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瓷枕中的那些虎

瓷枕作为中国古代寝具的组成部分,因具有清凉沁肤、爽身怡神的功效而深受古人的喜爱。唐代开始量产,但...

水墨是观道畅神的载体

兴起于盛、中唐的水墨山水画,经王维等画家的完善、丰富得以成熟,至唐末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与高度。水墨...

古墓有“历”影

如今谷粟之富足,物质之多彩,中华数千年来莫能比也,日子过得舒心了,自然会忍不住把古代的王侯将相拿...

博采众长 多元共生—王维的跨界艺术思想与艺术实践简析

中国艺术史中“绘画”与“文学”的最初联姻始于唐代的王维。王维首先是一个诗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诗歌选本...

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

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国画院正式成立,齐白石任名誉院长。对于齐白石的研究与展览,已经成为今天北京...

一扇门窗打开一个时代

眼是心灵之窗,而窗则是建筑之眼、也是历史之眼。 古老的窗,可被视为记忆的雕塑与文化的符号。每个时...

黄宾虹:笑在最后的艺术大家

1865年1月27日,黄宾虹出生在金华。他的父亲是一位徽商,祖籍是安徽歙县潭渡村,如今在潭渡村还存有黄...

石鲁:中国的凡·高

杨之光 《石鲁》 69cm×46cm 1990年 石鲁是中国“长安画派”的杰出代表,是一位颇富天分的艺术家,在画坛...

潘天寿:一味霸悍与平和内敛

翻看那些黑白底色的旧照,棉布长衫、元宝套鞋似乎是潘天寿喜欢的穿搭,这一袭打扮也让他在一众西装革履...

齐白石:文人画的最高典范

刘西洁 《齐白石》 齐白石早年家境贫困,他正式读书和学画的时间都很晚。青年时期,他的绘画主要是临摹...

从一本日记看清末民初中国文人的摄影点滴

查阅摄影在中国摄影的旧史时,时常会在不同的文章中偶遇《王韬日记》中的引用文字,王韬是谁?他的日记...

走进新中国的徐悲鸿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古都得到了保护。 在此之前,北平已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城内不时可以听到...

从“火腿”看丰子恺先生的文与画

关于丰子恺先生的各类文章与研究几乎可以说汗牛充栋,不乏大家之言与独出机杼之作。先生既是一位漫画家...

仇英——自学成才,无惭古人

“明四家”中,仇英大概是最“另类”的一个。不同于其他三人的才华横溢、诗文满腹,仇英学识有限,并不属于...

文徵明——四绝全才,天下无双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吴门兴起的又一号风流人物。他曾师从沈周,二人无论家世、经历,还是思想、艺术,都...

艺术接受的三个维度

艺术的接受现象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一个是横截面的个人接受,我们一般称之为艺术鉴赏活动;一个是横向...

在日本东京,萧红写给萧军的第二十四封信

萧红(1911—1942),与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并称“民国四大才女”,又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掩鬓:明代女子的“发夹”

▲图为云头凤纹镶宝石金掩鬓。云朵形掩鬓分上下两层:下层中间以累丝梅花纹相连,四周有11颗宝石座环绕...

文房妙品说香盒

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是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标志。香文化反映的不仅仅是...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是两千年来中国画绕不开的传统。这个传统走到今天,能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