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泪铸就的《祭侄文稿》

据颜氏族谱《陋巷志》记载,陋巷颜氏,乃黄帝后裔,自春秋战国始,家声大振,人才辈出。颜氏一代始祖颜回系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学集大成者,四十代祖颜真卿乃唐世四朝名臣,书法巨擘。余自幼听父辈讲述颜回身居陋巷,苦读寒窗,真卿公帚扫黄泥,习书练字的传奇故事。每每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熟读颜氏家训,习练颜氏法帖,已成为颜氏子孙的传家宝瑜和必修之课。所以,余学书法颜为宗,不法二门。于《颜家庙》《颜勤礼》及颜氏三稿用功颇勤。近年尤喜祭侄文,砚田耕耘,临池不辍,故以“三稿斋”铭其书屋,追慕先祖,探寻稿书艺术天然秘境。

颜振卿赏石随笔(附局部)纸本

颜真卿《祭侄文稿》,被誉为继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之后的又一行书力作,为天下第二行书。此作品被历代书法大家盛赞有加,推崇备至。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名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的展览,由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展的《祭侄文稿》隆重展出,一时引起世界轰动。《祭侄文稿》何以能名扬天下,达到登峰造极的艺术高峰,让世人高山仰止,顶礼膜拜?这都缘自于他背后一段惊天地、泣鬼神、悲痛壮烈的故事。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颜氏四十代祖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唯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颜真卿又说服河北十七郡归顺朝廷,被推为联军盟主,统领20万大军,横扫燕赵之地。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并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斩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758),颜杲卿才被在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的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奋笔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唐 颜真卿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时颜真卿50岁。全篇计25行,共230字。此作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行,得自然之妙。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报效国家之英勇壮举。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统一。其后常山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扉,堪称动人心魄悲愤之作。

清人王澍曰:“鲁公痛其忠义身残,哀思勃发,故萦行郁怒和血迹泪,不自意笔之所至,而顿挫纵横,一泻千里,遂成千古绝调。”《祭侄文稿》就像一曲无声而大气磅礴的悲歌,带给我们无尽的长叹和遐想,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凤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

二是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 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集结处不拥挤,疏朗处不空乏,可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深得“计白当黑”之意趣。此稿一反“二王” 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形散而神敛。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行与行之间,则左冲右突,欹正相生,或扭结粘连,或戛然而断,一任真性挥洒。尤为精彩的是末尾几行,由行变草,速疾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

三是渴涩生动的墨法。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浓墨、麻纸)有关。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愤慨之情化为笔墨,墨是情,情见于墨,情墨交融,浑然一体,笔墨酣畅淋漓,气象万千,大气磅礴,体现出一股浩然之气和悲壮之大美。

《祭侄文稿》除以上三大艺术特色外,还有四种美,令人震撼。一是创作背景的“凄凉美”。颜真卿和堂兄颜杲卿与侄子颜季明共同联合讨伐叛贼安禄山,战争惨烈,英勇悲壮,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守城沦陷。杲卿和儿子季明双双被虏,被叛军残忍处死。这对颜真卿来说,无疑是一种狂飙悲歌,巨大的打击。在悲痛与愤慨交集之下,和着血泪写下这样的千古名篇《祭侄文稿》,其背后的凄凉和痛楚是无人能够体会的。二是跌宕起伏的“节奏美”。《祭侄稿》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行走、奔跑和狂奔。前面几行字写得相对要慢一些,如同人行走一样;往后速度逐步加快,如同人跑步一样;再往后就是奋笔疾书,如同人狂奔一样。无论哪个阶段,没有一处不在书法法度之内;不管是起笔、行笔和结字无不让人拍案叫绝。其节奏跌宕起伏,激越奔腾,文笔洗练,神采飞扬。三是承前启后的“创新美”。颜真卿的书法上承“二王”但却又与之有别,他开创了以篆书笔法写其他书体的先河。东晋至唐代,“二王”一路书体盛行天下,无论是虞世南还是褚遂良,无不如此,但到颜真卿得到了创新,创造了大气壮美的新书风,和王羲之并驾齐驱,形成雄峙千古的艺术高峰。四是精忠报国的“悲壮美”。颜真卿一生忠贞刚直,无私奉献。其爱国利民的高尚品德和个性,受到高度称赞和颂扬。其雄强厚重、端庄劲健的书风,不仅是他刚直笃厚的崇高人格的外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体现。善与美,艺与道,爱与恨,家与国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所以,我们今天不仅为颜真卿的精湛书法艺术而感动,更为他高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而感慨。心仪公德艺人品,探其博大精深堂奥,方可得之神髓。

来源:《中华书画家》2020年第03期

图片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21年第04期     颜振卿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