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奢侈的钟表,在故宫

故宫里有两个单独收费的展馆,一个是珍宝馆,一个是钟表馆。由于《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钟表馆成为故宫最受欢迎的场馆。这里陈列着的宫廷钟表,凝聚着那个时代机械和艺术的最高成就。

记录时间的钟表,是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中的一个特殊门类,这些装饰华贵、制作精美、功能复杂的钟表通过贸易、官员进献、外国使团或组织馈赠、清廷自主制造等几种途径汇聚清宫。

瑞士19世纪 金嵌钻石金牛表 天牛长4.1cm 表径1cm

大清帝国的宠玩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基督教会开始努力研究打开中国封闭大门的对策,并派了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1577年,利玛窦被派往东方,由于明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利玛窦曾多次碰壁。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1601年,他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再次赴京,其中就有进人中国最早的两块自鸣钟。皇帝见此稀奇之物,龙颜大悦,利玛窦成功在北京建立教堂,同时这也是皇室收藏、制造自鸣钟的历史开端。

钟表也成为西方传教士打开中国大门的一把钥匙。

不过,传教士们最终的目的其实是想让皇帝信教,可惜的是,皇帝们并不吃西方宗教这一套,反而对他们带来的那些精巧玩意儿相当感兴趣。

明朝灭亡后,清一代的皇帝对钟表更加痴迷,欧洲制表商也看准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为了投皇帝所好,顺加销售,当时西方一有什么最新、最好的钟表出来,就会被送到清宫里面。这样一来,皇宫里收藏的钟表不仅越来越多,其精美贵重程度也可见一斑。

金嵌钻石金牛表

西洋钟表在中国的早期普及,和清朝皇帝们的关注和兴趣密切相关。

清代,宫中钟表收藏已十分丰富。乾清宫东侧的端凝殿以南,就是专门收藏钟表的自鸣钟处。康熙皇帝说,他的钟表有顺治皇帝收藏的,有外国人送的,也有一些是顺治时仿制的。

康熙四十九年,皇太后七旬盛典时,就专门进献了一架御制万仙庆寿自鸣钟。据乾隆初年做钟处工作过的芬丁·夏里尔说:十八世纪三四十年代,做钟处就有100名中国人在工作。做钟处出品的御制钟表不惜人力物力,一架钟表常耗时数年制作,其精美巧思连西洋钟都有不及之处。王津、秦世明、开昊楠的《清代御制钟表探微》通过史料分析了御制钟表成为精品的财力、物力、设备等因素,并通过现存的清代御制钟表归纳总结出了御制钟表的造型特点、机芯结构,认为御制钟的制钟技术和设备与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相当。

康熙曾经为自鸣钟写了一首诗《咏自鸣钟》:

“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轮行随刻转,表按指分移。绛帻休催晓,金钟预报时。清晨勤政务,数问奏章退。”

可见对于西洋钟表,康熙是非常感兴趣且重视的。

雍正、乾隆、嘉庆三位皇帝继承了康熙对钟表收集的痴迷,收集的钟表数量增多、品种各异。他们甚至定下了“随侍钟表”这个概念,在皇帝活动的天坛、圆明园、热河避暑山庄都放置了钟表,乾隆出巡之时,甚至还要带上数枚钟表。

康熙看中的是钟表的科技性,而雍正更加看中它们的实用性。

雍正曾经写过一首诗歌颂钟表:“巧制符天律,阴阳一弹包。弦轮旋密运,针表恰相交。髻刻毫无爽,晨昏定不淆。应时清响报,疑是有人敲”这首诗写在雍正帝登基之前,说明当时他在即位之前就已经对钟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看中的是钟表的“精准”。

雍正时期,外国使团前来觐见中国皇帝之时,钟表是首选的邦交礼品。1725年,俄国卡婕琳娜一世即位,雍正也刚刚即位,为了表达君主间友谊,俄国以女皇陛下的名义向雍正帝赠送了一万卢布的礼品,其中就包括了贵重的怀表、挂钟和座钟。

