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夫、御子、御国的独孤皇后

“选”接班人,是中国几千年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独孤皇后与隋文帝“选”杨广的走眼,只是其中的一个注脚而已。

在中国古代,说起强势的政治女性,大家首先会想到武则天。此人驾驭丈夫、控制儿子、治理国家,颠覆了我们关于传统女性三从四德的形象认定。不过,武则天虽然特立独行,但也绝非横空出世。在她之前,还有一位女性,也在御夫、御子、御国等方面成就斐然,堪称武则天的精神前辈。这位女性,就是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隋王朝的兴衰毁誉,都与这位皇后密切相关。

一、御夫

独孤皇后御夫有道,最经典的表现是,她让身为皇帝的隋文帝杨坚坚守一夫一妻制原则,创造了中国古代帝王后宫生活的奇迹。根据《隋书·文献皇后传》记载,独孤伽罗十四岁嫁给杨坚,婚后夫妻恩爱,共同发誓“无异生之子”,也就是说,杨坚所有的儿女,必须都是独孤伽罗所生。历史证明,杨坚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此人共有五儿五女,全部是独孤伽罗的亲骨肉。这在奉行多妾制的中国古代上流社会,已经非常罕见,若发生在皇帝身上,几乎就是绝无仅有了。

独孤皇后能够御夫至此,至少跟两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家庭背景,第二个因素是个人素质。先看家庭背景。独孤皇后出身于鲜卑化的匈奴贵族,而鲜卑、匈奴等北方草原民族,本来就有“妇持门户”、“多由内政”的传统,妇女的家庭地位远高于同时期的汉族。更重要的是,独孤伽罗的父亲,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人物独孤信。独孤信生有七个女儿,老大嫁给北周明帝,封明敬皇后;老四嫁给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丙,追封元贞皇后;老七就是独孤伽罗,嫁给隋文帝,封文献皇后。一门出三朝皇后,政治地位可见一斑。事实上,杨坚的父亲杨忠本身就是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的老部下。独孤家族地位如此高贵,自然强化了独孤伽罗的自信和骄傲。正是有了这种强势的背景,独孤伽罗才敢在新婚之际提出“无异生之子”的要求,而杨坚也并无反对意见。不过,家族背景只能保证独孤伽罗在婚姻初期的强势,能够让杨坚在当了皇帝之后仍然恪守一夫一妻之道,更多的还是靠独孤皇后强大的个人能量。

什么能量呢?有胆,有识,有勇。所谓有胆,是指独孤皇后能够在关键时刻帮助杨坚做出政治决断。杨坚和独孤伽罗的长女杨丽华嫁给了北周宣帝。宣帝荒唐,让八岁的儿子当皇帝,自己为太上皇,肆行暴虐,人心不稳。周宣帝暴卒,杨坚以皇太后父亲的身份入宫辅政,这个时候,杨坚可以选择保存年幼的周帝,做一个掌握实权的权臣;也可以选择代周自立,但这要冒身死族灭的风险。何去何从,杨坚犹豫不决。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独孤伽罗派心腹入宫向丈夫进言:“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一句话点破了杨坚的处境,也坚定了杨坚的信心。就是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胆气,成就了隋朝的帝业,也让杨坚畏服。

所谓有识,是指独孤皇后能够给隋文帝贡献政治智慧。据史书记载,独孤皇后一有闲暇便手不释卷,颇有见识。每次隋文帝上朝,她必与之并辇而行,至殿阁而止,派宦官跟随文帝沟通联络,“政有所失,随则匡正,多有弘益”。所以,开皇年间的政治决策,很难分得清哪些是隋文帝的主意,那些是独孤皇后的的主意,因此,宫中将这两人同尊“二圣”。后来,唐高宗时期,武则天与高宗合称二圣,不就是追随独孤皇后的脚步吗!就是在独孤皇后积极地参与和协助下,隋文帝创造出“开皇之治”的治世局面,这当然也让隋文帝敬重。

