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智者鲁肃

在《三国演义》鲁肃被描写成了一个被诸葛亮忽悠来忽悠去的老好人,一个憨厚老实的长者。但是,如果鲁肃果真是个除了善良没有任何闪光点的普通人的话,怎么能成为东吴仅次于周瑜的第二号人物呢?所以,我们需要在史书中重新认识一下鲁肃。

慧眼识周瑜

如果评选三国最佳“好基友”,鲁肃和孙权肯定会上榜。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鲁肃也同其他豪杰一样,弃文从武,保家卫国。而且他变卖家业去赈济宗族乡亲和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逐渐地,鲁肃在家乡有了较大的威望和号召力。他声名远播,被袁绍赏识,并被收归旗下。在袁绍手下时,鲁肃最值得骄傲的就是结识了同为袁术效力的周瑜。这时的周瑜还只是个只有芝麻官职的小人物,但聪明的鲁肃早早就看出了周瑜的不凡,特意与其结交。汉末军阀混战时期,农业生产遭到很大的破坏,粮食紧张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靠和平方式向别人借粮一般很难达到目的。但鲁肃对于周瑜的借粮请求,却毫不犹豫。他将自己储粮的一半,大概两三万斤大米,慷慨送给周瑜。鲁肃的解囊相助,使周瑜非常感动,由此开始了二人坚固不移的友谊。

周瑜是个很有政治眼光的人,在大家都觉得袁术很厉害的时候,周瑜就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袁术要衰亡的趋势,所以投奔了孙策。周瑜很讲义气,在东吴站住脚后就把好哥们鲁肃也给拉过来了,虽然当时孙策很不看重鲁肃,但是周瑜一直很努力地推荐自己的好哥们,直到孙权上台后,哥俩共同被重用。从此,鲁肃与周瑜一起,在东吴发挥自己的才干。

远大的政治眼光

由此可见,鲁肃的飞黄腾达是跟周瑜挂钩的。他本人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呢?当然有的。当年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时,孙权对鲁肃的见识十分赞赏。在辞退别的宾客以后,孙权单独把鲁肃留下来,不拘礼仪地合坐在一张床上,一边喝着酒,一边议论着国家大事。席间,鲁肃向孙权提出了“鼎足江东”的榻上策。他认为,汉室已不可能恢复,曹操的力量也不能根本铲除,东吴该做的不是妄自扩张,而是割据江东,等待时机。利用曹操无暇南下的机会,进攻刘表,占据荆州,然后建号称帝,逐步夺取天下。鲁肃指出,由于北方政治情况非常复杂,曹操统一全国的目标很难实现,这就为江东出现割据政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鲁肃的榻上策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在许多观点上是一致的,两者同样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当时的客观形势,并提出了远大的政治目标,而鲁肃榻上策又比隆中对早了七年。

不只是鲁肃的“隆中对”要早于诸葛亮,孙刘联盟的大功也主要是鲁肃的。在曹操统一北方后,磨刀霍霍地要一统天下。鲁肃建议孙权实施联合抗曹的计划,并自告奋勇担当游说联合的重任。而这个时候曹操大军已经挥师南下、横扫荆州,鲁肃此行甚是凶险。庆幸的是,鲁肃及时在湖北当阳找到了处境狼狈的刘备,他向刘备介绍了江东的实力和孙权的为人,指出刘备只有联合江东抗曹才有出路。刘备接受了这个计划,孙刘联盟的大幕就此拉开。

但是,在联盟过程中,面对曹操大军的威胁,东吴内部不稳定,孙权连刘抗曹的决心受到动摇。眼看一汪心血向东流,鲁肃在此又一次展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劝服了孙权。他对孙权晓以利害,明以是非,劝孙权不要听信投降派的议论。他说,这些人要断送孙权的事业。迎降曹操,对一般朝臣没有损失,可以得到曹操分派担任州官或者郡官。如果孙权投降曹操,曹操会因为无法安置而不能容忍他。鲁肃一针见血的劝告,终于使孙权转变了态度。

可以说,正是有了鲁肃在中间的作用,才促成了孙刘联盟。正是由于鲁肃的有勇有谋,才有后来的三国鼎立。

刚毅勇猛亦非虚

通过上面的论证,鲁肃的“谋”显而易见。而他的“勇”也不是平白吹牛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鲁肃,努力习武,他的剑法和骑术都很出色。他还召募不少青壮年作为家兵,并常常以射猎的名义,到离东城不远的南山讲武习兵,训练他们的战斗能力。在这样的准备中,鲁肃不仅具有了单兵作战能力,更是具备了领军才能,并且在以后的战争中,经常带领士兵冲锋陷阵,也立了不少战功。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磨练成了刚毅果敢的将帅之才。

“单刀赴会”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这可是关云长的英勇事迹之一。但这是个张冠李戴的故事。蜀吴联盟一直都是不稳定的,尤其在边界,时有摩擦,尤其是关羽驻扎期间,他经常出兵骚扰东吴边境。鲁肃为了维持联盟,又不想损失利益,于是他主动邀请关羽到约定的地点进行会谈。对于关羽张狂的性格,鲁肃的部属担心对方下毒手,不愿他同关羽会面,鲁肃丝毫不惧。会谈的时候,双方各把兵马安排在百步以外,鲁肃只带领几个部将,佩挂单刀赴会。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这就是有名的“单刀赴会”,只不过主角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讨荆州”很复杂

对鲁肃窝囊无能的印象,想必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里描述鲁肃讨荆州被诸葛亮再三戏弄的戏码太过生动了。而史实告诉我们,真相要比这复杂得多。

吴蜀之间的矛盾其中有一个就是荆州问题。当年孙吴把荆州“借”给刘备,并不是刘备一人的本事所成。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东吴把荆州让给刘备,可以避免自己的边界受敌,还可以扶持刘备,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使得刘备能够有力量抵抗曹操,从而减少自己的压力。另外,当时给刘备的荆州,是被东吴分割过的,对于东吴来说,让出去的荆州,地位没有《三国演义》中讲得那么重要。而关于后来讨要荆州一事,是由孙权在主导,跟鲁肃没有多大关系。而且在史实记载里,讨荆州的使者中,最受气的是诸葛亮的兄弟诸葛瑾,而把东吴的面子挣回的是鲁肃与关羽的“单刀赴会”。

深谙为官之道

在周瑜死后,鲁肃成为大都督,而没有受到非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鲁肃懂为官之道:忧领导之未忧,防未来之己患。

在赤壁之战凯旋后,孙权开庆功会,鲁肃要进屋向孙权行礼,孙权站起身来还礼,然后和鲁肃半开玩笑地说,我下了马来迎接你,够给你面子吧?没想到鲁肃居然冷冷地回了一句NO,大家都很吃惊。落座之后,鲁肃说,等到主公统一了九州,完成帝业,用马车来迎接我,那才有面子。一句话说得孙权龙颜大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后来孙权称帝时,鲁肃已经去世,孙权还特地说起鲁肃的这段话,说明这段话让孙权很动心。

历史证明,鲁肃绝对是一个有勇有谋、懂政治的人才。在东吴,鲁肃成为了仅次于周瑜的重要人物。鲁肃在周瑜死后,成为东吴的中流砥柱,东吴这个舞台也成就了他的威名,名扬三国。鲁肃深受当时人的崇敬,在他病逝之时,连诸葛亮在成都也为鲁肃挂孝。对鲁肃一句“忠厚老实人”的评价,实在是太低了。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2015年08期   匪生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