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号如何败给洋行

走出国门的票号

在明清的古装剧里,我们时常能看到剧中人去到一个昏暗的店铺中,用银票换成现银,或是将银锭换成银票。只不过这些店铺的外表看上去都相当质朴,很难让人将它们与现如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银行联系起来。事实上,这些也的确算不得什么银行,只是当地人开办的“钱庄”,只能实现在本地的存取款,功能非常单一。

很多人将钱庄当成中国古代的银行,因此得出了中国古代金融只是小打小闹这样的结论,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在钱庄之外,还有票号的存在。票号起源于山西,与大名鼎鼎的晋商骨肉相连。它非常接近于现代的银行,拥有存放款、汇兑(多为异地支付)等功能,与只能在本地存取款的钱庄有着天壤之别。

票号的兴起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由于处于农耕区与畜牧区交界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再加上山西一直以来都是盐产区,因此晋商以贩卖盐粮起家,依靠经商贸易迅速走上了崛起的道路。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生意网遍布全国各地之后,晋商们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押运银两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过去,商人们往往会雇一队镖师以押镖的方式来运送大批银两,但是这种方法却并不保险,虽然说走镖的镖局要么在黑白两道有些人脉,要么在拳脚上有些功夫,但是所谓好汉架不住人多,当利益足够大时,什么也挡不住强盗们如火的热情。在一次又一次损失惨重之后,商人们感到必须做点什么扭转局面了,如此一来,拥有异地汇兑功能的票号也就应运而生了。

那么,山西票号在最兴盛的时期,到底有多厉害呢?在那时,它的分支机构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和重要商埠码头,在朝鲜、日本均设有分号,而俄罗斯也有它的代理处,这可是实打实地完成了走出国门的壮举,因此山西票号便有了“汇通天下”之称。更重要的是,山西票号不仅仅在民间商户中有巨大的影响力,甚至连清政府没钱时,也要在山西票号那里借点汇兑或贷款,山西票号的发展几乎可以用“一飞冲天”来形容,绝非什么“小打小闹”。

既然如此,我们不禁要问,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山西票号怎么就一下子走进了低谷,不声不响就被洋行给取代了呢?这似乎不科学啊!

海运贸易让商路崩溃

最早给了票号一记当头炮的,是日益繁盛的海上贸易。18世纪开始,西方各国加强了与亚洲方面的海上贸易往来,西方人似乎对茶叶这种略带苦涩的饮料情有独钟,其消费量也大得惊人,单从西欧看来,一个世纪中,茶叶贸易由1700年的9万余磅,增长到了1800年的4500万余磅,增长了整整500倍之多,而18世纪也因此被称为亚洲贸易的“茶叶世纪”。住在通商口岸的中国居民,经常能够看到载满白银的货轮停入港湾,不久后,又载着一船船的茶叶驶离海港。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是一件喜闻乐见的大好事,我们知道的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贸易顺差,正是由此而来。但是对于以通过陆路商道来运输茶叶进行国际贸易的晋商来说,这可绝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了。

随着内河航运的出现,再加上铁路的建行,中国的国际贸易商线有了明显变化,过去自南向北,经过山西到中俄边境的恰克图的旧商线,被一条新商线所取代。新商线以长江沿岸码头为集散地,商品在码头装船,沿江出海,一路向北直抵天津、大连和海参崴,在这些港口登陆后,前往北亚陆地,然后再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将商品运往俄国和欧洲。这么一改道,晋商们傻眼了,因为这样一来,国际贸易的大蛋糕可就没他们什么事了,而晋商兜里没钱了,给他们存钱用的票号,自然一损俱损,逐渐走向了衰落。可以说,海上贸易的繁盛,给了欧洲金融发展的平台,却在同时,断绝了中国金融发展的希望。

银本位的下台压垮票号

给了山西票号和中国古代金融致命一击的,则是银本位体系的崩溃。在鸦片战争前后,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却发生了从“银本位”向“金本位”的过渡。19世纪30年代开始,普鲁士、法国、美国先后放弃银本位制,开始采用金本位制,白银需求骤降,银价大跌,这对于当时白银最大的进口国中国影响巨大,中国国内银贱物贵,通货膨胀加剧,再加上一些中国无良买办与英国的金融家沆瀣一气,造成中国国库用银大量外流,而劣质白银则涌入国内,甚至动摇了中国的国本。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银价飘忽不定,票号的工作很难再开展下去。因为票号的“家底”就是银子,其交易,无论是兑换银票,还是收放贷款,都是依托银子进行的。山西的票号中,都有专门储存白银的银窖,就像是现今银行存放贵重财物的保险仓库一样,它是票号的根本基石。但是银子一天比一天不值钱,收来的银子成色下降,都在无形中削弱票号的实力。

除了银子本身贬值之外,在收放贷过程中,票号也开始转盈为亏。这个不难理解,打个比方,年初的时候,票号以两分利贷出100两纹银,那么年底应该收取120两纹银,净赚20两利息。但是由于银子在不停贬值,到年底时,可能120两纹银的实际购买力,只有过去80两纹银那么多。看上去票号是赚钱了,但实际上它是在亏本经营。这样一来二去,时间一长,票号必然会由于亏损过多而倒闭。

如果这个时候,票号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购买金子或房产,来让自己的财产保值,可能情况也不会坏到一发不可收拾。但是,可不要忘了,外国的洋行此时正在一旁虎视眈眈呢。在当时英—中—印三国贸易中,英格兰银行和东印度公司趁势蚕食了国际贸易的汇兑业务,并利用其在信用上的优势,吸引中国百姓的手中的资本,将晋商汇票从中国贸易中一步步驱逐出去。山西票号从此被洋行所替代,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野。

原本已经冲出国门,走出世界的山西票号,在众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泯然于历史,被外国的洋行所取代。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它曾经的辉煌,同时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再让中国的现代金融走上过去的老路。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2015年07期     张小落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