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脚印——笔触之梵高作品

绘画笔触是画家作画时候留下的笔痕,笔触能体现出画家创作时的审美取向和创作态度,是画家创作激情的体现,也是画家创作的执着足迹。梵高的绘画作品笔触风格是经过实践的沉淀慢慢形成的。早期,他的作品画面是张狂粗犷的笔触,后来他到了巴黎,和许多印象派大师结识,通过探索思考与学习,他的绘画风格渐渐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丰富明亮,笔触也活泼轻快。

一、无框.赤纯.既视

在梵高的作品里,或明亮或低沉或狂野或柔润,他的绘画风格都极具有鲜明特点。从巴黎阿尔时期的向日葵和精神病院的星夜,到最后的作品麦田群鸦,这短短不到十年的绘画生涯里,他那狂放不羁的绘画笔触更是给人心灵和视觉上与众不同的震撼。他笔触里所蕴含的的情感是细腻的笔法所不能达到的,他的每一张作品都极具粗犷厚实的表现力,在他绘制的劳动人民中,风格豪放,那些粗细不等的笔触有着触碰人心的力量。在《伐木工人》这幅画中梵高用朴实浑厚的笔触描摹出伐木工人的身体,简洁概括的画面却带有一种淳朴真实的感染力。

1889年梵高在《星夜》这幅画里,展现出了一个神秘并充满震撼力的星空景象。他运用粗犷豪放的笔触表现了深蓝的夜幕背景下闪烁着的一颗颗旋转的星子,在这星夜里流动型的笔触张狂厚实,满含激情,作品中每一处笔触都蕴含着他对生命的领悟与渴望。

晚期的梵高,放弃了油画笔而是用刮刀直接上色。这样的画面看起来更加厚实粗犷,整体感觉奔放不驯。在《麦田群鸦》里,他用刮刀涂抹出乌云翻卷的天空和一群躁动不安的乌鸦。笔触急促有力,麦田上低掠而过的乌鸦和昏沉的天空表现出了一幅风雨欲来、狂放、厚实、放纵又变幻多端的既视感。

梵高崇尚排列有序点线式的油画笔触,这样不仅能增强画面氛围还能够让画面具有更强的情感张力。在《吃马铃薯的人》中,梵高用朴实细腻的笔触画出五个劳动人民在昏暗的灯光下吃土豆的景象,虽然房子又小又破,灯光下的农民一家神色略显疲惫,但是他们却一派安宁祥和的样子,他们面对土豆这样简单的食物脸上亦带有渴望与感恩,人物淳朴的内心透过画面洋溢出来,而昏暗的灯光下其乐融融的农民一家又略显压抑和憔悴的景象。同时画面透露出浓浓的乡土气息,用笔质朴,深入人心。

再如在《夜间的露天咖啡座》这幅画里笔触用的是非常的准确,橘黄的灯光和幽蓝的夜空相互映衬,从而让画面产生一种独特的效果,咖啡棚和座位的布景让人视觉自然向后延伸。画面中的视觉中心是那一大片亮丽的黄墙还有屋檐,静谧的夜空中罗列着繁星点点,星星的形态虽然表现的有些夸张,但是画家用笔柔润细腻,画面宁静质朴,不像《星夜》那样用粗犷旋转的线条笔触。画面里的街道让人过眼难忘,画家用排列有序的笔触在淡蓝紫色的底色上完美的铺设出地面的质感,由亮到暗的出色过度,让画面里的景色与视觉产生一丝阻隔,阻隔住了夜间咖啡座里喧闹欢愉的气氛,在浓浓夜色包围下的咖啡座只呈现出一片祥和与安宁。在阿尔时期的梵高全心的投入到对绘画的热情里,他的作品中每一笔都透露出一股朴实与执着。

二、节奏.意境.情感

梵高的作品笔触具有音乐般律动的节奏。在他的作品中梵高根据运笔的节奏,伴着笔触各种不同形状的结合,使画面产生出一种韵律节奏美感。但是,梵高的笔触又不完全如音乐一般直抒胸臆,而是需要观者的亲身地投入才能真正体会。

