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咏石雅事引出的悲喜剧

宋仁宗的出其不意

古代皇帝常常附会风雅,心血来潮就让群臣现场赋诗,写得好的自然有赏。如南北朝时,南朝皇帝常常出题让臣子赋诗。有次,某帝还让臣子们咏石,于是就有了一组同题的《咏石》诗。不过“石”并非特指观赏石,而是泛指石头。

这种风气到了宋代得到发扬。从宋太祖开始,由皇帝牵头,每年春天在皇宫举办大型文娱活动“钓鱼宴”(也叫“赏花钓鱼宴”),“宴于后苑,赏花钓鱼,张乐赐饮,命群臣赋诗习射”(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朝皇帝希望通过钓鱼宴发现人才、提拔人才,文人们也希望通过钓鱼宴引起皇帝的注意,得到重用提拔。于是,官员们对钓鱼宴都很看重,都会事先做好家庭作业,预先将赏花钓鱼的诗做好,到时候背写出来就行,好在钓鱼宴一般都会提前确定举行的日期和赋诗的题目,让大家有准备的时间。

但到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事情有了变化。在钓鱼宴召开前,永兴军进贡了一块上面刻有“山水”二字的观赏石(下称山水石),而且那字还是唐明皇所写。仁宗命令将石头放置在清辉殿。钓鱼宴在这年农历三月壬申日如期举行,仁宗先在群臣的拥簇下,到清辉殿赏石,并当场宣布,今天咏的就是这块山水石。随后宴会在太清楼举行,那些被仁宗打个措手不及的馆阁官员们在忙着写诗,一帮以歌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在表演节目。好戏已经开场,现在趁这些高官们捉笔冥思苦想之际,让我们看看这块石头的来历。

山水石的来历

“永兴军”可不是军队,而是北宋行政区划名称,首府在京兆府,即今天陕西西安,辖地包括今天陕西、甘肃各一部分,河南西部一小部分。西安在唐代为首都长安,山水石就来自长安城外的路边(即咸阳道边)。

最初,永兴军要建造砖塔,知府姜遵命令多采集石头代替砖,并将石头烧灰使用,他管辖的区域内石碑都因此被弄没了。他得到山水石后不敢毁掉,就献给了宋仁宗。

他为什么不敢毁掉呢?因为这块石头很不一般。它样子像床榻一样平坦,上面刻了大大的笔画相连的“山水”二字,字凿进去大约有数尺深,笔势雄健。石头上安放枕席,再将水注入字的笔画中,水沿着笔画流淌,不仅水声潺潺,而且凉风习习。在没有空调的古代,它可是件防暑降温的佳物,也只有皇帝才能拥有和享受。况且,“山水”二字还是由唐明皇所书写的呢。而石头半是天然,半是人工,在唐代开元年间所制成。它经历了开元盛世后,又经历了唐末的战乱,在五代纷乱之际,它被弃置于路边,上面长满了苔藓和蔓草。好在宋代安定下来,它才又再进皇宫,有了安置在清晖殿的荣耀。

至此可知,它之所以被名为“山水石”,并非石头上有山水的图案,而是因它上面刻的“山水”二字。那么,就让我们再次将镜头掉转,转向写这两字的皇帝书法家——唐明皇。

唐太宗的书法

唐明皇,就是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李隆基是著名的帝王书法家,传世墨宝有《鹡鸰颂》,此外有《石台孝经》等碑刻作品传世。《鹡鸰颂》为行书,笔画似连非连,笔力雄浑,苍劲有力。“山水”两字笔画中可通过流水,应是行书,两字笔画是相连的。唐玄宗亲笔为石头写字,说明唐玄宗对这块观赏石的喜爱,而这块石头也可能是最早御题刻字的观赏石,这大大增加了这块石头的文化价值。

 

唐玄宗传世书法作品《鹡鸰颂》

到宋仁宗时,山水石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算得上是古代文物了。它如能存留到今天,应是国宝了。但是它的命运可能与艮岳的石头一样,在战争中损毁了。就让我们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想象它当年的风采吧。

诗会趣事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让我们再回到诗会现场,看大家的诗作得怎样了。本来大家都预备好了赏花钓鱼的诗,想不到仁宗会给大家一个突然袭击,很多人都很窘迫,还在冥思苦想,但也有才思敏捷,已经完稿。而交卷时间近了,不得已,也有人胡乱写几句交上去。

群臣们写诗的当儿,仁宗与大臣欣赏歌舞。那些艺人本来就善于戏谑,以博皇帝一笑,这时他们现场发挥,将咏石雅诗作为戏来表演。只见他们都拿着笔装作苦思写诗的样子。其中一个艺人突然倒在界石上面,大家把他扶起来。他起来后说:“我花了几天写了一首赏花钓鱼的诗,准备皇帝下诏命题作文赋诗,却想不到被这块石头搞倒了。”惹得众人大笑起来。

咏石雅会悲喜剧

这么多诗,仁宗可懒得一一过目评定。第二天,所有宴会上写的诗都交给中书门下去评定。中书门下可了不得,它的最高长官就是宰相,其下有许多真才实学的人,当然也有权威性。

评定结果下来了。因为出其不意,大家成绩并不理想,很多诗都荒唐低劣,而以秘阁校理韩羲的诗最为鄙陋低劣。这结果很严重,韩羲被降职为司封员外郎,而且京官也做不成了,被贬到冀州。

有人哭就有人笑,集贤校理王琪就因咏山水石诗写得好受到了皇帝的嘉奖。王琪,字君玉,成都人,自小就善写诗歌,历官提举江南东西荆湖南北路盐酒公事、知制诰、知润州等职,以礼部侍郎致仕。

王琪的诗题为《清辉殿观唐明皇山水石字歌》。全诗如下:

皇家四叶恢圣功,天临日烛清华戎。

汉条静治洽柔教,老心稽古开神聪。

有唐英主称好文,仙毫洒落驱风云。

壮哉山水有奇字,焕乎八法存翠珉。

自从弃置咸阳道,藓驳烟滋委宫草。

天开神赞会休辰,甄收再作皇居宝。

如何沦弃三百春,迎逢睿鉴来紫宸。

奎钩粲粲光华动,群玉森森气象新。

丹御春妍瑞霭深,文梁藻栋结芳林。

鸿翔凤翥径方丈,杯流泉涌蒙亲临。

鲰臣荣幸从金舆,钩婉魂惊拭目初。

多惭揽笔非清藻,唯庆千龄际帝图。

这首诗回顾了山水石的历史、来历,赞扬了唐玄宗的书法,更拍了宋仁宗的马屁。不说它有多好,至少层次分明,条理得当,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山水石的许多信息。

这里要隆重致谢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范镇,南宋文学家朱弁,南宋史学家李焘,是他们分别在著作《东斋记事》和《曲洧旧闻》和《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各写了这场咏石雅事的一个侧面,合起来让我们可以一窥它的全貌。

参考资料:

【宋】范镇,《东斋记事》卷一。

【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九。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九·天圣八年》。

晏建怀,《“钓鱼宴”背后的政治玄机》, 《同舟共进》2012年7期。

来源:《宝藏》2019年07期     贺林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