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的抗战经典之作 电影《血战台儿庄》中的虚与实

电影《血战台儿庄》海报,电影中的李宗仁由邵宏饰演

在抗日神剧满屏泛滥的时代,难免让人怀念起20世纪那些经典抗日题材的老电影。若要列举经典,1985年由杨光远和翟俊杰联合导演的《血战台儿庄》必然榜上有名。这部具有恢宏史诗般气势的大片上映有双重意义:其一,开大陆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反映国民革命军正面战场之先河;其二,它为两岸关系加分。当时台湾的蒋经国看了这部影片后,不禁感叹:“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他呼吁所有国民党高层观看此片,不久后,台湾当局开放了老兵回大陆探亲的政策。据说宋美龄看完这部电影后,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中国大陆,《血战台儿庄》不仅获得“金鸡奖”“百花奖”等数项大奖,还获得由中国政府授予的特别奖——“抗战奖”,并被评为新中国“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之一。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重温这部老电影时,仍不由叹服当时制片人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与在细节布置上的考究。当然,电影上映之时,大陆对抗日正面战场的研究刚起步不久,故而在历史剧情的叙述上,难免出现一些错误。今天,我们不妨在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解读《血战台儿庄》中那些历史事件的虚与实。

张、庞恩怨与滕县疑云

电影开场没有直接进入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将时间线推前至1937年底,围绕着韩复榘弃守山东事件,让李宗仁、蒋介石、汤恩伯、白崇禧等重要角色相继登场。随着韩复榘在开封会议被捕并枪决,电影才进入了第一场战争戏——临沂救援战,张自忠与庞炳勋相继出现。

在电影中,不止一次强调了张自忠与庞炳勋在中原大战时的矛盾,大致说是两人原本同属冯玉祥的西北军,但庞炳勋被蒋介石所收买,偷袭张营,张自忠身负重伤,因卫士拼死相救才得以捡回一条命。这段往事,第一次是在李宗仁司令部由张自忠亲自道出,第二次是在临沂从庞炳勋口中说出来。但面对外敌入侵,两人放下恩怨,并肩作战,成为一段佳话。然而这段故事并不属实,多年来,张自忠与庞炳勋的老部下已不止一次澄清此事,实际上早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张、庞二人就曾分别在喜峰口和罗文峪相互策应,并肩作战,临沂之战并不是他们在中原大战后第一次合作,他们不仅不是仇敌,还是军中老友。不过这事也实在怪不得制片方,因为它最早出自李宗仁的回忆录,这段恩怨的主角本是韩复榘与庞炳勋,却被李宗仁张冠李戴成了张自忠,以至以讹传讹多年。

电影《血战台儿庄》剧照,影片中的李宗仁(中)正在与张自忠(左)商谈作战计划

《血战台儿庄》的第二场重磅战争剧是滕县保卫战,包括川军进入第五战区获赠锦旗,王铭章讲述部队在第二战区受到歧视与驱赶的遭遇等史实都有所表现。滕县保卫战一段拍得尤为壮烈,尤其是战斗尾声,全军血战到只剩下王铭章与身边一名警卫,身负重伤的警卫对王铭章说,自己不想被日军所俘虏,请求师长送自己一程。王铭章含泪开枪打死警卫,自己独自一人攀上残缺的城垣,此时四周蜂拥而至日军高喊着“抓活的”。王铭章俯视着正在攀城的鬼子,从容地抽完最后一根烟后,拔枪自戕。这个桥段在荧屏上演绎出来,显得悲凉壮烈,但与历史有些出入。综合各方资料来看,王铭章并非自杀,而是在带领剩余的卫士向城垣发起冲锋时,被日军居高临下的机枪打中而牺牲,英勇程度其实丝毫不亚于电影。

不过王铭章的第122师并没有像电影中那样,打到了最后一兵一卒。师长阵亡后,该师失去指挥,遂向城外突围。据当时国军战报《陆军第122师滕县抗日保卫战战斗详报》载,第122师阵亡111人,伤166人,失踪476人,这个数据显然与长期以来宣传的全师殉城相差甚远。当然,我们不能以人员伤亡多少来判定其壮烈程度,在日方记载中,他们在滕县作战仅抓到了23名俘虏,可见第122师在师长殉国后,并非作鸟兽散式的溃退,而是有序突围,为抗战保存了有生力量。

