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三姐妹:享誉中国科学界

科苑“何氏三姐妹”,在新中国的固体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原子物理学,以及植物学领域,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里,永远镌刻在新中国科学园地的功勋柱上。

1962年,何氏三姐妹在北京(左起何怡贞、何泽慧、何泽瑛)

求学海外不辞遥

位于山西省汾河岸畔的灵石县两渡村,是“何氏三姐妹”先祖世代居住的村落。据《何氏族谱》记载,自1759年以来,单是在清代,何氏家族就先后考取过15名进士,29名举人,22名贡生,65名监生,74名生员。

何氏三姐妹的父亲何澄,生于1880年,是山西留日学生中最早加入同盟会的成员之一。1907年,应保定陆军军官学堂之邀,何澄自日本返国,出任该校的军事教官之职。在这期间,他与在京为官的苏州籍革命志士王君九不期而遇,并结为至交。之后,经王君九介绍,何澄又与他的妹妹王季山结为百年之好。1910年,他们的长女何怡贞,便在北京的一所宅院中呱呱落地。1914年,何澄的第二个女儿何泽慧,又在这座古老的姑苏城出生了。1923年,何澄的三女儿何泽瑛出生。

1930年暑期,20岁的何怡贞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毕业。1931科苑“何氏三姐妹”,在新中国的固体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原子物理学,以及植物学领域,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里,永远镌刻在新中国科学园地的功勋柱上。何氏三姐妹:享誉中国科学界文–丁天顺年夏,何怡贞乘坐美国一艘远洋轮从上海港出发,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终于抵达美国本土,并顺利进入了蒙特霍里克学院物理化学系。

何怡贞刻苦、勤奋地埋头于书堆中,俨然忘记了时光之流逝和季节之变换。《钇的光谱线从可见光到紫外线的标定》,就是由这位中国女留学生于此时完成的。1937年,何怡贞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并回到祖国。

跨国之恋一笺牵

就在何怡贞获得博士学位的前一年,她的大妹妹何泽慧亦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踏上了赴德国留学的旅途。在柏林高等工业大学,何泽慧选择了弹道物理学作为自己攻读的专业,考虑将来回国后能为祖国的富国强兵多做一点贡献。入学不久,才思敏捷的何泽慧即发现并提出了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新方法。她的这一发现使她的德国老师大为惊讶。

1942年春,已于两年前毕业于柏林高等工业大学的何泽慧给时在巴黎留学的清华同窗钱三强寄去一封短信,求他给她在苏州的父母寄封信,告以她在柏林的境况,免致二老挂记。

钱三强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耆宿钱玄同的儿子。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与何泽慧是同班同学,且对这位秀外慧中的全班唯一的女同学留有良好的印象。受父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钱三强一向是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对于何泽慧的嘱托自然看得比泰山还重。何泽慧再一次致信钱三强表示谢意。就这样,在鱼雁传书中,丘比特的神箭也把这两个年轻的中国科学家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1945年5月,31岁的何泽慧收到了32岁的钱三强寄来的一封简短的求爱信。信是用德文写的,内容是:“经长期通信,我郑重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蒙同意,请复信示知,我等你一同回国。”

何泽慧用同样简短的方式向这位清华同窗作了回笔,允诺了他结婚的请求。

1946年4月8日,何泽慧与钱三强的婚礼在中国驻巴黎领事馆举行。

当时在巴黎的30多位中外朋友出席了他们的婚礼和婚宴。两人结婚后,一同致力于科研事业,并在研究中有了不小的发现。他们先是用英国人保维尔新发明的核乳胶技术,在铀原子核受中子打击后所产生的300次裂变中,发现了仅有一次的原子三分裂现象;翌年,这对年轻的夫妇,又在显微镜下共同发现了铀的原子核在遭遇中子打击后所出现的难得一见的原子四分裂现象。

1947年,当著名原子物理学家约里奥在春天召开的国际原子物理学大会上,将这两位年轻的中国科学家的发现公布之后,立刻轰动了世界物理学界。

归心似箭恨归迟

1946年的中国国内政局,正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就在这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小妹何泽瑛从东吴大学生物系毕业了。

该校生物系主任李惠林一向赏识她的才智与人品,鼓励她报考台湾大学研究院,并承诺,一旦她从台大研究院毕业,她就可以像她的大姐何怡贞一样,由他推荐到美国去留学。

李惠林的这番话,对刚刚大学毕业的何泽瑛来说实在是太具诱惑力了。她当即收拾行装,踏上了祖国的宝岛台湾,参加了台大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可是,就在台大的研究生考试即将发榜的时候,她却风闻中国共产党即将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何泽瑛当机立断,登上了一艘开往大陆的轮船。

旅居法国的何泽慧与丈夫钱三强,获悉中共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胜利的消息后,亦欣喜若狂。1948年5月2日,何泽慧抱着才出生6个月的女儿,与丈夫钱三强一起登上一艘开往远东的法国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远在大洋彼岸的何怡贞和她的丈夫葛庭燧,亦为国内发生的惊人变化欢欣鼓舞,喜不自禁。1949年初,他们即向美国政府提交了回国申请,当年11月,他们得以获准离境。

报国有心终有门

20世纪40年代末,何氏三姐妹风尘仆仆地相继从海外归来,聚首北京。

作为原子物理学家和高能物理学家的何泽慧与钱三强,受命筹建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到1955年,这个所已由初始时的5个人发展到150人,何泽慧也被正式任命为这个所的副所长。而她的丈夫钱三强,这个终生致力于核武器研究的科学家、“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则被任命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为发展中国的国防科学运筹帷幄。

大姐何怡贞与丈夫葛庭燧自美国回国后,一直把在战争的废墟上创建新的科研基地视为自己神圣的职责。他们夫妇俩的足迹踏遍了北京、沈阳、合肥等城市的街头巷尾。中科院所属的各个研究所,也相继在他们的手中奠基落成。

何泽瑛自台湾归来后,先入协和医学院生物系学习了两年,接着便进入中科院上海生物研究所工作。之后,她又由上海生物研究所转入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从事科研。即使是在她的丈夫、农学家刘浩章被错划为右派之后,她仍然没有放弃在种子学、植物形态学方面的研究与著述。

作为杰出的女科学家,何氏三姐妹在我国科技战线所取得的成就,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真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来源:《晚晴》2019年03期   丁天顺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