所谓有勇,是指独孤皇后坚持自己权益的刚猛手段。仁寿年间,隋文帝到仁寿宫度假,偶尔注意到了一个宫女。这个宫女虽然身份卑贱,但气度不凡,一打听,原来是尉迟迥的孙女。当年,周宣帝死后,杨坚矫诏辅政,马上引发了三总管起兵,尉迟迥就是其中势力最大的那一个,当年差点让杨坚的皇帝梦成为泡影。后来,尉迟迥兵败,他的孙女没入后宫,成了宫女。抚今追昔,杨坚的内心充满了征服者的豪情,就临幸了这个宫女。这不是破坏了当年一夫一妻的誓言吗?独孤皇后知道后勃然大怒,趁隋文帝上朝之机,一顿乱棒,将尉迟氏宫女活活打死。等隋文帝退朝,兴冲冲地来找尉迟氏,发现如花美眷早已香消玉殒。盛怒之下,隋文帝“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馀里。”骑着一匹马,一直跑出去二十多里,跑进了终南山。国家哪能没有皇帝啊?高熲和杨素这两个宰相赶紧去追。好不容易在山里找到隋文帝,两个人扣马苦谏,请皇帝回去。隋文帝长叹一声,说:“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又调转马头,回到了后宫,算是最终承认了当年誓言的有效性。用如此残酷暴烈的手段维护自己的独尊地位,使得独孤皇后成为中国古代的著名妒妇。然而,根据史书记载,独孤皇后从此“意颇衰折”,郁郁至死。这里的一片痴心,以及为了一片痴心而不顾一切的劲头,是不是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

当然,残酷和暴烈并非独孤皇后与隋文帝相处的主流,在大部分时间里,独孤皇后与隋文帝同起同居,“相顾欣然”,成为中国古代帝王夫妻的典范,比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浪漫爱情还更禁得起推敲。独孤皇后死后,隋文帝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两年后也随之离开人世。去世之前,隋文帝对负责营建山陵的大臣说:“汝既曾葬皇后,今我方死,宜好安置。属此何益,但不能忘怀耳。魂其有知,当相见于地下。”希望能够在地下永恒的世界里和独孤皇后重逢。生同裘,死同穴,所谓御夫有道,无过于此。

二、御子

独孤皇后御子有道,是指她成功地操控了太子废立,影响了整个隋朝历史的走向。独孤皇后和隋文帝一共生育了五个儿子,隋文帝一上台,就立老大杨勇当太子。杨勇为人文质彬彬,宽厚善良,符合守成之君的要求,隋文帝对他寄予厚望。独孤皇后也为太子杨勇选定了武将元孝矩之女为太子妃,元妃端庄有礼,独孤皇后认为她十分适合将来母仪天下。然而,风雅的杨勇却嫌元妃过于拘谨,喜欢上了活泼乖巧,楚楚动人的云昭训。因妾嫌妻,这不是大大违反了独孤皇后的一夫一妻原则吗?独孤皇后听到风声后,大为不悦。这时候,平定江南,立有大功,且野心勃勃的晋王杨广乘虚而入,做出一副谦恭孝顺,不近女色的样子,处处讨好母亲。独孤皇后的情感开始迅速向杨广倾斜。开皇十一年,失宠的元妃得了急病,两天之后就去世了。独孤皇后怀疑,元氏的死,是太子杨勇下毒所致。为妾杀妻,这可触犯了独孤皇后的道德底线,坚定了她废黜太子的决心。为此,强势的独孤皇后联络一直图谋上位的第二宰相杨素,在宫里、朝廷里上下齐手,一方面打击支持太子的首席宰相高熲,不断寻求太子的过失,乃至最后诬陷太子谋反,另一方面,则不断在隋文帝面前树立晋王杨广的正面形象。最终,开皇二十年,在独孤皇后的主张下,隋文帝以太子“性识庸暗,仁孝无闻,昵近小人,委任奸佞”的罪名将他废为庶人。一个月后,又是在独孤皇后的授意下,不好声色、专宠嫡妻的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

深度涉入废立太子,一直被认为是独孤皇后最大的失误,因为她所喜欢的杨广,虽然在立为太子前表现上佳,但此后却逐渐露出狰狞面目。据史料称,仁寿四年,隋文帝临幸仁寿宫,不幸染病,日渐危重,太子杨广一方面与宰相杨素议论皇帝死后接班事宜,一方面企图强奸隋文帝的宠妃宣华夫人。这两件事让隋文帝大怒,意欲废黜杨广,重新立杨勇为太子。结果,杨广先发制人,派人囚禁隋文帝,并杀死废太子杨勇,隋文帝也因此暴崩。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在临死之前,曾经大叫“独孤误我”。似乎对当年听信独孤皇后的怂恿,废长立幼的事情颇为悔恨。虽然,隋文帝的死亡缘由和死亡过程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杨广并非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心目中那个恭俭孝顺的最佳储君,已经昭然若揭。

