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活过,画过,热爱过

“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法国·波德莱尔

提起梵高,大多数人都能说得出他那两幅著名画作的名字:《星夜》和《向日葵》。再多一点,会感叹他是一个割掉自己耳朵的神经病。穷困、疯狂、孤独、死后成名……世人关于艺术家的一切想象似乎都能在梵高身上找到,但是,这些形容词背后隐藏的是一个怎样的灵魂呢?

拥抱孤独,散发的却是阳光

天才总是孤独的。梵高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曾尝试过很多次和家人敞开心扉,试图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但是除了弟弟提奥,他始终都无法完全获得父亲母亲的理解。

不仅如此,由于始终无法平衡艺术创作和物质生活,梵高在开始画画之后几乎全靠提奥接济过活。他无法割舍绘画,但对提奥不断地索取又让他觉得自己是弟弟的负担,长期下来,梵高内心充满着无奈与煎熬。

旁人单纯了解梵高的人生经历之后,会认为他必定是一个满腹牢骚的落魄画家,但是读过他写的信,你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梵高虽然生活困顿,可是精神上却永远有一股向上的力量。每次收到提奥的信,只要提奥对他说了不如意的事情或者工作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安慰他。

“万事开头难,千万别气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即使再难过也要高兴起来,这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

“如果一个人想要变得积极,就不能害怕走错路,不能害怕有时会做错事。”

……

诸如此类的语言在信里俯拾皆是。是不是很难想象这样一些励志的正能量的话出自梵高之口?

面对这个少有人理解自己的世界,有提奥这个毫无条件给予自己物质与精神双重支持的弟弟,梵高是幸运的。他不愿意向外人吐露过多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却总是会将自己生活的点滴写下来与提奥分享。也许,正是因为他有弟弟这束温暖的光,所以他自身也能投射出光来。他们是相互鼓励的。

这是一个充满善意的灵魂

梵高除了是一个画家,他还是一个传道士。他在24岁左右的的时候对传播福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开始学习神学。后来他得到过一个工作机会,在那期间他布道、教孩子读书认字、拜访生病的人,由衷地喜爱那份工作。矿井发生爆炸,梵高还会全身心照顾矿工。对那些生活在苦难之中的矿工们,梵高寄予了深切的悲悯,他希望能够通过传福音,安抚和鼓励他们。

关于梵高做传道士的目标,提奥妻子在本书的序言中是这样描述的:“他的目标是——保持自我的谦卑,忘却自我,牺牲自我,牺牲每个人的私欲,这个理想是他在宗教上寻找到庇护后形成的,他做事从来不会半途而废。但是亦步亦趋地跟随前人的脚步,盲目地按照他人的意念行事,这不是他的性格,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别人。”

梵高一生中有很长一段时间,过着拿画换面包、直接在干草垛上睡觉的穷困生活。但即使如此,他有时在路上看到可怜的乞讨者,也还是会伸出援手。遇到被人抛弃的孕妇,他还直接将她接到自己的住所,照顾她,照顾婴儿,无微不至。甚至为了对方的名声,愿意和对方结婚。最后被这个女子欺骗了,他也很宽容,还说出了“你不能要求一个从没被生活善待过的人去对别人善良”这样的话。可明明他自己也没有被生活善待多少啊。

印象中,梵高一直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身边的人。他似乎从没忘记自己的传道士角色,所以总是以最大的善意对待他人。这种善意在他饱受精神折磨的生命晚期也一直存在。

在亲手割下自己的耳朵之后,梵高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他一次又一次地被送进医院,可也只是独自承受痛苦,从来没有伤害过其他人。邻居们联名给市长写信请求将梵高驱逐出去,他们孤立他,责难他,限制他的自由,将他称为异类。一些挤在房子周围看热闹的大人小孩们,他们有的甚至爬到了窗户上,就好像梵高是什么稀奇的动物。换作普通人也会受不了这些。可是梵高作为一个病人,当警察来为他主持公道时,他却对邻居们的行为表示理解,不想追究他们的责任。

每每读到此处我都会被梵高的善良打动,但同时又特别难过他所遭遇的这一切。这个充盈着善意的灵魂本该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一颗炽热的艺术之心,是画家,也可以是诗人

画家热爱大自然,这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在梵高写的信里,当你看到那些大自然景色被他用诗般的语言描绘出来时,你不仅能够感受到他当时画画的内心情感,更会像我一样惊呼:梵高原来还是一位很有文采的画家,如果他去搞文学创作,一定也会很出色!

“清晨的公园很美,一条湿漉漉的小路贯穿整个公园,小路两旁长满了榆树,天空灰蒙蒙的,依然下着雨,远处雷电交加。破晓时分,我来到了海德公园,树上的叶子全落了,薄雾中,满墙的藤蔓植物呈现出一种漂亮的红色。”

“草地向很远的地方一直伸展,我向远处眺望,一切都那样静谧,太阳又被乌云遮住了,但是一道金光还是透过云层射下来,照在田野上……”

……

在美丽的小镇阿尔勒,梵高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峰,他自己也彻底沉醉在大自然中。“我的心感到出奇的明朗,在这些日子里,自然的美是那样夺目,我几乎忘了自己的存在,那些画像在梦里一样出现在我的笔下,”梵高狂喜地高呼着,“生活到底还是迷人的。”

阿尔勒以罗马建筑闻名于世,然而梵高并没有选择它作为绘画的对象。相反地,他尤爱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比如春天里夺目绽放的兰花,丰收时节灼热太阳下的金色玉米地,秋天那醉人的斑斓色彩,景色迷人的公园。还有那诗人的花园,在那里,他仿佛看到但丁和彼得鲁奇的鬼魂徜徉其中。在他的画笔下,《播种者》《向日葵》《星空》以及《圣玛丽的海》陆续诞生,梵高仿佛以永不枯竭的精力创作着。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将不再眷恋人间。”

他对艺术爱得炽热,也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爱透过一幅又一幅热烈的画作传递给了每一个喜欢他的人。梵高在信里写到“如果一个人真的热爱大自然,他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发现美好的事物”。

在英剧《Doctor Who》第五季的剧情里,编剧安排梵高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的巴黎,当他难以置信、小心翼翼地走进自己的展厅,听到自己被介绍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时,眼睛含着泪水,哭得像个孩子。

“对我来说,梵高是史上最杰出的画家,在任何时期,绝对都是最知名,最伟大的最受敬仰的画家。他对色彩的掌控无与伦比,他把生活中遭受的苦难,转化成画布上激情洋溢的美。痛苦很容易表现,但如何糅合热情和痛苦,来表现人世间的激情、喜悦、壮丽,他前无古人,也许也后无来者。对我来说,这样一个奇特的、狂野的徜徉在普罗旺斯田野中的男人,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作为一个人也是同样伟大的。”

梵高值得这样的评价。

痛苦很容易表现,但如何糅合热情和痛苦,来表现人世间的激情、喜悦、壮丽,他前无古人,也许也后无来者。

来源:《互联网周刊》2019年第18期     续断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