一小洞倒入些糖稀,再小竹签向猴屁股上扎一小孔,让糖浆慢慢地流出来,下面用一个糯米捏成的小碗接着,一个糯米捏的勺舀碗里的糖稀吃,直到糖稀流完或冷却凝固时,连同糖人孙猴以及糯米碗、勺一块吃掉,焦叔给这款糖人取名“猴子拉稀”。不单小孩子喜欢,大人们也觉得稀罕,有时会买来尝尝。

虽然糖人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却不易保存。糖人放久会变黑,天气炎热或者潮湿就会慢慢融化,而且现在甜品花样太多了,糖人渐渐遭遇冷落。焦叔每年依旧会做糖人,也教会后辈们做,他说更要当做传家之宝留给子孙后代。想通过他的手将祖宗传统手艺保存下去,流传下去。他知道每逢庙会集市上,客人们买他的糖人买的是一份藏在时光里的回忆。糖人这门技艺从很远的历史中来,也要走到未来的时光中去,对他来说这不再是一门谋生的手艺了,而是一个以艺载道的传承者。

来源:《时尚北京》2018年04期  寒一一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