从雍正朝开始,皇帝离开皇宫出巡到其他地方,都要将自鸣钟随时带着伺候。因此皇帝乘坐的轿撵之中都会放置表匣,在皇帝出行之前,太监们就会放置进去,到达目的地之后,太监们会将表匣取出来专门保管,钟表已经是雍正不可或缺的工具。

英国19世纪 铜镀金座挂两用表 高47cm

在清朝皇帝中,对钟表最痴迷的,要算乾隆皇帝了。他不遗余力地收集各种奇钟异表,并多次下旨广东海关官员,让他们不惜重金购买西洋钟表,并在宫中亲自指挥制作,使钟表的收藏和制作在此时均达到了有清一代的高潮。

《乾隆朝贡档》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粤海关总督李永标、广州将军李侍尧进贡“镶玻璃洋自鸣乐钟一座,镀金洋景表亭一座”。乾隆帝看过贡品,传谕“此次所进镀金洋景表亭一座甚好,嗣似此样好的多觅几件,再有此大而好者亦觅几件,不必惜价。如觅得时,于端阳贡几样来。钦此。”

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 面宽70cm 高150cm 厚70cm

乾隆时期,钟表除了计时,更是有趣的玩具。钟表展厅里英国制造的象拉战车钟,大象并不“走路”,而是靠轮子移动。以发条为动力,靠齿轮驱动的自动装置,在宫廷里随处可见。

铜镀金象拉战车乐钟 高70cm 长136cm 宽55cm

清代钟表作为奢侈品,主要在宫廷以及官员当中使用。比如乾隆皇帝的容妃,也就是香妃,去世后其遗物中就有钟3架、大小表10个,冠架钟1个。查抄和珅家产时,民间也说有大自鸣钟10架,小自鸣钟300余架,洋表280余个。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也十分喜爱钟表,珍藏了许多钟表,即使是被冯玉祥赶出皇宫也不忘随身携带精巧钟表,伪满时期更是依然不断搜集珍贵钟表。

中国的皇帝成了西洋钟表制造商的大客户,为了迎合皇帝们的喜好,钟表制作商人们会迎合皇帝的喜好,在钟表之上添加中国的特色。从中国的皇宫之中交出来的设计图纸来到了欧洲制作者的手中,也对这些钟表制作者的审美产生了影响,我们如今看到的故宫博物馆之中的钟表收藏,会发现众多融合中西纹样元素的产品,这就是非常好的佐证。乾隆时期的钟表极尽奢华,具有鲜明的宫廷特色,这也是当时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体现。

清乾隆双童托紫檀多宝格表 清宫造钟处 高66cm 宽60cm 厚30cm

1500余件钟表来自哪里?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宫,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收藏地。故宫里有一座奉先殿,原来是清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如今,这里陈列着皇宫收藏的各式各样精美的钟表,琳琅满目,华丽多彩,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钟表博物馆。

故宫所藏钟表1500余件,年代跨度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其中尤以乾隆时期的藏品为最,其实,当年清宫收藏的钟表远远不止这些,那时,皇宫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摆放着钟表,滴答、滴答的钟鸣声响彻整个紫禁城,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清乾隆 转花亭式卷帘白猿献寿钟 高104cm 宽64cm 厚29cm