更重要的是,杨广当上皇帝之后,固然才智过人,建立了不凡的功业,但也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只用了14年时间,就断送了大隋王朝的锦绣江山,自己也身死人手,还落得一个“隋炀帝”的谥号,成为中国历史上暴君的经典代表。炀帝亡国,独孤皇后自然也难逃其咎,很多人甚至认为她是大隋灭亡的根源。不过客观来说,虽然独孤皇后参与选择的太子杨广最终被历史确认未能担当起让大隋长治久安的重任,但是,他的失败主要是当上皇帝以后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好大喜功的结果。他的这种性格,在当皇帝之前并未充分暴露。当年独孤皇后和隋文帝决定废杨勇,立杨广的时候,杨勇确实存在着率意任情、奢侈腐化等诸多问题,而晋王杨广则文治武功,好评如潮。仅以当时的情况而言,独孤皇后和隋文帝选择杨广,其实并没有什么错误。等到杨广开始暴露出问题,独孤皇后墓木已拱。这位强势的母后,在她活着的时候,可以操纵儿子的命运,但是,死后,就再也管不到儿子的行为了,又怎能为整个隋朝的命运负起全部责任呢!

三、御国

所谓御国,是指独孤皇后深度地参与了国家管理,不仅在后宫辅政,还把触角直接伸到了政治前台。按照《隋书·文献皇后传》的记载,独孤皇后在后宫母仪天下,堪称贤内助。其中,有两件事最为人称道。第一件事是厉行节约。开皇初年,突厥和隋朝互市,出售一筐明珠,要价八百万钱。有人劝独孤皇后买下来。独孤皇后说:“非我所须也。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疲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一下子赢得满朝归心。事实上,独孤皇后不仅没有这些高档首饰,甚至连基本化妆品都付诸阙如。据《北史·隋文帝文献皇后传》记载,隋文帝合药,需要胡粉一两,跟独孤皇后讨要,没想到独孤皇后一直素面朝天,竟然没有。独孤皇后朴素到这种程度,跟一向提倡节俭的隋文帝珠联璧合,共同营造了隋朝初年简朴的宫廷风气。第二件事是压制外戚。独孤皇后虽然在后宫专宠,但却自律甚严。整个文帝一朝,独孤皇后的娘家人没有一个身居高位。不仅如此,一旦外戚犯罪,还要从重处罚。独孤皇后有一个表兄叫崔长仁,犯罪当死,本来,以皇后之亲,按照当时的律法和习俗,可以予以赦免。但是,独孤皇后说:“国家之事,焉可顾私!”坚决主张把崔长仁斩首。这种不纵容外戚,自觉维护皇权的态度当然赢得了隋文帝的尊重,体现出贤内助的风范。

除了履行传统的皇后职责之外,独孤皇后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她还亲自参与处理朝政。前文写到,独孤皇后每天与隋文帝一同上朝,随时派小宦官和隋文帝沟通朝政处理,在大臣中赢得了“二圣”的称号。这个称号,后来又被用在了唐朝的唐高宗和武皇后身上,也被认为是武则天干政的标志性事件。不过,虽然都是合称二圣,独孤皇后跟武则天可不一样。独孤皇后虽然热衷政治,也积极投身政治运作,但是,她的价值观还比较正统,衷心认同夫唱妇随的理念,并不借此谋求个人权势。当时,有关部门曾经上奏,根据《周礼》,百官之妻的命妇头衔都应该由皇后授予,现在,请求恢复古制。这不是想给独孤皇后找一个出风头的机会吗!但是,独孤皇后一口拒绝说:“以妇人与政,或从此渐,不可开其源也。”如果让皇后册封命妇,恐怕会开了妇人参与国务活动的口子,甚至发展到干权乱政的程度,所以万万不可。就这样,独孤皇后一方面积极为隋文帝贡献她的政治才华,另一方面则是牢牢把握尺度,并不违规干政。《隋书·独孤皇后传》称:独孤皇后“谦卑自守,世以为贤”,应当看作是当时的公论。

