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媒不发达的时代,帝王,这个最神秘的政治人物往往自带附魅功能。而帝王为表明自己“君权神授”“真龙天子”的权威性,也在刻意修饰神化来包装自己。无论是通过起义还是谋弑,只要最终取得帝位,当朝或后世的史官...
画坛传奇爱侣:吴作人与萧淑芳的爱情与人生
吴作人《藏女负水》布面油画61×73cm 1946中国美术馆藏 吴作人 (1908-1997) 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对中国二十世纪美术有重要贡献。他早年留学欧洲,回国后西行变法,创...
泼水节,撒欢在泰国
在我心中,泰国一直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从芭提雅的夜色迷情到清迈的文化古城,从苏梅岛的世外桃源到帕岸岛的满月派对,泰国总能以其独特的体验满足每一个慕名前来的游客,令人流连忘返。不过,如果你还没有参加过泰...
人类的难题——赏析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
保罗·高更是一个富裕的人,他的富裕来自于早年在欧洲股票市场赚得的财富,来自在大溪地岛原始人类给予他心灵的满足;同时,保罗·高更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孤独源自他内心的寂寞,源自这无人能解的世界难题——《...
爆米花飘香的童年
走在小城的街上,忽然闻到一股香味,扭身一看,是爆米花。买了一小袋吃,又香又脆,还有奶油味。可是,爆米花摊前人迹寥寥。孩子们从超市里提着大包的零食出来,走到爆米花前面,连眼神都不会停留一下。 不由想起我...
往事钩沉 | 北京历史上的雪有多大
从气候上说,到了“大雪”,降雪次数才会增多,雪量大,范围广。据史料记载:自西汉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到民国时期的近两千年间,北京出现过大雪的年份有上百个,且明清以来更多。 李白1200多年前游幽州恰...
吴冠中烧画:作品不好,一定要烧毁
作品不好, 一定要烧毁 在吴冠中的年表中, 记载着他清晰的烧画经历, 特别是一次把200多张作品一起烧毁。 对此吴冠中认为“烧画是很平常的, 因为我的画唯一的标准是艺术质量, 作品如果表达不好, 一定...
《庄子》:一个“奇人”笔下的人间百态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几乎都厮混于名利场,千方百计,千言万语。 《论语》让我们发现了孔子,这个留着长髯的慈祥老者,总是穿着整齐干净的儒服,梳着庄严肃穆的发髻,语气祥和地说着那些礼仪教义。 《孟子》让我们看...
马蒂斯的《舞蹈》
20世纪已经离我们而去,当回头凝望它的时候,任何人都不得不感慨在这一百年里,人类生活发生了多大的改变。尽管科技和财富使大多数人受益匪浅,然而梦寐以求的幸福似乎并没有随之而来,相反,倒是数次经历了心灵危...
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
昨夜与朋友喝茶闲聊,他说人生有三个境界:生存、生活、生命;我笑着回道,我也认为有三种人生境界:物质、半物质、精神;我们相视而笑。我们都是普通的人,融入人海,也就一堆活动的物质而已;但这一堆物质却有着不...
上古神话 | 山海经之鲧禹治水
鲧禹治水,在《山海经》《史记》《尚书》《孟子》《吕氏春秋》《华阳国志》和《庄子》中都有记载,如《史记》中所载,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书》中说禹娶涂山氏之女为妻。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
人物逸事 | 乾隆“收拾”过的损坏古建筑者
故宫的螭首 自古以来,就有一些人在游览名胜古迹时,随意在古建筑上刻画一些“××到此一游”的文字,使古朴壮观的古建筑留下很不雅观的刻痕。时至今日,仍有人在名胜古迹上留下一些“劣迹”。230多年前,乾隆皇...
老子心中的“德”到底是什么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所...
《写生珍禽图》:看古代父亲对儿子的倾心培养
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花鸟画家,他想让自己的儿子也学习画画,于是提起毛笔“唰唰唰唰”,在一块不大的绢布上画满了小鸟呀,大鸟呀,乌龟呀,蚂蚱什么的,当作儿子临摹的画帖。他的儿子长大后,果然继承了爸爸的画技,...
古代是怎样庆祝“高考”中榜的?
与如今高考发榜后,随之而来,应接不暇的宴请一样,古代学子科举中榜后,也喜好宴请庆祝,而其规格、花费甚至远超现代。由于科举制度自唐代以来,分设文武两科,故宴请中鹿鸣宴、琼林宴为文科宴,鹰扬宴、会武宴为武...
成语典故 | 弹冠相庆
在中国历史上,诞生过无数杰出的巨人,他们或者名标青史垂范后世,或者因为留下了不朽的思想和文章而载入史册。探寻他们成功的足迹,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无不与家族内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有关。 ...
王守仁:“知行合一”的心学大师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故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也称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事迹记载于《明史...
庄子为何鄙薄“相濡以沫”
汉语词汇有褒贬之分,成语亦然。若问“相濡以沫”是褒是贬,今人几乎众口一词曰“褒义”。今人如此理解,殊不足怪。因为如今“相濡以沫”最常用来形夫妻同甘共苦的行为和精神,其次常用来形容发生在人们之间的一种“...
《十六罗汉图》:庞眉大目 朵颐隆鼻
《十六罗汉图》之伐那婆斯尊者 贯休(832—912),唐代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早年滞留荆州,后入浙,居杭州灵隐寺。至蜀后受到王建礼遇,赐号“禅月大师”。长于诗,工草隶,人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