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人民币上的劳动者

在前四套人民币的币面上,有许多“劳动者”的形象,很多人曾经以为,人民币上的人物是画家们“杜撰”出来的,殊不知,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确实是真有其人。

第一套人民币中的工人农民形象

作为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雕刻制版者和参与者,杨琦,幸运地成为第一套人民币10元纸币图案上的工人原型。

据了解,当初设计10元、50元的图案初稿时,决定用工人和农民一手拿铁锤,另一手拿着枪的图案。而之所以选择枪,是因当时战争仍在进行。时任印钞局长看后觉得不妥,决定工人和农民的姿势不变,把枪去掉。

设计图敲定后,杨琦被幸运地定为10元纸币上的工人模特。杨琦穿上工人的工作裤,戴上一顶工作帽,肩扛铁榔头,另外一位设计者翟英穿上房东的衣服,戴上一顶用竹篾片编的凉帽,肩扛锄头。画师为两人画肖像画,经过6天才完成。

人物像画好后,杨琦负责设计花边,翟英设计工农并肩的主图。两人完成后,再拼成完整的人民币图案。

第三套人民币中的女拖拉机手

金茂芳,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是拓荒岁月里杰出的女性之一,也是我国第三套人民币1元纸币中女拖拉机手的原型之一。

1933年11月,金茂芳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县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成分不好,她被很多招工单位拒之门外。身边跟她年龄差不多的人都到火柴厂、纺织厂上班,唯有她还没有找到工作。

尽管当时的金茂芳连新疆在哪里都不知道,路上要走多久也不知道,但为了自己的理想,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踏上西行的列车,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女军垦战士。那一年,她19岁。

1953年3月,金茂芳被分到机耕队开始跟车。当她哆嗦着手脚在原野上犁出第一犁时,也“犁”出了一个崭新的人生。感恩的同时,她一遍遍对自己说:“金茂芳你要好好干,否则你就对不起这身军装和这台拖拉机。”

至今,在金茂芳家客厅的一面墙上,还挂着一幅她年轻时的工作照,这是1952年她刚学拖拉机驾驶技术时拍摄的。

在第三套人民币1元纸币上,还有一位女拖拉机手的原型,她就是拖拉机手梁军。

梁军1930年出生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1948年,她所在学校决定办农场,派学员去参加拖拉机训练班学习。两个月后,学成归来的梁军和同学们驾驶着3台拖拉机回到学校。随后,学校成立女子拖拉机队。

1950年6月,学校宣布以梁军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她还作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40多年以后,梁军才知道自己上了人民币。离休后的一天,梁军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说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1元上的女拖拉机手原型就是她。

她也隐约记得1959年11月的时候,国产首批“东方红—54”拖拉机运抵黑龙江,她按捺不住激动,跳上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开着兜了一圈,被在场的摄影记者抓拍了下来。

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两位姑娘

1979年4月,20岁黄其萍来到北京。恰逢国庆30周年前夕,民族文化宫为举行全国民族工作展览,在全国各地挑选少数民族讲解员。幸运的是,黄其萍作为湖南土家族的代表被选中了。

据回忆,在展览当中,来了几位记者和专业摄影师,为黄其萍拍了几十张头像。1981年,黄其萍的照片刊登在《中国各民族》画册上。而1980年版的2角人民币上也见到了黄其萍的头像。

回忆起年轻时在北京的岁月,黄其萍在接受访问时兴奋地说:“在北京的日子终生难忘。同去的104位讲解员分成两个班,我担任一个班的班长和团支部书记,自然就多了很多机会参加重大活动。”

与黄其萍相似,2角人民币上的另一位姑娘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苏春熙,她也是当年被选到北京民族文化宫担任解说员。

1980年的夏天,和其他十几名少数民族少女一起,苏春熙被指导老师叫去拍照。当时,那批被选去做讲解员的朝鲜族女孩有两名,被叫去拍照的只有苏春熙一个。

1979年至1981年,苏春熙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做讲解员后,曾被留在中国民族博物馆工作,后来又回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工作。1985年至1987年先后到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1989年至1991年又去韩国工作了几年,之后,她选择回国结婚生子。

来源:《兵团日报(汉)》 2020-05-02     伊黛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