对敌人的刻画可圈可点

《血战台儿庄》中还有一大亮点就是配乐。电影一开场,介绍日本侵华旁白时,采用旧日本海军的《军舰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到了张自忠救援临沂那一幕,背景音乐则换成了一首激扬的军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军歌是创作于北洋时代,在西北军中流传甚广的《三国战将勇》。歌词首句为“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坂坡前逞英雄。战退千员将,杀退百万兵,怀抱阿斗得太平。”通俗易懂,作为第59军行军时的配乐,可谓相得益彰。

不过电影中也有配乐乌龙的时候,例如在表现濑谷启率部进入台儿庄后狂妄地欢呼胜利时,奏响了《军舰进行曲》。首先,历史上的濑谷启并未进入庄内。其次,日本陆军与海军长期矛盾重重,用海军的军歌给陆军马鹿“庆祝”显然不太合适。当然这也是国产抗日剧的通病,大概是因为《军舰进行曲》知名度比日本陆军的《露营之歌》大得多,所以很多抗日剧但凡鬼子出现,甭管陆军还是海军,一律自带《军舰进行曲》的BGM。笔者看过的抗日剧中,只有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将这问题弄清楚,尽管《军舰进行曲》在电影中从头响到尾,但在日本海军陆战队与陆军搞联欢会那一幕,陆军马鹿终于没有再抢海军的军歌,而是合唱了他们自己的《露营之歌》。

还是将关注点拉回《血战台儿庄》。电影中最精彩的战争戏自然是台儿庄大战,反映我军将士艰苦卓绝,英勇抗战的桥段自不必说,难得的是,对于敌人,影片也没有像抗日神剧那样将其塑造成愚蠢而低能的弱鸡。电影中日军将领老谋深算,士兵凶悍而残暴。其中不乏揭露日军残暴的情节,例如日军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便是屠村。不过,这种残暴与神剧中那些桥段有本质区别,神剧中的日军形象很苍白,更多是为邪恶而邪恶,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从里烂到外,蠢而邪恶的坏蛋。但《血战台儿庄》中对于日军暴行的表现,给人的观感则是整个军队体系造就的残暴,他们以机枪屠杀中国军民,用刺刀戳杀幸存者等都是执行命令式的动作,没有过多个人色彩,士兵成了无情的战争机器,这种残暴更令人不寒而栗,也更接近历史。

电影也有用力过猛之处,如台儿庄大战中,日军第10师团的师团长矶谷廉介直接上阵指挥。实际上,在整个台儿庄大战期间,矶谷廉介都没有到过一线,而是一直待在兖州的师团指挥部,台儿庄前线的指挥官为日军少将濑谷启。

电影《血战台儿庄》最后一幕,台儿庄残垣下尸山血海,中国军队经过顽强抵抗,终于插上胜利的旗帜

 经典中的缺憾

尽管一些情节与史实存在偏差,但瑕不掩瑜。总体而言,《血战台儿庄》是一部制作精良、历史考证、人物生动、剧情精彩的经典战争电影,无论是中央军、地方军、日军及普通民众,都刻画得比较到位。如果说电影中还有什么缺憾,大概就是它作为一部全景式叙述历史的影片,遗漏了中国空军在台儿庄上空的浴血奋战。

《血战台儿庄》中多次出现日本飞机轰炸我方阵地的情节,却忽略了当时中国空军在台儿庄上空的鏖战。徐州会战爆发后,中国空军在第三大队大队长吴汝鎏的带领下,于1938年3月25日自归德出发,飞临台儿庄上空与日军航空队发生激烈空战。根据中方战报记载,此次空战我方击落日机7架。而中国空军也损失了飞机7架,受伤4人。第七中队的分队长李膺勋在与日机的激战中壮烈殉国。第八中队副队长何信、分队长莫休,在飞机损伤后跳伞,结果遭日军地面部队射杀,不幸牺牲。

中国空军驰援台儿庄的作战,作为这场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却是长期以来反映台儿庄大战的影视作品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节。今后,台儿庄这场血战必定还会被搬上荧幕,但愿彼时能将空军的这段历史补上,让观众知道,在那场振奋人心的大捷中,曾有一群蓝天骑士在云霄间英勇奋战,血洒长空。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2018年10期     周渝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