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致殊常的清代雍正粉彩瓷器

粉彩,是清代景德镇窑烧造的著名釉上彩品种之一,始烧于康熙晚期,流行于雍正、乾隆时期,以后历朝盛烧不衰,一直延续发展至民国时期,影响至今。早期的康熙粉彩因处于初创阶段,故产量不多,传世品极其稀罕。雍正时期是粉彩瓷器烧造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工致殊常,被世人视作珍品而争相收藏。下面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例,重点介绍一下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的装饰工艺与艺术特色。

“粉彩”释义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影响而出现的一种低温彩。但粉彩一词出现的较晚,最早见于清代末期的文献。如清末陈浏(寂园叟)撰《匋雅》曰:“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曰软也。惟蓝、黄亦然。”[清陈浏(寂园叟)撰《匋雅》,伍跃、赵令雯整理《古瓷鉴定指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书中还赞曰:“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妍夺目。工致殊常……”[清陈浏(寂园叟)撰《匋雅》,伍跃、赵令雯整理《古瓷鉴定指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民国时期粉彩之名仍继续沿用。如民国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曰:“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傅其上,微微凸起也。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民国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杜斌校注,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68页)民国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曰:“粉彩者,为粉釉中参以粉,其色柔软,故又名软彩。”(民国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伍跃、赵令雯整理《古瓷鉴定指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第244页)

雍正时期,清宫文献中还没有粉彩的概念。直至乾隆时期,《陶成纪事》中才出现了可与粉彩相对应的“洋彩”之称(唐英《陶成纪事碑》,清吴允嘉《浮梁县志·陶政》,国家图书馆藏古籍文献丛书《中国古代陶瓷文献辑录》,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第981页)。后来有关洋彩的记录在清档中逐渐增多,提及的器皿亦多能与传世实物之“粉彩”相对应。20世纪90年代,由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中介绍了粉彩的工艺技法: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用墨线起稿,然后在图案内填上一层可作熔剂又可作白彩的玻璃白,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再经过画、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将颜色依深浅的不同需要晕开,使纹饰有浓淡明暗层次,经720~750℃的低温烧成。(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第227页)李家治先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中还详细讲述了粉彩主要传统彩料的配方和制法,如:“粉彩的玻璃白是一种以砷作为乳浊剂的低温玻璃质彩料……粉彩在使用时需调和含砷的乳白玻璃作为使色彩柔和粉化的乳浊剂。”(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82页)

综上所述,粉彩由于所用彩料多为进口料,用油调彩也属于“洋”法,故称“洋彩”。清末民国时期,人们普遍使用粉彩一词以致很少提及洋彩之名了。粉彩因彩料中掺有铅粉并加施含砷的玻璃白,从而减弱了色彩的浓艳程度,使色阶增多,色调柔和雅丽,给人粉润之感,故称“粉彩”。另因其与被称为“硬彩”的五彩相对,故又称“软彩”。

馆藏品介绍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清雍正时期粉彩瓷器,共计有33件。既有官窑制品,也有民窑产品。其中,以官窑制品为主,造型规整,纹饰精美,工艺精湛。装饰上主要分为白地粉彩和色釉地粉彩两大类。

白地粉彩

白地粉彩,是指施在白釉瓷器上的粉彩。北京艺术博物馆藏雍正时期粉彩瓷器即以白地粉彩为主,分为民窑制品与官窑制品两种类型,其中尤以官窑制品为代表,造型分盘、碗、杯、笔筒四类,装饰题材及内容有花卉纹、花蝶纹、花鸟纹与人物纹。时代特征鲜明,择要介绍如下。

图2[清·雍正]粉彩折枝花卉纹盘

图3[清·雍正]粉彩洞石花蝶纹盘

图4[清·雍正]粉彩过枝桃纹盘

图5[清·雍正]粉彩花蝶纹碗

图6[清·雍正]粉彩人物纹杯

图7[清·雍正]粉彩人物纹杯

图8[清·雍正]粉彩人物纹杯

图9[清·雍正]粉彩人物纹杯

图10[清·雍正]粉彩“米芾拜石”人物纹杯

图11[清·雍正]粉彩花鸟纹笔筒

图12[清·雍正]粉青釉地粉彩花卉纹荷包式水盂

色釉地粉彩

色釉地粉彩,是指在各种色釉地上施绘粉彩图案的瓷器。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中仅有粉青釉地粉彩一种,即这件粉青釉地粉彩花卉纹荷包式水盂(图12)。

工艺与艺术特色

通过对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的梳理与介绍可知,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器无论烧造工艺与装饰艺术均取得了非凡成就,显示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超水平。

突出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白地粉彩为主,色釉地粉彩相对较少;(2)胎釉细腻,釉面莹润如玉;(3)修坯极其讲究,底足细洁光滑;(4)造型秀雅,制作规整;(5)器壁薄俏,曲线优美;(6)装饰题材、绘画技法、绘画风格等受文人画影响,有“雍窑花卉似恽南田”之美誉[清陈浏(寂园叟)撰《匋雅》,伍跃、赵令雯整理《古瓷鉴定指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第90页];(7)多采用渲染法,即通过彩料的浓、淡、明、暗等呈色变化,充分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等真实形态,如阳面叶子施以浅绿色,色调绿中带黄,而阴面叶子则饰深绿色,色调绿中闪灰;(8)绘工娴熟,画法精妙,意态生动,尤以花卉纹和蝴蝶纹为代表,行笔秀润雅致,精美者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艺术效果;(9)构图疏朗,层次分明,清新雅致,体现出扎实的绘画功底以及对闲适悠然、自然恬淡意境的追求,散发着文人画艺术气息。

来源:《收藏》2021年第12期     杨俊艳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