独孤皇后御国的第三个表现是参与大臣的选拔黜落。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高熲。高熲本是独孤皇后的父亲独孤信的家臣,北周建立之初,独孤信被逼自杀,一时树倒猢狲散。只有高熲对独孤家族不离不弃,和独孤伽罗以及杨坚交往密切,这让年轻的独孤伽罗感慨不已。北周宣帝暴崩,杨坚入宫辅政,准备篡周自立,需要辅佐人才,高熲在第一时间入围相府,无疑有赖于独孤皇后的大力促成。据《隋书·高熲传》记载:“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是个出将入相的人物。高熲在文帝一朝辅政近20年,隋文帝时代的每一项重大举措都与高熲直接相关,又为文帝推荐了苏威、虞庆泽、贺若弼、韩擒虎等名臣,协助文帝成就了“开皇之治”的功业。要知道,隋文帝时期和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一样,存在着各种勾心斗角,纵横捭阖。而高熲位居首辅十余年,经历多次政治风浪,始终履险如夷、不动如山,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独孤皇后这一坚强靠山,以至隋文帝把他当家人看待,“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独孤而不名也”。换言之,高熲能够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最大程度地施展抱负、发挥才干,固然有赖于他强大的个人能力,但是,独孤皇后在宫中的支持与协助,应当也是重要因素。

然而,独孤皇后如此强悍,在她信任高熲的时候,会提拔高熲,保护高熲,是高熲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但是,一旦独孤皇后的心情有变,也就成了高熲最重量级的杀手。前文写到,隋文帝临幸的尉迟氏宫女被独孤皇后打死,文帝一怒之下,跑进终南山,高熲和杨素前去劝说。为了让隋文帝消气,高熲说了一句“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没想到,这句话却深深地惹恼了自尊的独孤皇后,让独孤皇后的心里生出了嫌隙。后来,高熲妻子死去,独孤皇后劝说隋文帝替高熲再娶。高熲拒绝了皇帝皇后的善意,却与小妾生子,这又触及了独孤皇后一夫一妻的原则,让独孤皇后更加不满。更重要的是,高熲支持独孤皇后不喜欢的太子杨勇,这样一来,独孤皇后对高熲的信任也就逐渐归零,把高熲看成她废立太子的绊脚石了。怎样对付这个当年的爱将,现在的绊脚石呢?独孤皇后开始在隋文帝面前不断诋毁高熲。终于,开皇十九年,在独孤皇后的一再挑拨下,高熲被隋文帝革职为民。随着高熲被贬,开皇之治也就基本落幕了,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事实上,这句话不仅可以用来评价独孤皇后对高熲的意义,也可以用来评价独孤皇后对于隋文帝、隋炀帝,乃至整个隋朝的意义。

仁寿二年八月二十四日,独孤皇后病逝于永安宫,享年59岁。随着独孤皇后死去,隋文帝头上的紧箍咒终于解除,马上,有两个美女就出现在隋文帝的生活中。这两个人,一个是宣华夫人陈氏,一个是容华夫人蔡氏。其中,宣华夫人陈氏是陈朝的亡国之君陈叔宝的妹妹,跟哥哥一样风流文雅;容华夫人蔡氏也是南方人,秀丽贤淑。这样两个温顺的南方美女和刚毅的独孤皇后形成鲜明对比,让隋文帝觉得非常新鲜,也非常迷恋。他开始和宣华、容华夫人整天泡在一起,醉生梦死,在国政处理上出现了很多失误,在用人问题上也日益多疑善变,不复当年明主风范。或许,结婚四十多年,当皇帝二十多年,隋文帝已经习惯依赖独孤皇后坚定的意志和敏感务实的政治智慧了,现在,这个支撑一倒,隋文帝这座大厦也立刻开始倾颓。

据《隋书·音乐志》:“高祖(隋文帝)龙潜时,颇好音乐,常倚琵琶,作歌二首,名曰《地厚》、《天高》,托言夫妻之义。”又据《隋书·文献皇后传》记载:“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俱有宠,上颇惑之,由是发疾。及危笃,谓侍者曰:使皇后在,吾不及此云。”从历史的结果看,独孤皇后是御夫、御子、御国的铁娘子,承载着大隋王朝的兴衰毁誉,但是,在当事人心中,也许只有这种彼此间的高天之义,厚地之恩。

来源:《文史天地》2013年04期  蒙曼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