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人类文明的标尺。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和发展,货币也不断演进。意大利哲学家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1668-1744)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水浒英雄的怪绰号
对国人来说,《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并不陌生,但是,有些人物的绰号或因晦涩难懂,或因精灵古怪,或因词义时限,而常常为人们所误解。 “黑旋风”李逵时下,一些报刊把李逵的“黑旋风”解释为“行动迅速,像旋...
理性的勇气与启蒙——重读康德《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1784年秋天,从未走出哥尼斯贝格这个普鲁士边远城市的康德,回答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什么是启蒙?今天,当我们重新阅读康德的这篇短文《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在康德众多晦涩而冗长的著作中,这是相对...
大卫霍克:没有任何东西能和画画相比
1937年,大卫·霍克尼出生于英国布拉德福德。像很多天生的艺术家一样,他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敏锐的嗅觉和出奇的热爱。早在11岁时,他就清晰地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艺术家。只是,不知他是否曾预料到,自己会取...
穿起“丝绸之路”上的一串唐诗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汉唐古都长安,即今天的西安。现存西安古城墙,建于明代,城墙围成的城区,规模只相当于唐代长安城的1/9。唐长安城西边有座城门叫开远门,顾名思义,出了开远门,就踏上了西去的大道。1987...
古代文人的雅号是怎么得来的?
古代文人多有雅号,而雅号的得名,原因固不止一端。有因所从事的职业而得名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说,胡令能“少为负局钉铰之业”,也就是用铆钉把破损的锅碗瓢盆接合、固定在一起,所以被称为“胡钉铰”。 有...
“悬丝诊脉”是真的吗
古代宫廷中,后妃们的行为举止受到严格的限制,尤其要杜绝她们与异性接触,就连生病时,医生也不可直接接触后妃的身体,因此,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常常出现悬丝诊脉的描述。即将丝线的一头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御医手执另...
悲剧的诞生与毁灭——再读《悲剧的诞生》
古希腊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明珠,与之对应,古希腊艺术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古希腊艺术历来是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德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将希腊艺术的繁荣归结为人与自然相谐、感性与理性统一。尼采却与传统相悖,...
文征明与白描人物画
“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征明(1470—1559)以山水见长,兼擅花卉、人物。在人物画中,白描非其所长,但却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在其传世的人物画中,单纯以白描为主体者有《老子像》(广东省博物馆藏),而以山水...
时间的玫瑰
他,被命运宠溺与苛待的诗人,被世人颂美与误解的诗人,在凯尔特的暮色中完成凱尔特文艺复兴的诗人,将哲思、抒情与戏剧并冶于一炉的诗人,集青春的生机与岁月的清明于一身的诗人,既温柔唯美又有几分靡菲斯特恶魔风...
庸医杀人,罪不至死?当庸医遇上古代法
小说《西游记》第68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中,唐僧师徒四人途经朱紫国,适逢国王张榜求医,孙悟空毛遂自荐,揭皇榜欲为国王治病,却引来唐僧的埋怨。悟空回道:“就是医死了他,也只得问个庸医杀...
鲁迅是怎样当父亲的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需一面清结旧帐,一面开辟新路。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
一部教科书触发的21世纪全球性人类焦虑——评《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
一部名为《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下简称《人类简史》)的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科书,在2014年译成英文不到3年,迅速成了全球畅销书,如今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2016年,尤瓦尔·赫拉利(Yuval...
青花瓷上的博古画
博古画,是一种摹写古代器物形状的绘画,或用古器物图形装饰的工艺品,都称为“博古”。“博古画”,典出于汉张衡《西京赋》:“雅好博古”,乃谓博通古代器物。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命人将宣和殿所藏古物,编绘成《宣...
由唐诗派生的成语典故(一)
唐诗是唐代诗人智慧、思维、情感、体验的结晶,可谓字字珠圆玉润,句句光彩照人。由它所派生出来的今人常用成语典故,虽是吉光片羽,却依旧鲜活生动,须臾不离地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现据《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
从《绣春刀》中的手雷,看明朝防御性火器
电影《绣春刀Ⅱ:修罗战场》中,一阵刀光剑影,有人拼尽全力扔出手雷,目测爆炸威力不亚于二战时期的手榴弹。电影固然夸大了明代手雷的威力,但火枪手雷这样的热兵器发展到明代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却是不争的事...
三毛:一个美学灵魂的出走
三毛在我心中,有一脸灿烂的笑容、一头漂亮的长发、一身轻灵的气质。三毛的魅力是有目共睹的,她的文学作品更是深深影响着一代人。但她走得匆匆,纵然我们有诸多不舍,也只能怀着来不及告别的遗憾偶然怀念。 我印象...
荀子何以重学?——从《荀子》之首篇《劝学》谈起
《荀子》一书共三十二篇,以《劝学》打头,此种编排,其中有无深意,值得探讨。另加上《修身》《不苟》《荣辱》《非相》《非十二子》《仲尼》《儒效》共八篇论“学”,可见荀子为学之态度。然荀子为何重学?他作《劝...
美!浓淡皆宜的中国色系
传承自古代中国的色调正在大放异彩 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浅艾蓝”或“雾霾蓝”,其实就是“中国蓝”,那是经过岁月、写满故事的线装书的色调。这样的蓝色调,早在九百年前,就已被宋徽宗欣赏。 曾有权威色彩机构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