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几位模特披着军大衣开始练习舞步。 去年11月初,我决定出趟门,回故乡一段时间。那时,北京的初冬还没有明显冷下来,而故乡,秋天正在作最后的挣扎。但因为出门时间长,返京时,想来北京应该比较冷了...
诗词情怀写豪迈 ——记“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陈能宽
“两弹一星”的功勋册上,有这样一位特别的人物,在长达近四分之一世纪里,他隐姓埋名不为人知。 受命参与原子弹研制中最为关键的“爆轰物理试验”时,他还从未接触过炸药,甚至连雷管都不知为何物。然而,他却不辱...
香料:郑和的秘密
1405年7月11日,即明朝永乐三年六月十五,郑和率领他浩浩荡荡的船队驶向西洋,史称“郑和下西洋”。以此为开端,郑和的远航活动总共进行了七次,直至郑和本人在航海途中去世。 600多年来,关于郑和下西洋...
你迷茫的时候,可能进步得最快
我们都知道,迷茫的时候人容易走弯路,但也都忽视了一点,迷茫的时候也可以是进步最快的时候。越是迷茫,越要用力生活。 面对迷茫,有人成天把“我好焦虑”挂在嘴边。他们对现状不满意,想改变,想去做些努力,但只...
一座城市的私人史——关庚先生的北京生活绘本
近些年,围绕北京城出了不少书,大家写北京,说北京,一往情深,作者也是五花八门,作家、记者、文史专家等等,但像这两本书以及它的作者这样的还真不多。 这两本书一本叫《我的上世纪——一个北京平民的私人生活绘...
礼乐文明中的春节祭礼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个除夕之夜,唐宫昭阳殿外梅花飘落,暗香阵阵,薄冰消融,池水如镜,太宗皇帝李世民对旨酒醇...
名垂星汉 功在中华——记著名卫星与自控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
杨嘉墀是我国著名的卫星和自控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一生虽然曲折,但很充实,还有很多巧合和奇遇。 5岁生日那天,父亲送给他的礼物不是玩具和新衣,而是一个小巧玲珑的望远镜。晚上,他用望远镜寻找天空的北...
究竟谁是历史上手持金锏的八贤王?
北宋初年,战乱频仍。在反映这一时期的演义小说《杨家将传》《包公案(龙图公案)》《三侠五义》及众多民间话本中,总会出现一个怀抱“凹面金锏”的熟悉身影——八贤王。然而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他的原型又是谁? ...
最美好的时光就在你眼前
在我老家内蒙古,曾经有一名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问我,白老师,你坐在主席台,我在最后一排,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你一样?我说老弟,只是角度不同,从我的位置看,你是在第一排,你有无数条路可以走到这儿来,我再也找不...
最神秘的漫画家:《龙珠》之父
日本有个传说:住在名古屋的漫画家鸟山明 (Toriyama Akira) 为了赶截稿时间,常常开车到机场快递稿子给东京的出版社。由于这条路时常堵塞,鸟山大伤脑筋,甚至考虑起移居东京。消息一出,名古屋政...
古代姓名忌讳知多少
在武侠小说里,大侠与人过招前,常豪气万千地说道:“来者留名,本大侠剑下不容无名之鬼。”此外,常听到的俗语也说:“人死留名,虎死留皮”。看来人的名字还真重要。大家在人生路上熙熙攘攘、奔波劳碌,其实也只不...
巡天遥看一千河——记“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院士
1999年9月18日,阳光灿烂,微风拂煦。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乐奏声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这庄严雄伟的殿堂里,隆重举行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自为...
古代版的“今日说法”
现如今我国的普法教育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效果很好,尤其是央视的《今日说法》栏目更是深受百姓的欢迎。那么在中国古代都是怎么开展普法教育的呢?那时也有“今日说法”吗? 早期的普法教育注重官师合一 其...
学会做饭,就是学会谋生和谋爱
很小的时候,我经常跟着奶奶一起去买菜。这个做了一辈子饭的老太太总会有意识地教我分辨猪肉的新鲜程度、茄子的老或嫩、青菜是否打了农药…… 回到家,奶奶便给我一把小椅子,让我坐下帮着她剥豆摘菜,做些力所能及...
《丁丁历险记》 少年英雄永不老
世界上最著名的记者是谁?无关炮火连天的战地,无关普利策新闻奖的盛誉,无关各文化评判标准的差异,也许许多人嘴里会不由自主地滑出两个字——“丁丁”! 《丁丁历险记》问世80多年来,已被译成80多种文字,总...
“红、白、黑”颜色礼仪与民族文化交往
在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中,不同颜色往往被赋予不同含义。色彩的特殊定义,既能反映出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又能表现出浓郁的民族性格色彩和精神风貌,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关乎民族尊严。 因此,各国、各...
任新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就像与自己大半生相伴的火箭助推器一样,任新民将中国航天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制高点。正是一次又一次零的突破,成就了这位中国航天界如雷贯耳的传奇人物。他曾领导和参与了我国最早的液体导弹的研制工作,并作为运载...
传国玉玺失踪之谜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件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它作为开疆拓土、驰骋天下的印迹,作为执国理政、养民生息的法物,更作为江山一统、万世无穷的凭证,一直传承了1600 余年,这就是传国玉玺。 和氏璧到底有多珍贵? ...
关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一词的注解修改
一 1935年2月,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创作了一首词,即《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
还记得那位“老夫子”吗?
提起“老夫子”,想必很多70后、80后会激动万分,不就是小时候藏在课桌里的那个可爱的老头儿吗?“老夫子”系列漫画风靡华人世界近半个世纪,影响了几代读者。如今,“老夫子”早已从父亲王家禧交到了儿子王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