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里未下完的一盘棋

《西厢记》是元曲里最脍炙人口的杂剧之一。它有五本二十一折,在篇幅上是一本四折式杂剧的五倍。《西厢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王实甫和关汉卿。比如,明代凌濛初《西厢记范例十则·一》就认为此剧“前四本为王实甫作,第五本为关汉卿作”。关、王的本子在文学史上通常称为北《西厢记》,本来没有下围棋的场面。在元代,比关、王二人年代稍后,一个姓王的读书人看了《西厢记》觉得余香满口,回味无穷——心理感受和林黛玉初读此书大概类似(《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但也有些遗憾,竟然没有提到围棋,于是专门续了一折,这一折称作“围棋闯关”。

在“围棋闯关”这一折,崔莺莺一上场就说:“自从寺中见了那秀才,便有些心中放不下,况兼昨夜妾身焚香拜月之时,他(按:指张生)到墙角边吟诗,我也依着他韵脚儿和了一首。我想着那秀才诗意,好生关妾之情,使我绣房中身心俱倦。”就是说,这一折在时间上是莺莺和张生月夜吟诗后的第二天,它应该插入《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后。莺莺的自白还表明,在这样一个“月明花落又黄昏”的春夜,少女爱情已经萌动、生长,显得无情无绪,难以排遣,只有“银烛照干双泪眼”。作为贴身服侍者的红娘,把莺莺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明白少女之心,对小姐体谅关切,积极谋划,希望帮助排解怀春者的郁闷,说:“今夜月朗风清,云收雨霁,后园景物撩人。佳期难再,何不一观,少舒倦怠也呵。”

于是,二人就到昨夜吟诗的后园去游玩散心,“月色如银”,和昨夜也没有太多差别,逛了一会儿,还是觉得无聊。于是二人另辟蹊径,决定,“就万花亭这壁,下数着大棋”,看谁弱谁强,比个胜负!一边下棋,莺莺还一边像考官一样问红娘:“围棋之说有道,棋启于何氏?中间机关胜负攻守之法,必有说焉?”红娘回答说:“围棋之道,其来尚矣。昔古有丹朱不肖,尧设此以训之。其理微妙,非智者不能明。故局方正,像地利也;道必神明,正直德也。子用黑白,别阴阳也;骈罗布列,效天文也。四象(按:指日、月、星、辰)既陈,行之在人。盖上有天地之象,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攻战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古书有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红娘的这段话,对中国围棋的历史和特点做了简明的概括。她最后说的“古书有云”,实际上是孔子的话,见于《论语·阳货篇》。

接下来,红娘又唱了六支曲子,发表她对围棋的见解:

【牧羊关】

自从尧曾置,丹朱教演习,黑白著阴偶阳奇。造化有亿万千端,疆路止三百六十。错综周天数,列布浑天仪。千古万穷秘,神仙不测机!

【隔尾】

采樵烂柯光阴逝,呕血成图妙算奇。死里逃生个中意。若是谂知,这个就理,胜固欣然败亦喜。

【牧羊关】

袖手傍观易,临输悔后迟,但当局个个着迷。守成要顾后瞻前,用战在征东击西。未做眼防点破,才得手便斜飞。门有总关处,棋无两面持。

【骂玉郎】

寻思使得心肠碎,宵废寝,昼忘食,知难见可观乎势。局面危,拈上难,冲开易。

【感皇恩】

撞着劲敌,谁肯伏低。用机谋,相数算,厮骗欺。逢生勿击,遇劫先提。满备赢,一着错,便差池。

【采茶歌】

得便宜,便收拾,成功一路是强的。十九纵横白与黑,多人迷误少人知。

这里说“胜固欣然败亦喜”,“当局个个着迷”,“棋无两面持”,“一着错,便差池”,“但便宜,便收拾”。如果不是对围棋颇有研究,老于此道,谁能道得出此中甘苦?这盘棋尚未下完,却被闻风而动、跳过墙来的张生给搅了!莺莺和红娘一见生人上场,赶紧回绣房去了。所以,这盘棋的输赢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但由“围棋闯关”,我们明确地知道,元代围棋的社会地位比前代高得多。历史的早期,比如春秋时候。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要求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要求学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缺者也。”“射、御、书、数”,加上“礼、乐”,称为六艺,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人》。可见,当时,读书人要研究诗、书、礼、乐,要实践礼、乐、射、御、书、数。当时,诗歌和音乐具有同样崇高的社会价值,射箭和驾车是上层人士要掌握的技能。从红娘上面引用孔子的话看,围棋瞠乎其后,只算是比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略胜一筹。元代围棋的地位突飞猛进,它已经和诗歌具有同样的地位——“围棋闯关”折插在莺莺和张生吟诗之后清楚表明这一点。围棋地位的提升,对促进围棋技能的发展大有裨益。

来源:《意林文汇》2018年08期     周岩壁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