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天比美——走进永仁彝族赛装节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州楚雄永仁县聚居在附近的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欢度赛装节。赛装节的举办地,在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中和镇位于永仁县西部,距县城56公里,是著名的彝乡,彝族占总人口的83%。镇域境内山水秀丽,民风淳朴,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民族风情浓郁。

“赛装节”和“彝族刺绣”是永仁县民族文化产业的两大名片。“千年赛装古镇,魅力彝绣之乡,彝剧诞生故里,资源富庶之地”是对中和镇最精辟的概括。

所谓赛装节,就是服装、服饰大比赛的日子。每到彝族赛装节来临时,彝族家家户户酿酒、杀猪、宰羊,热闹之极。

永仁彝族赛装节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云南省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念,进一步把“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民族赛装文化节品牌,力促云南旅游文化产业、民族服装服饰产业和会展产业发展,强力推动云南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赛装节起源

赛装节现场的刺绣摊

凝聚着古老悠久历史和浓郁古朴民族文化风情的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起源于古老的祭祀和“伙头”交接庆典活动,到今年已有1352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十五日这一天,上至90多岁的老奶奶,下至蹒跚学步的小孩,彝家男女,老老少少都会穿上当年精心缝制的彝族服装,走上赛装场,“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到月当空”,由此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乡村T台”,也成就了永仁直苴这个“赛装之源”。

伴随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随着石羊盐井通往蜀地古盐道的开通,蜀地文化和彝族文化的交融,直苴这一古盐道上的重要驿站,其传统的祭祀活动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它涵盖着祭祀、伙头制、婚姻(生育)、古盐道、服饰、歌、舞、乐等文化,集对歌赛舞、服饰展示、民族体育竞技、商贸物资交流于一体,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彝族文化景观。

在节日中,“伙头”权力的“器火”的移交仪式及相关的祭祀活动为载体,由集宗教、军事和政治三权于一身的“伙头”主持,大量原始农耕祭祀的礼仪、民族信仰、文化创造,在赛装节活动中被保留下来。

彝族赛装节不但反映着原始部落的政权组织形式,而且涵盖了彝族的歌、舞、乐、绣等几乎所有门类的艺术,是祭祀文化、服饰文化、婚俗文化、歌舞乐文化以及古盐道文化的大展演,这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服饰。

彝绣满身是花,用色大胆夸张、构图精美、针法灵活、针脚细密、工艺独特、风格迥异,一针一线都是艺术品,一花一朵都是民族符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歌舞艺术不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固定模式,而且通过活动本身使技能得到了不断的开发和提高。

其在民间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因此成为彝族民间歌舞乐美术工艺等艺人进行技艺交流和传承的重要舞台。对研究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说唱、刺绣等艺术发展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彝族赛装节,可以说是一张有代表性的彝族“名片”,一块彝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葫芦笙一响,脚板就发痒”

直苴地区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葫芦笙一响,脚 板就发痒”。在如今的赛装场上,既有七八十岁的老奶奶, 也有刚会走路一两岁的小孩,大家都在尽情地跳,展示 着自己的服饰之美。参赛者上千,围观者上万,规模宏 大,气氛热闹非凡。直苴的彝族服饰大多是以红色为主, 头戴“公鸡帽”,整套衣裤鞋帽花红叶绿,蓝天白云, 刺绣针针细腻,线线密匝,放眼望去简直就是花的世界、 花的海洋。

在如今的赛装场上,既有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也有刚会走路一两岁的小孩,大家都在尽情地跳,展示着自己的服饰之美。参赛者上千,围观者上万,规模宏大,气氛热闹非凡。

今年,永仁县特地在赛装节期间举办了万人三跺脚的大型活动。三个活动地点参加三跺脚活动人员包括全县部分机关单位职工、民间老年艺术团,还有自发参加的彝族群众,以及慕名而来的游客,芦笙声中,歌舞起伏,整个永仁县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中。

彝绣——传承千年的指尖技艺

永仁彝族赛装节上,彝族姑娘所穿的衣物、戴的帽子,以及脚下的鞋子和腰间挎包上,几乎全绣满了花,而且色彩艳丽,用色跳跃,在传统中,这是考验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

这是传承了上千年的指尖技艺。

在举办赛装节同时,永仁莲池乡还举办绣花节,这是彝族群众在元宵节期间自发组织开展的一种群众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一幅彝族绣品总能绣出万种风情,展现彝家妇女对生活的热爱追求。

从2000年开始,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心灵手巧的彝族妇女们陆续搬迁到莲池乡定居,她们发挥从小就会绣花缝衣的特长,把以往仅仅局限于满足农村妇女穿着打扮的传统民族民间民风民俗文化发展为现代商品,把传统的彝族刺绣融合现代元素后变为当地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一项经济产业。

2016年10月28日,依托名模马艳丽的服装品牌,莲池乡李济雁等15个绣女带着自己的刺绣作品走上2016中国(北京)国际时装周,历史久远的楚雄彝绣作品正式从山村迈向国际大T台。彝绣这一特色产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乡彝绣生产及销售从业人员达2500余人,已销售彝绣产品2560余件,产值336余万元。

莲池乡彝绣产业的发展,不仅传承弘扬了彝族文化,还提高了彝族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她们将灵魂、情感、智慧、才能织绣在盛装里,展现了彝族人民的朴素清纯、妩媚典雅以及山水韵律。彝族刺绣产业绣出了莲池乡彝绣家庭的美好生活,也反映出古老彝乡的文化底蕴与现代经济社会的有机结合。

赛装节逐渐成为永仁名片

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原本只是当地彝族自娱自乐的传统节日,但在旅游业兴起的今天,不时有好奇的游客前往探秘,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每年都有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其影响力和吸引力日愈彰显。

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要求,永仁县更加重视这一传统节日,全力打造了“彝绣一条街”,吸引49户经营户(企业10户)入驻,逐步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全年开展“正月赛装节、四季赛装周、周末赛装会、天天赛装舞”系列活动,挖掘彝绣之根、弘扬赛装之源、展示服饰之美、留住文化之魂,赛装已成为永仁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永仁县还与上海、楚雄等地高校开展院县合作,对赛装节、彝绣等进行创意、开发和设计,成功举办“美丽彝州·品味永仁”主题文化创意旅游创作设计作品展,展出文创作品800余件,赛装节的影响力逐渐向外辐射。

时至今日,“直苴赛装、诸葛方山、彝族刺绣、苴却古砚”,成为永仁靓丽的四大文化名片。同时,4000多年前的菜园子文化、古老的灰坝崖画、始建于公元1616年的黉学庙,来自于金沙江大峡谷的中国苴却砚,乃至于火把节、泼水节、绣花节等,也都成为永仁丰富多彩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宝库。永仁,这片被澎湃金沙江环抱着的热土,这块“两省四州市六县区”的交汇之地,正在逐渐成为云南旅游业的新星。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11期  佚名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