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鲁:中国的凡·高

杨之光 《石鲁》 69cm×46cm 1990年

石鲁是中国“长安画派”的杰出代表,是一位颇富天分的艺术家,在画坛上贡献很大,堪称极有影响的画家,在国际上知名度也很高,有“中国的凡·高”之誉。

石鲁(1919—1982)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自幼学习中国画,曾就学于吴昌硕等海派画家创办的昌明艺专,他因崇拜清代画家石涛和现代文学家鲁迅而易名石鲁。1936年毕业于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1937年,石鲁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情,积极组织学生宣传抗日救亡。1940年赴延安陕北公学,这一时期,他从事版画、连环画、年画等创作,积极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内容;同时,致力研习中国画,潜心临摹石涛、八大山人及吴昌硕诸家的名作。

石鲁 《宝塔山下毛驴队》 64.5×46cm

1949年主编《西北画报》。上世纪50年代,石鲁与赵望云等画家坚持“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原则,大胆改造中国画,开创了闻名中外的“长安画派”。而石鲁的作品以强烈个性、鲜明的风格在画坛上争雄全国。

遗憾的是,60年代初,中国《美术》杂志曾围绕石鲁的作品展开讨论,称石鲁的作品为“野、怪、乱、黑”,石鲁曾为之争辩:“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人谓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文化大革命”中,石鲁遭到了残酷的迫害,被逼致疯,曾一度逃到荒山野岭,像野人一样生活,直到形势好转,他才回到西安。此时的石鲁头发又白又长,骨瘦如柴,疾病缠身,已是一个半残废的人。1982年8月,年仅63岁的石鲁,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在他弥留之际,讲出了最后一句令人黯然神伤的话:“我是不甘心的,我的事情还没有做完。”石鲁生前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院委员、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画院名誉院长。

纵观石鲁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家,其山水、人物、花鸟画及书法、印章、诗词无所不精,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暴风雨中的雄鹰》曾被搬上银幕,被国家电影事业局列为优秀电影作品。他的《谈画录》在美术理论界也颇有影响。而从其总体看,他的书画艺术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远远高出很多同辈画家一筹。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特色,又有自创的表现手法;他讲求激情和个性,从来不刻意模仿前人和同代人的画风,常以挥洒自如的笔墨宣泄内在的情绪,而使自己进入了超群出众的境界。

石鲁 《满江红•东渡》

石鲁的作品有以下三大特色:一是善于用传统的山水画表现革命历史重大题材,令中国画坛耳目一新;也为中国画创作出了一条新路。如《转战陕北》、《东方欲晓》、《南泥湾途中》、《东渡黄河》等代表作品,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山水画的笔墨形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二是他的笔墨坚实有力,运笔多顿挫,粗犷有棱角,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能看到力透纸背、坚硬壮伟的气势,尤其是枯笔重墨,如火山爆发、山崩地裂,所以石鲁的作品极难仿造;三是他的作品构思独特、意境深远,造诣极深。

石鲁 《南泥湾途中》 67×67cm 1961年 中国美术馆藏

《转战陕北》是很有代表性的巨幅作品,也是体现石鲁高度的艺术表现能力的作品。画面上,毛泽东在山顶上,全身披着阳光,正在凝神远眺。画家把领袖的思绪、情怀与群山万壑结合起来,获得了深刻的比兴寓意效果。远处波浪似的山头,一望无际,毛泽东巍然耸立,高瞻远瞩,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近景深沉的山岩,使人感到毛泽东的无比坚毅。画中没有一般化地描写两军对阵,只是从一个侧面,用抒情的笔调间接地再现了一个革命军事家的形象。石鲁采用巨大的概括手法,寻求到一种可以使观众展开充分想像的艺术结构。画面以少胜多,尽管主要人物比例在整幅画面上占有很小位置,但给人印象却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之势。这种表现画面内容,正是避免一般化,达到了新颖、深刻的境地。

石鲁 《转战陕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另外,我们从石鲁的《与世无争》、《兰宜乎瘦土》等作品中,还可以看到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和他不屈从于命运的抗争。特别是后期,石鲁在艺术上的探索是很有价值的。他在整个画面构成、物象造型和笔墨效果的处理上,越来越接近真正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高峰,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兰宜乎瘦土》 87cm×65.3cm 纸本 设色 1975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由于石鲁的作品个性强烈、风格鲜明,在80年代初就受到海内外美术界和收藏家的青睐。1985年,石鲁的《华岳之雄》在美国纽约以5万美元成交,在海外引起轰动;1992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石鲁信手挥就的“空灵”两字竟以5.5万港元拍出,震惊海内外;1989年,石鲁的《峨嵋积雪》曾在苏富比拍卖中以165万港元成交,创下其作品海外最高成交价;1995年,在海南的港、澳首届拍卖会上,石鲁的《雄鸡一唱天下白》以85万元成交,创下其作品国内最高成交价。

近几年,石鲁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已很少见到,一方面是石鲁的作品留世的本身就少,另一方面是他的作品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一般拥有石鲁作品的收藏者轻易不会抛出,我们相信,石鲁作为开山立派的艺术大家,其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愈来愈被后学者认识。

来源:吉林日报 2012-02-21     吴强

图片来源:《西北美术》2014年第01期

《中国画画刊》2018年第03期

《艺术品鉴》2019年第34期

《国画家》2020年第02期

《人民周刊》2020年第09期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