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中的三才思想

“三才”思想是源于古人对宇宙的看法,是先民把自己的观察作为视角,对天、地、人这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和体验,并且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来寻找并且确定人类自己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它是古代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上古先民通过这种方式来逐渐认识社会、自然和人类自己。

“三才”这个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下传》:“《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句话很明显地说出三才是指天、地、人。通过三画卦含有“三才”的象征意义。重叠成六画的六十四卦同样也含有这样的象征意义,即初、二爻象地,三、四爻象人,五、上爻象天。《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在这句话中更明显地表现出天地人三才的观点。八卦中的象征之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来自于天,天象的基本构成日月星辰、风云雷电。第二类是大地的形状、大地上生存的一切事物。最后则是人单独成类,很典型的三才认知的模式。同时也有对“道”的思考,效仿天地之道,以天地之道来推演人道,创造了与天地相应的社会秩序。

《周易》以乾坤两卦开篇,那么我们就通过对最基本的《乾》卦的分析来看三才思想体现。

《乾》卦

它是由上下两个三画卦“乾”卦构成的,乾最直观的象征物是天,这里用“乾”做卦名,是因为“此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积诸阳气而成,故此卦六爻,皆阳画成卦也。不谓之天而谓之乾者,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故《说卦》云:‘乾,健也。’言天之体以健为用。圣人作易,本以教人,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1]。孔子将“乾”解释为“健”,是概括出天的最明显的特征:生生不息,运动不止。笔者认为孔子解释“乾”为“健”的用意还有一层是通过人对天的具体认识,来警醒人事,人也应该像天那样不停地运动,既有最简单的代代更替还有人要不停地思考,为自己的理想不停地奋斗的含义。所以在一个简单的卦名中,就已经包括了三才思想,并且已经显现出了“人法天之用”的含义。

初九 潜龙勿用[2]1

这一爻中,对“龙”的解释各有不同,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龙”代表着灵动变化,即《程传》:“乾以龙为象,灵变不测,故以象乾道变化,阳气消息,圣人进退。”第二种则认为借“龙”喻君子之德。《周易折中》:“沈氏驎士曰:称‘龙’者,假象也。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其实不管怎样理解,最主要的是都认为“龙”仅仅是个象征之物,是从自然之中所取象的,并不是实指,正如《周易集注》中所指:“《易》不似别经,不可为典要。如占得潜龙之象,在天子则当传位,在公卿则当退体,在士子则当静修,在贤人则当隐逸……万事万物莫不皆然。若不知象,一爻止一事,则三百八十四爻止三百八十四件事矣,何以弥纶天地?此训象训字训错综之义,圈外方是正意。”可以看出“龙”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包含着君子之德,背后还隐藏着刚刚发端的万事万物。初九爻便是以自然之物来象征人事,以天之道来推演人事之道。

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2]2

第二爻依旧以自然之物比喻人事,九二的阳刚渐渐增加,已经初露头角,虽然距离最后成功还比较远,但是已经具备成功的素质,“利见大人”。我们知道二在三画卦中处于三才之中的地道,因此对于“田”,《集解》引郑玄曰:“地上即田,故称田也。”“见龙在田是自然之象,利见大人以人事托之,言龙见在田之时,犹似圣人久潜稍出,虽非君位而有君德。”[3]第二爻依然是以自然之物喻人事。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2]2

关于对“君子”的解释也各有不同。《周易集注》:“‘君子’指占者。”而《周易译注》中认为:“君子,与‘大人’义相近,指有道德者,往往也谦指居于尊位者。”不管对君子如何解释,都是由于此爻处于三才之中的人道“以乾德而居人道,君子之象也,故三不言龙”,“以居不得中,故不称‘大人’。”[4]不管对君子的解释如何,它仅仅是个象征物,这要看每个人的理解,正所谓“圈外方是正意”。

“乾乾”,我们直接可以理解为“健而又健”、“终日乾乾”,很形象地呈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状态。前两爻中有自然之物“龙”,第三爻则完全以“君子”代之,但是两者是相通的,都有着刚强、运动不止的意义。通过对自然之物“龙”的认识来推演到人类自身,对自己以及发生的事情加以比较和类推,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已达到自己预想的结果。

九四 或跃在渊,无咎[2]2

或者腾跃上进,或者退处在渊。孔颖达言:“九四阳气渐进,似若龙体欲飞,犹疑惑也。”通过上下两爻,我们可以看出经过“终日乾乾”,某件事或物已经准备好了,就是在等待时机,《周易折中》解释为:“将进而未必于进也。未必于进,非不进也。审进退之时,必时可进,然后进也。是为随时进退。”

第四爻依然是将自然之物赋予了人性,阳气的不断积聚和不断上升之后的一个状态就是“或跃或渊”,也就是审时度势,把握时机。

九五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2]3

第五爻最后“龙”飞上高天,并且是有力的,把握住好的时机。《集解》引郑玄曰:“五于三才为天道,天者清明无形而龙在焉,飞之象也。”“飞龙在天”这是自然之象,下句却是“利见大人”,自然之象之中隐喻着人事。《正义》曰:“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睹,故天下利见此居王位之大人。”

上九 亢龙有悔[2]3

“亢”者,过于上而不能下之意也。这一爻大概意思是飞得过高而不知后退,导致“有悔”。《朱子语类》云:“若占得此爻,必须以亢满为戒。当极盛之时,便须虑其亢,如这般处,最是易之大义,大抵于盛满时致戒。”这一爻暗示飞得过高,不给自己留退路,容易“有悔”。暗含刚过易折之意。《周易正义》:“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

用九 见群龙无首,吉[2]3

这里的群龙指的是以上六爻,而这些六爻皆为阳爻,六阳皆变,由阳刚变阴柔,所以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主要体现了谦的思想。

仅仅是简单的七个爻辞,三才思想便尽显其中。整个爻辞看似说对“龙”这种事物从潜伏到蓄积力量到把握时机,一飞上天再到要把握好度的过程的观察,其实这其中所显示的道理无一不在人事中所体现。三才思想是古代最基本的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中,出现得最早并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的思想。将古代的自然观和社会相结合,从自然之中体悟道理,并推演至人类社会,这一方法直至现在还影响着人类。

参考文献

[1]李光地.周易折中[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39.

[2]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孔颖达.周易正义[M].北京: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25.

[4]来知德.周易集注[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154.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孙霞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