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生活

假期回家小住,发现母亲总在小区门口新开的一家蔬果店买蔬菜水果。店里的果蔬倒也新鲜齐全,但是价格偏高,远不如不远的那家大超市里的便宜。

想来母亲压根没有做过比较,否则,她才不会图着近这么几百米的路而浪费钱财。母亲那代人,经历过贫穷,所以都很会过日子,从不浪费。

于是那日,母亲买了水果回来后,我便提醒她,以后别在门口那小店买蔬菜或水果了,价格比超市的高,有的高不少呢。

我拿着用手机在超市拍到的一些蔬菜价格给她看。

母亲的反应却很平淡:我知道啊。

反倒是我不明白了。她知道?那干吗还主动去吃这个亏?

母亲不答,反问我,在超市买菜有人帮我挑拣、介绍吗?有人顺便跟我聊聊天气和家常吗?有人一边卖东西还一边问我的身体状况吗?

我愕然。母亲不是那种怕寂寞的人,何况,家里也不缺人陪伴。

那怎么能一样?家人是家人,一个人还是需要出门,需要和外面的人打交道的。说着,母亲便叹了口气:你们这代人啊,聪明也够聪明。但怎么就不明白呢?生活是要有温度的,人和人相互交往,从不认识到熟悉,就是一种生活温度。如果人和人之间连这些平常的交往都省略了,只是形式化地相处,该多没有意思,想想都觉得冷冰冰的。

然后母亲又补充道:这和钱可没关系。我就是喜欢买菜的时候跟老板娘聊聊天,那个老板娘,胖乎乎的,人很和气,细心也周到,认得自己的每个顾客,还知道我腿脚不太好,前段让人找了一个中药偏方给我,很管用呢……我这才明白母亲“舍贱取贵”的缘由,也在忽然之间,为第一次听到的“生活温度”这几个字动容。

后来发现,喜欢这种生活温度的,不止母亲一个。

同事小郁,是公司对面一家服饰店的忠实顾客,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从那家“森系”风格的小店里带回一堆衣物。有一次,凑巧,她买的一件毛衣和我网购的撞了衫,同款同质同品牌,只是,我买的比她买的便宜了近一半。

一直以为小郁和店主有某种关系被特殊照顾才这样坚持,没想到却并非如此。

于是劝小郁以后别去那家店买衣服了,店主也太黑了,连最忠实的顾客都宰。要么,在店里看中的款式,回来在网上搜一搜,省很多钱呢。我半开玩笑地说。

小郁笑起来,我知道店里的衣服肯定贵,有租金又雇着人,费用高。

知道还去买?想想这两年,小郁可花了不少冤枉钱。

小郁依旧笑,我只是喜欢在那家店里买东西的感觉,那家小店装修得很有味道,家常又温馨,那个店主,喜欢自己煮咖啡,还喜欢十字绣,有时无事可做,我便在她的小店待上半天,和店主一起喝杯咖啡、说说话。她绣的十字绣很精致,送过我两幅呢。

不过是生意人的小把戏罢了。但是我没有说出口。而小郁的笑容却忽然有些羞涩起来,你知道的,我家在外地,在这里没有什么亲人,所以我喜欢和一些原本陌生的人慢慢熟悉起来的感觉,比如服装店的那个女孩,我们小区门口水果摊的老板,物业的大姐,还有做保洁的阿姨……和他们熟悉,让我在这个城市有一种归属感。

原来是这样。

一下就理解了小郁,就像理解了母亲。虽然小郁没有说这是一种“生活温度”,但这的确是一种生活温度。陌生人之间,熟悉了,亲近了,就会产生温度。那种温暖可以抵御很多东西,寒冷、无助、失落、想家或者无人倾诉的孤单。

是啊,去超市买菜、在网上购物,有时候确实可以省掉一些钱,但同时省掉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温度——生活温度。而过有温度的生活,其实,是我们每个生活在凡尘俗世里的人内心都渴望的。

来源:《情感读本》2015年12期     宁子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