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是一种很聪明的态度

国人大多喜欢谦谦君子般的大度、文雅和谦逊的态度。不喜欢,甚至十分讨厌那些夸夸其谈、桀傲不驯、“老子天下第一”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徒。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毕竟有限,即便在某个领域可以一枝独秀、傲视群雄,但一旦“隔了行”,便一下子有了“隔一山”的感觉和一窍不通的无知蒙昧。所以说,谦卑不仅是修养和美德,很多时候,谦卑更是一种聪明的姿势和态度。一个人如果有能力和水平,却不自高自大,而是懂得谦卑,学会谦卑,那么,相形于同一层次的人,愈发显得他为人处世的聪明和智慧。

美国有两个同时要竞选州议员的作家,一个叫亨利,一个叫米勒。竞选演讲当天,米勒首先出场。米勒在演讲时拿着一本对手亨利写的小说。走到演讲台前时,米勒说,台子有点高,但不用担心,随即将亨利的小说垫在脚下,说:“感谢这本书,增加了我的高度。”众人见状,顿时明白了米勒的用意,他的支持者们都发出了会心的大笑,并报以热烈掌声。轮到亨利演讲时,手里也拿了米勒的一本书。来到讲台上,亨利毫不示弱地说:“虽然我已经够高了,但这本书会让我变得更高。”亨利效仿米勒的动作,把米勒的书也踩在了脚底下。不过,发表完演讲之后,亨利没有像米勒那样把书踢到一旁扬长而去,而是弯腰捡起地上米勒的书,轻轻拍了拍上面的灰尘,笑着说:“感谢它增加了我的高度,所以我要好好保管它。”说完,亨利把书抱在怀里走下了演讲台。

最后,亨利胜出。当地一家媒体对如此竞选结果这样写道:“其实,两个人的实力相当,表现得也都不错,而亨利之所以胜出,可能是因为他比米勒多了一份尊重。”

能力水平旗鼓相当,但是,同为作家,同为政治人物,对对方多一份尊重,这个人就多一份可亲可信。从政之人,多一份尊重,多一份谦卑,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显而易见。

1917年1月4日,新上任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乘坐一辆四轮马车驶进北大校园,路边,早有两排北大工友恭恭敬敬地向这位传奇式的校长鞠躬致敬。与以前的北京大学校长高高在上、对工友目不斜视的作派截然不同,蔡元培缓缓走下马车,摘下自己的礼帽,向这些校园杂工们鞠躬回礼。这使得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在北京大学可是史无前例的啊!那时的北大,等级森严,校长享受内阁阁员待遇,从不把这些学校工友放在眼里。

蔡元培谦卑的态度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并且使得他在北大校长任上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事实证明,谦卑的态度不仅不会使得蔡元培显得卑微,而且因为谦卑,使得他这么一个地位显赫的人物平添亲切、平易的色彩,更具亲和力和凝聚力、感召力。

历史上,自吹自擂、睥睨一切却没有好下场,甚至不得好死的人物也不少。比如自认为聪明过人的杨修,比如当着曹操的面大骂曹操手下的将领全是庸才、废才的弥衡,聪明是聪明了,但因为过于自恃,不分场合的吹牛和自炫,丝毫没有谦卑的态度,结果,不仅才华无法发挥,甚至死于非命。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会让你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很多时候,在接人待物的过程中,我们同样的对那些谦卑的人心存好感和敬畏,而对那些目空一切的人,或者敬而远之,或者表面上敷衍,实则内心十分讨厌。任何人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不能够以己之长蔑视他人之短,或者以本身暂时的优势去低估或贬损对方的劣势。即便你确实比对方强大到无可比拟无法比肩的程度,也大可不必以藐视和无视的态度去对待对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更何况,如果是同事,你谦卑的态度会让同事感到你的可亲可敬可信,对于相处,对于工作,都只有加分,而没有减分。一个人如果具备谦卑的修养和美德,会使你本来的能力和水平更能发挥作用。谦卑只是放低姿态,并不是卑躬屈膝,更不是低三下四,谦卑是某种意义上的伟大和崇高。

来源:《幸福家庭》2018年09期   陆明翔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