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中的屏风

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唐·李商隐《屏风》

自古以来,屏风都是兼具实用与装饰的一种传统家具。到了宋代,屏风成为一代画师泼墨丹青的重要素材,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传情达意的一种载体。一扇扇屏风的背后,蕴藏着匠人的巧思与时代的情趣。

屏风之样式

屏风发轫于西周初期,曾被唤作“邸”或“斧依”,于两宋时期逐渐走向成熟。在宋代,屏风的使用非常普遍,有堂的地方几乎都会有它的身影。

从《宋画全集》中可以看出,屏风的“出镜率”很高——上及雕梁画栋的宫廷苑囿、阳春白雪的文人雅集,下至精巧玲珑的少女闺房、朴实无华的垄间田地,都可以发现不同形态的屏风。如果说,宋代之前的屏风处于漫长的“蛰伏休眠期”,大多数都貌不惊人、平凡无奇,那么到宋代这一文人雅士皆“精致生活”的时期,屏风的形制因受到时代风格的影响与浸润,也逐渐向着造型简洁、形态多元的趋势演进。

宋代的屏风大致可分为座屏与枕屏两类。

座屏,顾名思义就是有底座的屏风,由屏板和屏座两部分构成。座屏多数体量较大且多用于划分空间。根据屏板的扇数,座屏还可具体划分为独扇座屏和多扇式座屏。周文矩所作的《重屏会棋图》中出现的就是独扇座屏。更为巧妙的是,独扇座屏中还画着一扇多扇屏风,构成一种“画中画”的视觉效果,因而称为“重屏”。

此类座屏在宋画中俯拾即是:如苏汉臣的《靓妆仕女图》,画面中呈现了一扇巨大的素面独座屏;刘松年的《罗汉图》(《信士问道图》)中则突出表现了一扇呈“八字形”稳定安置、极富对称美感的三折式多屏。

枕屏则是宋代别出心裁的发明。它们经常被摆放在卧榻边沿或案桌枕边,是一种相对座屏来说更为宽矮的小型屏具。在南宋佚名的《槐荫消夏图》中,一位上衣半解的荫下高士正闭目酣睡于木榻中央,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床头那扇绘有山石林木的屏风。又如北宋王诜的《绣栊晓镜图》,画面中那正对镜沉思的夫人身旁,便是一扇置于榻边的枕屏。

相较于座屏,枕屏虽无法对整个空间进行分隔,但却有遮挡阳光、抵御寒风、美化床榻的作用,从而使入睡环境更为舒适,是宋代士人热爱生活的最佳写照。一些尺寸精小的枕屏,还可以随身携带,欧阳修的《书素屏》一诗中便写到:“我行三千里,何处与我亲。念此尺素屏,曾不离我身。”这样的枕屏又增添了缓解乡愁的作用。

屏风之功能

调和风水中国古代建筑常见宽敞高大的厅堂。按风水学理论,这样的居所极易导致“虚实不调、阴阳失衡”,甚至会对居住者造成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伤害——空间过亮令人不宜平静、心浮气躁;环境极暗则使人易受风邪、阳气不足。

王诜《绣栊晓镜图》

赵伯骕《风檐展卷图》

屏风的出现就很好地起到调和风水的作用。从《槐荫消夏图》中不难看出,无论是从“屏蔽视线、遮挡风寒”的实际功能而言,还是从屏后“人有所依”的精神安慰效果来看,都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自我保护的心理,与风水学的内涵不谋而合。

分隔空间以“无为有处有还无”为代表的虚实结合自古以来就是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当这一原则融入家装风格时则具体表现为空间的通透、间隔状态。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向后人展示了屏风在空间划分上的妙用——多个直立屏风鳞次栉比,将原本较大的空间划分为5个小型区域,在加强室内整体层次感的同时又丰富了空间的用途。室内空间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格局,而是随着来访者数量和使用需求的变化,被灵活调整,因时变动,突出了屏风在分隔空间上的强大作用。

体现审美志趣“风流蕴藉、内敛含蓄”常被视为对君子至高无上的评价与颂赞。而屏风,则极大程度上迎合了世人所追求的“含蓄之美”,在装饰空间、传递审美、寄托精神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五代的《重屏会棋图》到两宋的《十八学士图》等,画中屏风的板面无一例外都绘有山水自然、人文社会、日常生活等多种题材的画作,可谓包罗万象、美不胜收,不仅使屏风整体呈现出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特点,更隐晦曲折地表达出主人的精神追求与审美喜好。

屏风之文化

除了在家装中起到调和风水、分隔空间、体现审美志趣等作用外,宋画中的屏风还成为“画中之画”的展示载体。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重屏会棋图》里“屏风之中有屏风”的“套娃”画法构思巧妙,那接下来要说的《二我图》则更上一层楼了。且看画面中心一屏一榻,榻上坐一高士,榻后一架大屏风,屏风上绘制了一幅汀洲芦雁图。再仔细瞧瞧,屏风上还悬挂着一幅人物肖像图轴,定睛一看,上面的肖像正是高士本人的一幅写真。两位高士一高一低,相互对望。这样想象力丰富的布局让几百年后“品味清奇”的乾隆皇帝都深深为之着迷,于是命宫廷画师照着风格为自己作了一幅《弘历鉴古图》(又名《是一是二图》),果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啊!

在古代,总有一群“志向高洁”的文人雅士,渴望长啸山林之中、遨游四海之外、种豆南山之下、归隐田园之间。无奈理想虽丰满,现实却骨感,以至于无数文人墨客只得借由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慷慨抒怀——纵然现实束缚了我的身体,却无法束缚我的灵魂。因而,有宋一代,人们为彰显自己超脱世俗的志趣,山水画为主题的屏风自然成为传情达意的重要媒介。

以《槐荫消夏图》为例,床榻边的枕屏绘有一幅雪景山水,不仅让观者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凉世界,达到解暑消夏之乐,更体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老庄思想。此外,宋画中的自然景色也往往和屏风中的山水遥相辉映。且看《风檐展卷图》中休憩场所放置的山水屏风,不仅于屏板上绘有水色山光,其画面更被作者放置在更广阔渺远的自然中。此种情景下的山水屏,自然与人文相呼应,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纸帐屏山浑不俗,写出江南烟水茫”。从现存宋人绘画中不难发现,宋代屏风的体量或巨大沉稳,或小巧玲珑,装饰或以人物肖像画龙点睛,或以自然山水托物言志,应用场合或为厅堂床榻,或于院落水亭,充分体现了宋代屏风的灵活多变与因地制宜。其实用与审美功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不仅看重遮蔽的功能,更被赋予人格的力量,成为社会习俗、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来源:《科学24小时》2020年第06期     施梦瑶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