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里的清明节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国宝《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生动描绘了汴京(今河南开封)人民清明时节的各项活动,记录了古人的繁荣景象。

唐代:长安水边多丽人

在唐代,清明节与寒食节一道,首次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唐代的节假日远远多于秦汉,多到几乎泛滥的地步。元旦和冬至两个节日,各放假7天;清明和寒食节连在一起,放假4天;夏至、中秋节和腊日(腊八)各位放假3天。

唐代清明节“小长假”安排不需要调休,将寒食、清明二节连着放就行了。其间,也曾有过几次变化的。唐肃宗在位时,又增加了寒食清明节的假期天数,将唐玄宗于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定下的千秋节放假3天的规定,减为放假1天,而将寒食清明假期由4天增加到7天——在中国节假日史上,清明节首次成为了真正意义的“黄金周”。

事实上,唐人也确实喜欢过清明节,仅从时节上说,其时春暖花开,正是春游的好时节,既能扫墓,又不误看景,这样的节日自然广受欢迎,所以时人竞相外出。从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诗句中,便可以想象到唐人清明节出游、扫墓的热闹景象。

游春是开放的唐代社会风俗,以每年的三月初三为盛。为了让人们有游春的好去处,唐玄宗将汉武帝所造之“曲江池”修整一新,使之成为花草繁盛、烟水明媚的游览胜地。每到三月三,妇女们尤其是贵族妇女都来此游赏。喜欢热闹的虢国夫人自然不会失去这个机会,与其姐妹结伴而来。

隋朝的展子虔作过《游春图》里的游春,山水是主体,山大人小,游春的主人不管是贵族或平民,与自然融合一体,清明淡雅,无世态炎凉的意味。但张萱的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正好相反,背景全省略,视线让人们集中到这一游春的宫庭贵族身上,一个个的宝马罗绮、珠玉翠微、意态闲雅。此画描绘的是唐朝贵族游春的场景,画家以熟练地线条柔和的色彩细致入微的描绘了这群贵妇精致的容貌、衣料的轻柔和鞍马配饰的华丽。画中人物形态从容,马的步伐轻快。

宋代: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节也是宋人重要的节日,甚至比唐人更看重,扫墓的风俗更浓,这从北宋人张择端绘于清明时节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以看出,首段就是时人从汴京(今开封)野外扫墓归来的情景。宋代清明节里,皇家和民间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热闹程度不输元宵节。时开封人孟元老在后来撰写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当年京城过清明节的气氛:“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

宋朝人每逢清明节和十月初一祭奠祖宗,摆的供品非常丰富,有酒有肉有果盘,祭奠完了就当场大吃大喝,他们称之为“饮福”,意思是吃了供品和喝了供酒能给活人带来福气。徽宗时候的物价是馍两文一个、豆浆一文一碗,对下层百姓来说是一笔开销。北宋劳动力的价格是每人每天10文至300文不等,如崇宁年间一个抄书匠的收入是每天116文,在码头扛一天大包可得二三百文。宋代官员的俸禄是清代的2至6倍,达到历史最高峰:正一品官月俸是120贯,从九品官月俸是8贯,这还不包括每年赐予的粮和布。

古人云:“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清明节祭祖冷食,踏青寻芳是自古以来的一桩雅事,除此之外民间还有打秋千、插柳、射柳、蹴鞠(踢球)、斗鸡等多种有趣的民俗活动。唐代诗人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写到:“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竟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不难看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明代: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1945年,伪满溥仪逃跑时将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多件文物弃置在沈阳机场。1950年,共有3幅《清明上河图》被送到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东北博物馆,鉴定家杨仁恺除发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外,还发现了仇本《清明上河图》。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四月天。有人统计,在《清明上河图》共画了约180棵树木,其中绝大多数是柳树。这些柳树老干粗壮,显得年代久远,但早春天气,仍抽条吐绿,富有勃勃生机,给大自然增添了美景。为什么要画这许多柳树?这恰恰是东京汴河地区的一大特色、一大景观。宋伯仁在《清明插柳》中曾写到:“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心地不为尘俗累,不簪杨柳也何妨。”这个时节杨柳发芽抽绿,人们不但自己乐于佩戴柳枝,还将它插在门楣之上,用以避邪。有的地方还用面和枣做成飞燕,再用柳枝串起来,插到门上,称作“子推燕”。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采用青绿重彩工笔,描绘了明代苏州热闹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该画长达9.87米,高0.3米,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天平山、运河、古城墙,当时苏州地区标志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山清水绿之明媚。

清明时节,中华经典诵读以及具有浓郁清明特色的拔河、秋千等民俗活动也将在各地陆续展开。“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不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否也是在清明节的早晨,轻轻地荡漾着秋千。只是起落之间,已经滑过了千年。

来源:《新天地》2019年04期    杜亚娜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