第一个来源就是宫廷自己制造的钟表。有记载说,顺治帝曾经让工匠仿制钟表,但由于当时的发条不太过关,所以钟表走时不准确。这反映出顺治时期宫廷已经有了一些制作钟表的实验。康熙时期,宫廷里有一个机构叫自鸣钟处,是专门为皇帝收藏、制作、保养钟表的地方,制作钟表的人员包括一些西洋来的传教士,此时的宫廷钟表制作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康熙帝在一道谕旨中说,南方的官员可以不用进贡钟表了,因为现在大内可以自己制作了。到了乾隆时期,清宫钟表的制作已形成了一条从西洋传教士、外部的匠人一直到做钟太监的非常稳定的基础梯队,钟表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清宫钟表的第二个来源是使团进献的礼品。在西方使团进送的礼品中,钟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据初步统计,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仅俄国使团送给中国皇帝的钟表就有二三十件。臣工的进献也是清宫钟表的来源之一。每当重大的节日或是帝后的寿辰,各地官员都要送一些礼品,钟表在清代也就成为各地官员进贡的重要物品。

铜镀金锦鸡山石骑士牵马表 英国詹姆斯·考克斯制造 高238cm 长114cm 宽71cm 清宫旧藏

清宫钟表的第三个来源是通过各种贸易渠道采办的。一些钟表是在皇帝的直接授意下,由官员和当时的洋商进行沟通,然后洋商把要求带回西洋,订做后运回来的。另一类钟表是当时的洋商为迎合中国人的审美和喜好制造并售卖的。19世纪,瑞士超过2/3的钟表制造厂家都为中国市场制作钟表,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进人到皇宫里,以此抬高身价,因而当时出现了许多中文品牌的钟表。

铜镀金萄萄架人举表 1780-1795年 通高54cm 面宽24cm 厚24cm

对于西洋钟表制造厂来说,自家的产品能“进宫”可是难得的荣誉,制造厂的身价也会大大提高,为了讨中国皇帝的欢心,西洋钟表商们煞费苦心。除了功能,还裹上了艺术的外衣,增加了互动和观赏性,让钟表成为一个可以把玩和观赏的器物。

嵌料石六角星式表 19世纪 直径17cm 厚5.5cm 法国制造

 一个特别的“写字人”

钟表馆里的明星,是一座产于18世纪末期的“铜镀金写字人钟”。

这是一件高达231厘米的大家伙,由英国伦敦的威廉森专门为清宫制作。

铜镀金写字人钟 高231cm 底座77x77cm

当时这座钟被制造出来,是为了要和中国通商。英国人每年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茶、丝绸等,而我们几乎不从英国进口什么。新奇有趣且寓意美好的钟表就成了他们满怀信心达到和中国通商目的的物品之一。

事实证明,进贡的钟表不止这一个,甚至还有不少产自瑞士的高档货,但乾隆始终对这个写字人钟最为满意。

在钟表馆里,这座钟被妥善地请进了玻璃柜里精心保护起来,一看就显得身份尊贵、与众不同,自然不是因为它的材质,最重要的原因在它后面的三个字:“写字人”。

铜镀金写字人钟(局部)

“写字人”是一位欧洲18世纪的绅士,正扶案持笔,全身心地投人在眼前的“创作”当中。无论是他的装束还是这架小案几,都是欧洲当时流行的洛可可风格,卷草繁花,装饰华美。他的作品现在就摆在面前的案几上,是这样两列字“八方向化,九土来王”。

他是谁?他的故乡在英国,他的制作者是英国伦敦的制钟高手威廉森,而订制者则是马夏尔尼。这位马夏尔尼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正是他率领着英国使团于1792年访问中国,才有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事件。

这件看上去就相当不凡的钟表为铜镀金四层楼阁:第一层的空间最大,人物也最大,这是一个西方形象的写字机械人,单腿跪地,一手扶案,一手握毛笔,它有单独的机械系统,只需上弦开动就能“写字”,字体为汉字“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同时这也是整座钟表最复杂、精巧的部位;第二层是钟表本表,也就是计时显示部分了;第三层有一个敲钟人,每到3、6、9、12时,就会打钟碗奏乐;最顶层的圆形亭内,有两个小人手举圆筒,启动后,这两人会拉开距离,圆筒展为横幅上书“万寿无疆”四字。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华丽精致,而且处处充满细节的钟表。

来源:《艺术品鉴》2021年第10期     关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