笔触带给绘画作品的是饱含节奏美感的韵律和肌理,这是并非所有的艺术家都能完美运用的绘画语言。如在梵高的作品《兰格罗瓦桥》中,画家的笔触大气而又轻盈,使画面具有跳跃性的节奏。在头绪万分的画作中,色彩和结构的律动在画面上像一头轻盈的小鹿似的跳跃。《弹钢琴的玛格丽特·加歇》也明显地体现了梵高笔触的节奏美,这幅画中玛格丽特的连衣裙在画面中尤其打眼,梵高使用了奔放的笔触来体现连衣裙在室内光线下的色彩,粗糙的布料纹理像轻快的河流畅快地展开。在描绘玛格丽特的上衣的质感时,使用的笔触较为短小,并且棱角分明,让衣物看上去紧凑一些。而下半身的裙子,入画面积逐步变大,笔触逐步变长和变弯曲,甚至在某些看起来有扭曲状笔触。大小不一的笔触相结合,以及短直线和长曲线的渐变性由上至下的表达出一种笔触上的节奏变化,使得衣裙表现出由紧到松流动性,让画面的视觉运动感像水流倾泻一般。

在中国画里讲究意境,一幅好的画作可以引人遐思,而梵高作品的笔触的独特魅力不仅仅在于他的技艺卓越,还在于他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能轻易地引人遐思。他的笔触是在精神层面的,其不仅包含有符合审美的因素,还具有画家的内涵。梵高的绘画笔触意境既是他对客观事物形体的体现也是他对于情感的抒发。梵高通过笔触让情感与画面交锋,以熟练的笔法与强烈的色彩让他的画作看起来就如同烈火狂风一般,而这样的画面里往往隐藏着他那一颗追求艺术为艺术献身的火热的心。

在《有柏树的麦田》中,梵高用线性的笔触描摹着柏树,柏树直指向天,使画面看起来有一丝苍凉与孤寂。1889年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里,只能透过小窗户写生风景,所以他看到的风景始终都是相同的。但在他的笔下流露出的是满满的情感,是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在精神病院里失去自由的悲伤,这一切都让他的画看起来有着不一样的情景之美。

梵高的作品之所以令人感动,是因为能震撼人们心灵深,凝聚了画者饱满的深情,传递了画家对生命的领悟,这是梵高作品最动人之处。而梵高作品的笔触表达了他自身精神,具有特殊的情感美。例如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梵高用极其简易的色彩和随性的笔触描绘着金黄的葵花,看似简单的内容却靓丽的足以让人过眼不忘。这时期的梵高在法国的阿尔,他盛情的邀请朋友们来阿尔画画,并告诉他们阿尔的天空怎么样的蓝,星星怎么样的亮,向日葵开的怎么样的火,当画家高更回复他要去阿尔的时候,梵高是极其的兴奋的,他对高更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就这样梵高怀着愉悦和满怀期望的心情画了一些向日葵来装饰屋子以欢迎朋友的到来。在《向日葵》中趋于平面感和装饰意味的表现方式,让画面中的向日葵耐人寻味,而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的画面看起来非常的醒目。那一朵朵绽放的向日葵光彩夺目,动人心弦,无不宣告着画家那颗期盼友情到来的孤寂心灵。画面里的笔触大胆恣肆、坚实有力的走势,在明亮的底色上熠熠生辉,充满着昂扬的生命力。在这幅画里包含着梵高对友情的渴望以及对艺术的执着。

在绘画艺术中笔触是极其重要的绘画语言,不同的画家对笔触有不同的诠释。在梵高的绘画作品里笔触并不单单只是一种绘画技艺,它还是画家思想与情感的产物,是画家的艺术表现语言。梵高的笔触是极具有自身特色的,那些朴实淳朴的笔触之下表现的是梵高对于劳动人民贫苦生活的理解;而那些旋转着的像火焰一般的笔触则是梵高对于自身与生命的思考,富有激情也饱含苍凉。在他那些富有力度、节奏、意境、与情感美的作品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内心审美需求。梵高的绘画生涯虽然短暂,但是他的绘画风格的逐步形成也是和他的生活背景情感经历息息相关的,他自身的艺术才华和内心情感领悟赋予了他作品笔触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独特的审美韵味。总之,梵高是一个用绘画来宣泄主观情感的画家,在他的作品里每一笔每一划无不体现着他对艺术的狂热与追求,那些充满生命力的笔触会在历史的长河里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常涛.读一读《渴望生活——梵高传》[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2(z1):50-53.

[2]马丁·海德格尔,薛华.艺术与空间[J].哲学分析,2011,02(1):166-169..

[3]帕斯卡尔・博纳富.凡・高:磨难中的热情[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吴冠中.美文大家选吴冠中:画眼看沧桑——谈梵高[J].美文月刊,2014:50.

[5]李梦.从生活经验中寻找艺术——浅论杜威《艺术即经验》[J].文艺生活旬刊,2011(11):53-53.

来源:《中国文艺家》2018年11期    王小菲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