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金城坊
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大臣刘秉忠根据《周礼·考工记》兴建元大都城。大都城内设50个坊,金城坊就在其内,该坊意出自《史记·秦本纪》:“金城千里,子孙万事帝王之业。”元代金城坊,其“金城”取“金汤永固”意,“坊”指居民区,原本无金融之意,但名号具美好寓意。元中后期、明代及清初,金城坊因“金城”二字与金银、诚信谐音,不断出现有识之士在此建立银号,于是商贾富豪、皇亲国戚云集。
民国元年,此地的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后中国实业各大银行均设立于此。然因军阀混战,金城坊损坏严重、渐成败势,票号、金银交易等转向北京前门及东城地区。北京锦什坊街,就是原金城坊衰败后再依谐音改易的名字。
日月荏苒,星移斗转。在建金城坊700多年后,北京“金融街”雄起,从1992年规划至2008年基本建成,在原金城坊旧址之上,今西二环路东侧矗立起亚太地区金融中心——北京“金融街”。北京“金融街”有其历史渊源,又具重大发展。金城坊自古就是金融中心,发展到今天,它凤凰涅槃重建了昔日之梦。在这里,现代与传统、旧遗址与新人文相结合,金融建筑充分利用白塔寺、都城隍庙及火神庙、清真寺等古迹,精心打造,交错相依,使文物保护、古都风貌与现代气派达成完美统一。
清代大栅栏
清代初中期,北京大部分金融机构不设在内城,而多设于正阳门外。因清代实行满汉分居,满人住内城,汉人住外城。商业、银号、钱庄的经营者多为汉人,故只许住在外城,在外城从事金融活动变作约定俗成。今北京前门西河沿220号正乙祠,在康熙年间是浙江银钱业公会所在地。正乙祠供奉武财神关云长,浙人期望关公保佑发财。据正乙祠碑文载,乾隆五十一年,26家银号出资修葺此祠;同治四年,14家银号出资再修此祠。这其中,就有“四大恒”钱庄中的恒和钱庄。
前门西河沿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长街,街长约1150米;明代因这条街沿内护城河成街,故称西河沿。西河沿与前门及大栅栏地区相辅相成,这里曾有银钱业公会正乙祠、仁昌金店、汇泉银号、乾云生银号等,在清末民初又汇集了交通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原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盐业银行旧址是西河沿街的一个亮点,董事长兼经理张镇芳是袁世凯培植的亲信,以善理财著称。据说,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曾命内务府从盐业银行贷款购买各国名牌自行车。
从清代中期开始,京城内最具代表性的炉房、钱庄、银号、银行聚集于大栅栏。大栅栏是北京历史上又一个“金融街”。全长260米、东起前门大街西至煤市街的施家胡同,据《宣南鸿雪图志》记载,这里几乎全是银号,有11家之多。其中裕兴中银号,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华威银行、殖边银行、河北省银行、泉通银行等也在这里。今天,漫步在大栅栏古老的街巷胡同中,仍能感受到当年繁盛的金融文化。早年北京有谚云: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四大恒”,是指东四牌楼的四钱庄总称,它们是恒利、恒和、恒兴、恒元。此间,清代满汉分城而居的政策已有所宽松。
有趣的是,在前门外大栅栏珠宝市街路西,有一条胡同叫钱市胡同,胡同筑有铸造炉房。这条胡同不仅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而且这里的炉房是中国旧时铸造宝银之地(《北京志·金融志》记述),炉房便是中国银行的雏形。因而,北京清末民初的钱市集散交易地就在这里。
钱市胡同内设经纪人20户,每户用砖砌方“案”1个,开盘时经纪人站在自家案子上,高声呼唤买或卖,成交后由经纪人到账房写买卖证票。经纪人字号,通称“某家案子”,如“刘家案子”“郑家案子”等。每天早上,全北京城买卖制钱者均到钱市胡同来交易。
后来,钱市胡同变窄,最窄处只有40—70厘米,变成了北京最窄的胡同,这是因何形成的呢?原来,民国以后钱市胡同银炉日渐萧条、钱市无市,于是很多人就在原基础上扩成了银号、铺房。
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
说到老北京金融街,绕不开中国第一家银行,它的名字叫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三年,盛宣怀创办于上海。光绪二十六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东交民巷被辟为外国使馆区,并设立6家外国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俄国俄华道胜银行、日本正金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德国德华银行。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正月二十八日,经财政处奏准,由户部试办银行,以为财币流转总汇之所。次年户部银行正式开办,行址设在西交民巷路北,西交民巷成为中资为主的北京银行街。光绪三十四年,朝廷又将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移址西城设立印钞厂,厂址在白纸坊,该厂遗址尚存。
大清银行之后,设立交通银行,行址在正阳门外西河沿街,由清政府邮传部奏请设立。以后又陆续在此设立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等。盐业银行于1914年由北洋政府设立,以盐款调剂金融,地址在前门西河沿街11号。其后,大陆、金城、中国实业等银行,先后迁移至西交民巷。在今天的人民大会堂附近,西交民巷成为西城最早的银行街。1943年,北京西交民巷注册银行有13家。
步入西交民巷,每走几步就能遇见一座银行老楼,大型石拱门讲述着老金融街的昔日风光。西交民巷17号是保商银行旧址,它的左侧是中央银行旧址,右侧是大陆银行旧址,三座银行比肩而立,非常气派。成立于1910年的保商银行总行原设于天津,由北洋政府和华洋商人出资成立,后从天津迁至此地。
那么,北京老金融街——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的名称是怎样来的呢?
原来,元代江南粮食经大运河运抵北京,因北方人惯称南方糯米为江米,因而将卸放地取名江米巷。明代时,江米巷被划入内城。正阳门的棋盘街把江米巷分为东、西两巷。其东称东江米巷,其西称西江米巷,后更名为东交民巷、西交民巷。据考证,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加起来是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东交民巷是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之地,后设立英、俄、德、法等使馆,并开设了银行、教堂及医院等。
东交民巷的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按西式建筑风格,高楼林立,地下有保险金库。清末王公贵族及民国时的遗老新贵,最相信的就是这三家银行,它们不但拥有实力强大的金融信誉,还可租用保险箱保全贵重家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又建成数十家洋行,包括英国渣打银行、劳埃德银行等。
中国历史上许多大事,就发生在东交民巷。例如,1913年4月26日,五国银行团在汇丰银行大楼里签署了民国善后大借款协议。东交民巷金融街曾是西方列强欺凌清王朝、干预中国事务的见证者。从东、西交民巷老金融街,可以看出北京金融业的兴替。1999年天安门广场重修时,在毛主席纪念堂西侧挖掘出土了一块石匾,上刻“四行储蓄会”,“四行储蓄会”是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和中南银行这四家银行协同办事的机构。从大清银行到中国银行,再到中国人民银行,东、西交民巷见证了北京金融业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从河北省石家庄市迁移到西交民巷,发行人民币,中国金融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84年,国家进行金融改革,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为国家经济实体,同时建立各种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股份制银行、集体所有制的城市信用社,健全完善了以人民银行、国家专业银行、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
来源:《金融经济》2019年13期 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