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不产茶,人渴了就都喝生水,生水是用泉盛着的,冬天里泉水口白腾腾冒热气,夏季里水却凉得瘆牙。大人们在麦场上忙活,派我反反复复地用瓦罐去泉里提水。喝毕了,用袄袖子擦着嘴,一起说:咱这儿水咋这么甜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从家乡到了西安上大学,西安的水不苦,但也不甜,我开始喝开水,仍没有喝茶的历史。暑假里回老家,父亲也从外地的学校回来,傍晚本家的几位伯叔堂兄来聊天,父亲对娘说:烧些水吧。水烧开了,他却在一只特别大的搪瓷缸里泡起了茶。父亲喝茶,这是我以前并不晓得的,或许他是在学校里喝。但把茶拿回家来喝,这是第一次。伯叔堂兄们都说:喝茶呀?这可是公家人的事!茶叶干燥燥的,闻着一股花香味,开水一冲就泛了暗红颜色。这便是我喝到的头口茶,感觉并不好,而且伯叔堂兄们也呲牙咧嘴。但是,那天的茶缸续了四次水,毕竟喝茶是一种身份地位的待遇。父亲待过几天就往学校去了,剩下的茶娘包起来放在柜里。那一年大旱,自留地里的辣子茄子旱得发蔫,我和弟弟从河里挑水去浇,一下午挑了数十担,累得几乎要趴在地上。一回家弟弟就说,咱慰劳慰劳自己吧。于是取了茶来泡了喝。剩下的茶就这么每天寻理由慰劳着喝了。待上了瘾,茶却没有了。因为所见到的茶叶模样极像干蓖麻叶末或干芝麻叶末,我们就弄了些干蓖麻叶揉碎了用开水泡,麻得舌头都硬了;又试着泡芝麻叶,倒是没有怪味道,但毕竟喝过半杯就不想再喝了。
在大学读书了三年,书上关于茶的描述很多,我却再没有喝过茶。真正地接触茶则是参加工作后,那时的办公室里大家各自有个办公桌,办公桌的抽屉是加了锁的,每人的面前有一只烟灰缸和一只茶杯。开水是共同的,热水瓶里没水了,他们就喊:小贾小贾,瓶里怎么没水了!
我提了瓶就去开水房打水,水打了回来,各自从抽屉里取了茶叶捏那么一点放在杯里,抽屉又锁上了,再是各自泡水喝。大家是互不让茶的。有一天办公室里只有我和老赵,老赵喝茶是半缸子茶叶半缸子水,缸子里的茶垢已经厚到像刷了生漆。他冲了一杯,说:你喝茶不?我说我没茶。他给我捏了一点,我冲泡了喝起来。他告诉我谁喝的是铁观音茶,谁喝的是茉莉花茶,谁又是八宝茶,又开始嘟囔谁个最没意思,自己舍不得买茶却爱喝茶,总是占他的便宜。我听了心里就发寒:他一定要记着今日给过我茶叶的事的。正是因为有了要还他茶叶的念头,也考虑了别人都喝茶我喝白开水显得寒酸的缘故,在月初发薪时,我咬咬牙从三十九元的工资里取出两元钱买了一筒茶,首先让老赵喝了一次。就是这一筒茶使我从此离不开了茶。好多年间,我已经是很标准的办公室人员的形象了:准时上班,拖地擦桌子,然后泡一缸茶,吸一支烟,翻天覆地地看报纸。先后喝过的是花茶、砖茶、八宝茶,脑子里没有新茶陈茶的,只讲究浓茶和淡茶;也知道空腹不要喝茶,喝了心发慌;晚上不要喝浓茶,喝了失眠;隔夜茶不要喝,茶垢不要洗。唯一与办公室别的同志不一样的是喝八宝茶时得取出里面的枸杞,枸杞容易上火,老赵就说:给我给我。他把三四粒枸杞丢进口里嚼,说这可是好东西哩!
那年月干部常常要下乡,我从事的是出版社的编辑工作,要了解各县的文艺创作状况,就在苹果仅仅只有核桃般大的时节去了一个县上。县委宣传部的一个干事接待了我,正是星期六,他要回家,安排我夜里睡在他的办公兼卧室的房间里,临走时给了我去灶上吃饭的饭票,又叮咛:要喝水,去水房开水炉那儿灌,茶叶就在第二个抽屉里。夜里,宣传部的小院里寂静无人,我看了一会儿书,觉得无聊,出来摘院子里的青苹果吃,酸得牙根疼,就泡了他的茶喝。茶只有半盒茶,形状小小的,似乎有着白茸毛。我初以为这茶霉了,冲了一杯,水面上就起一层白气,悠悠散开,一种清香味就钻进了口鼻。待端起杯再看时,杯底的茶叶已经舒展,鲜鲜活活如在枝头。这是我从未见过的茶叶,喝起来是那么顺口,我一下子就喝完了;再续了水,又再续了水,直喝下三杯,额上泛了细汗,只觉目明神清,口齿间长长久久地留着一种爽味。第二天,一早起来我又泡了一杯,到了中午,又泡了一杯,眼见得茶盒里的茶剩下不多,但我控制不了欲望。天黑时主人还没有返回,我又泡了一杯。茶盒里的茶所剩无几了,我才担心起主人回来后怎么看待我,就决定再不能在这里待下去,将门钥匙交给了门房去街上旅舍去睡,第二天一早则搭车去了临县。那么干事到底是星期天的傍晚返回的还是第二天的黎明返回,我至今不知;他返回后发现茶叶几近全无是暗自笑了还是一腔怨恨,我也不知。我只是十几天后回到西安给他去了一信,表示了对他接待的感激,其中有句“你的茶真好”,避免了当面见他的尴尬,兀自坐在案前满脸都是烫烧。贼一样喝过了自觉是平生最好的茶,我不敢面对主人却四处给排说。听讲的人便说我喝过的一定是陕青,因为那个县距产茶区很近。又因为是县委的人,能得到陕青中的上品;又可能是新茶。于是,我知道了所谓的陕青,就是产于陕西南部的青茶。陕西南部包括汉中、安康、商洛,而产茶最多的是安康。我大学的同学在安康有好几位,并且那里还有我熟悉的几个文学作者。我开始给他们写信,明目张胆的索贿,骂他们为什么每次来西安不给我送些陕青呢,说我现在要做君子呀,宁可三日无肉,不能一晌无茶啊!结果,一包两包的茶叶从安康捎来,虽每次不多,却也不断,但都不是陕青中的上品,没有我在宣传干事那儿喝到过的好。再差的陕青毕竟是陕青,喝得多了,档次再降不下来,才醒悟真正的茶是原本色味的。以前喝过的花茶、胡茶皆为茶质不好用别的味道来调剂,而似乎很豪华的流行于甘、宁、青一带的八宝茶,实是在那里不产茶,才陈茶变着法儿来喝罢了。从此以后,花茶是不能入口了,宁喝白开水也不再喝八宝茶;每季的衣着是十分简陋,每日的饭菜也极其粗糙,但茶必须是陕南青茶。在生活水平还普遍低下的年月里,我感觉我已经有点贵族的味道了。
来源:《小品文选刊》2019年04期 贾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