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

他刚刚从电影院出来,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光临这个电影院了。如此频繁且义无反顾的出入电影院似乎是要寻求什么东西,然而寻求什么呢?他也不知道。

他驻足在过马路的天桥上。望着明明是夜幕时分,整个空间却亮的堂而皇之的一如平日的街,交融互汇而失去各自本来意义的嘈杂人语,不断传来随机穿耳而过的支离破碎的音乐,闪闪烁烁的信号灯和唆使它的汽车的呼啸声,一切的一切都如天空永远滴落不尽的灰尘,洒在这夜幕下的街上。他想,此时的老家断不会这般聒噪,诸如此类的嘈杂、光亮、气味、兴奋不会存在太久,也许是个落后的小城罢,习惯于舒缓有节奏的生活。没有过多疾驰的车流,交通指挥灯时常温柔的闪烁,霓虹灯也亮的恰到好处,随着夜幕的四合,目历所及,所有物象都有条不紊的归于平静,伴着人们一起进入休憩状态,等待着新一天的到来。

本是需要休憩的,他认为。可是这里也断不会如小城那样规律,它总是让人分不清昼夜之界限何在,仿佛要让人囫囵吞枣般咽下所有模糊的昼夜。

站在这座天桥上,忽然感受到一种出奇的热,也许是快速变换的声色犬马在他眼中擦出了火焰,将他炙烤。风混着钢筋水泥的味道象征性地吹着,总得是象征性的吹着的,以便告诉人们,时节尚在冬末,否则会失去它原本存在的意义。然而这样的风于他而言并无意义,因为它转瞬间便被吸入身 体的热量中毫无踪迹可循。冬末,春天的影子雏形未现,气温却上升的如此迅猛,有种不合时宜的躁动。他穿着一件及膝下的春季轻薄长风衣,内里套着一件质地一般的卫衣,腿上裹着一件不合时宜却自然而然的九分雪纺裤,低梆马丁靴与裤底之间裸露着孤零零的脚踝。这般穿法自是不用讶异,这座城市的潮流便是如此,即便是深冬季节,也有人亮着脚踝顽强的行走,况乎已然冬末。

如果被母亲看见这副模样,免不了几顿说辞,他想。小城的冬春无不历历在目,轮廓分明,现在的时节,恐怕依然棉袄加身,脚上裹着的是加了特厚的长筒袜套在覆有绒毛的鞋子里,至于露着脚踝的行径,那是断不能做的事情。小城的风有它在冬末该有的血性,容不得谁有丝毫向它挑战的机会,人们在此时也不会做这等自不量力的事情,他们心甘情愿地臣服在这种血性的气概中,没有人试图打破这种祥和。于此,也不必说小城定是一片凄凉肃杀之境,无非是它有它在冬末该有的气氛罢了。母亲知他所在城市的气温变化,也洞悉年轻人的穿衣风气。每每在这种时节他离家时,母亲总是不住的叮嘱:什么样的季节就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这样的叮嘱带着小城固有的气息突兀的回 响在此刻,着实将他弄的凄惶不安,泪水也差点因着这种惶恐惊惧而落。

那么,如此三番五次的在寻求什么呢?小城里没有这样宏伟高大、设备齐整、功能俱全、服务周到的电影院。偶尔,政府为了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会在街道上找一面平整的墙壁作为投影屏幕,用那种老式的放映机放出画面模糊声音粗糙的爱国教育片。那个时候,他记得,但凡听说街上要放电 影,便顾不上其他,约几个好友,抱着小板凳冲到街上去占领最佳位置。来得晚的人便只能站在后面伸长脖子使劲向前瞅。同样是冬末的季节,人们裹的严严实实,时而的搓搓手,时而跺跺脚,三五成群的津津乐道着,时而低头耳语,时而仰天大笑,甚是欢心自在,嘴里哈出的白气溢着欢乐的气氛飘荡在洋洋洒洒的风中。在小城寒冷的冬末里如此看电影,却有着四季如春的热闹。而在这里,他可以穿着单薄的衣裳坐在不同于小板凳的舒适座位上看电影,却有着大雪纷飞的冷清。

那么,在寻找什么呢?这种在舒适环境里无理取闹的冷清还是回忆冬末寒风中合情合理的热闹。他不知道,这种不确定因素让他感觉自家肉体也似乎成了虚无缥缈的什么物件。

来这座城市两年了,他还是无法适应城市伴着脉搏的节奏处处闪烁、放热、蠕动,都市传达出躁动不安且轮廓模糊的似山谷回响的低吼。

或许需要再花些时间,时间会使他将自己的血肉骨骼一点点塞进这沉甸甸灰塌塌的宇宙断层中。然而,如今这种实实在在的不实在感让他觉得仿佛心窝中有一个既无入口又无出口的空洞,纯粹的空洞。

在这之前,是要做点什么的,大抵如此罢——落后的小城,总归是令人怀念的。他想,该给母亲打一通电话了。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30期    高晨曦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