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一词原为官职名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其实,文学一词在古代最早是官职名,和今天的用法不同。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即负责人称为王文学、赵文学、李文学等。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国每年举荐人才上京赶考,被举考官便叫“贤良文学”。如《汉书·董仲舒传》记载:“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汉书。昭帝纪》记载:始元五年,“其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西汉后期,儒生往往籍此取得出身。

“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如《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帝(曹王)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其中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就是语言文学艺术,和今天的用法相同。

来源:《旅游时代》2011年07期     柳新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