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是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标志。香文化反映的不仅仅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传达了人们一种内心安定的精神境界。过去的文人雅士在读书写字、弹琴抚筝、品茗弈棋...
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 鲁迅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 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
最善秦少游:“大江东去”与“山抹微云”
▲《西园雅集图》(局部),宋,绢本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秦观听道士陈景元(号碧虚子)拨阮。秦观在苏门四学士中与苏轼相识最晚,早年长期游离于一流的文化圈子之外,但世人皆知“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
全国各地重阳习俗
海南:驱除鬼神“赶山猫” 旧时重阳节这天,海南儋州市光村镇新富村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会在黎明前起床,长辈们起火生灶,然后其他人手持一根稻草或者较细的树枝点燃一端使其冒出星火,然后全家人会齐声高喊“赶山猫...
古代状元们的书法怎么样?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曾经这个名字风靡过整个中国大地。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冠,希翼通过金榜题名,步入政坛。老百姓们也把他们看作文曲星下凡。“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
《源氏物语》很有生活情调
读《源氏物语》是几年前的事。当时要参加一个与日本有关的经贸洽谈会,于是借来日本史。读来读去,读到日本文学史和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获奖感言:“所有后来的日本文学家都在模仿一本书,但都不可能达到它...
欧苏:宦海浮沉中的“坚守”与“超越”
▲《东坡先生懿迹图·谓公我师图》,清,邹一桂,纸本,全12开,每开纵25.5厘米,横41厘米,现藏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邹一桂也根据苏轼生平创作了12幅东坡先生懿迹图,该图描绘了苏轼小时候听闻《庆历圣...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是两千年来中国画绕不开的传统。这个传统走到今天,能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而这个发展不是在于内容的扩展,而是精神格调的提升。 中国画的笔墨就是黑和白,但内涵是天下万物。计白当黑...
桂林山水的绝美境界——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赏析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这是唐长庆二年(822)四月,一位名叫严谟的官员,以御史中丞出任桂管观察使(其治所桂州即今桂林市...
生命终点:“不离人间”的“离人间”
▲常州东坡公园,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月,苏东坡弃舟登岸入城之地。当时他“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夹运河岸,干万人随观之。东坡顾坐客曰:‘莫看杀轼否?’其为人爱慕如此。”苏轼曾有在常州终老之...
怎样读《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纪传体的史书,是历朝“正史”的第一部;同时,《史记》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著作之一,是我国写人文学的开创者,是我国传记文学与文言小说的始祖;此外《史记》集先秦与西汉...
古代隐士的文艺范儿
古代的隐士多为饱读诗书、才华横溢、隐而不闻者,他们在文学、艺术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辉煌的硕果。每当诵其诗、赏其画、聆其乐之时,总能唤起我们的悠远之思,让我们渴慕去追随那一群幽谷泉林之下的鲜活生命,随性适...
李煜《虞美人》与苏轼《念奴娇》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被誉为千古名篇,两首词的开头都很精彩。 《虞美人·春花秋月》以设问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开句,如晴天惊雷,劈空而下,具有惊天动地的力量。春花秋月...
宰相之位,一步之遥
▲《历朝贤后故事图册之女中尧舜》,清,焦秉贞绘。高太后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后人誉为女中尧舜 元祐四年(1089)三月,苏轼终于再也受不了了。他向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氏表示,自己决计无法继续留...
端午节各地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
唐卡:色彩斑斓的神秘世界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指广袤的空间,“卡”是追求极致的圆满。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
浮士德终于要停一停
今天读歌德的《浮士德》,觉得大约两个世纪前的这部作品非但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有现实意义。歌德的那个时代,过分强调理性启蒙的知识人,他们骄狂得视自己为神的肖像;浪漫派则极端突出人的主体性,认为“人人都可...
救蝗灾、抗洪水:政绩卓著却总是平级调动
▲徐州黄楼,为苏轼率领徐州军民战胜洪水之后,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二月在徐州城东门之上建造,是徐州五大名楼(即彭祖楼、霸王楼、燕子楼、奎楼、黄楼)之一,现建筑为1988年重建 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