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史箴图》的作者 两晋时代,道释宗教画逐渐发达起来,人物故事画极为流行,纯粹的山水画业已成立,伴随着寺观的建立,又产生了大量的壁画,陆续出现了伟大的画家。东西两晋之间,以画闻名于世的画家不下二三十人...
突尼斯的礼节
突尼斯历史上深受阿拉伯人和土耳其的影响,十分注重礼仪,称之为礼仪之邦也不为过。因此在与突尼斯人交往时,一定要彬彬有礼,入乡随俗。 突尼斯人遇见初次相识的外国朋友,多以握手的方式问候致意,以先生、夫人、...
乾隆是个女儿奴
和敬公主是乾隆唯一嫡出的公主,自然备受宠爱。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看到这个性格、相貌都和皇后相似的女儿,曾作诗曰:“一女悲何恃,双男痛早亡。对嫔嫱兮想芳型,顾和敬兮怜弱质。” 为巩固皇权,清朝自建立之初...
书画典籍进宫之路 谁都逃不过乾隆爷的手掌心
清代郎世宁《嵩献英芝图》,绢本设色,纵242.3厘米,横157.1厘米。 此图作于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是专门为皇帝生日“万寿节”而画的祝寿图。 这幅画笔法明显带有欧洲画法的元素,画中内容却完全...
审讯
我们抓获的嫌疑人登记后被带了进来,当时我正站在一旁。 “马文·C.勒基特,是吧?”值班警察问道。 “胡说,”马文不耐烦地吼道,“中间的字母不是C,是Z,也就是我母亲的姓氏Zanda的首字母,或是zer...
《职贡图》:看古人的“世界观”
“职贡图”用大白话讲,就是“看外国人” 所谓《职贡图》,指的是我国处于封建国家时,外国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上层向中国皇帝进贡的纪实图画。这个“职贡图”用大白话讲,就是“看外国人”。在世界还没有沟通得那...
“万岁”何时成了皇帝的专用词
“万岁”一词最早是欢呼、祝愿的意思。《事物纪原》记载:“战国时,秦王见蔺相如奉璧, 田单伪约降燕,冯谖焚孟尝君债券,左右及民皆呼万岁。盖七国时,众所喜庆于君者,皆呼万岁。秦汉以来,臣下对见于君,拜恩庆...
东坡居士的美食人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东坡一生多才多艺,其在文、诗、词等方面皆有极高的造诣。苏东坡这一生辉煌灿烂又坎坷曲折,他多次从庙堂之高跌落市井田野。面对贬谪,他努力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寻觅人间美味,用那份温...
《五月花号公约》诞生始末
《五月花号公约》的签订 大约500年前,一艘在海上航行了65天的船终于靠岸,停在美国东北部一个半岛的海角上。在这艘船到来后,这个籍籍无名的海角与这艘破败不堪的航船一起载入史册。宗教纷争作为再度离开的原...
虞美人与美人鱼
我说的这个美人姓虞,十七岁,稚嫩的肌肤吹弹可破,青丝微卷,眼泛秋波,长长的睫毛弯出完美的弧度,总之,符合你对一个洋气型美女的所有想象。这样的美人,容易让人想起带着露珠的玫瑰,或郁金香,忍不住想凑近了闻...
齐白石与《六虾图》:八十八岁画就传奇精品
齐白石先生像 齐白石先生是集诗、书、印、画于一身,将近现代文人画推向高峰的艺术巨匠,是近现代中国的绘画大师。白石翁擅长绘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意境浓厚朴实纯真,造型生动简明统一,色彩明快表现力十足,笔墨...
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小吃也有大滋味(二)
各种精美糕点占据了中华小吃的半壁江山。摄影 / 沈嘉禄 在前不久热映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不难看出那些个上海大亨们的爱恨情仇,无一不是在餐桌上完成的。从老妈子的一碗汤,到三姨太的私房菜,乃至大亨...
王夫之的文化理想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集大成而又开创新规模的思想家,为数寥寥,孔子集周代文化之大成,删削六经而开启汉以后中国经学思想的整体规模,经过两千多年思想家与政治家的共同诠释,成为传统思想与文化的主流与大宗。...
历史上的琅琊:王朝与豪族的恩怨
司马睿画像 海宴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琅琊榜》,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搏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不知道海宴写此小说是不是受了东晋王...
你是谁丨宗璞暖心疗愈小说
他回到家,走进卧室,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陌生女人坐在窗前的扶手椅上喝茶,感到很奇怪,于是大声问道:“你是谁?” 那女人看着他,满眼都是泪,沉默了一会儿,站起来说:“我是董芊,张过,你不认得我吗?” 张过...
如何用PPT画出3D立体画?
大家对3D立体画不会太陌生吧?也许您在展馆中的立体画前摆个造型拍过照,置身于其中,总感觉它们跟真的似的。或许会问是不是制作这样的立体画需要很好的美术功底,或者需要专门的软件?的确,美术功底是创作立体画...
两大招牌,一对兄弟——小吃也有大滋味(一)
南翔小笼包是嘉定区南翔镇的传统名产。摄影 / 沈嘉禄 在上海小吃的排行榜上,小笼包无疑是第一位的。小笼原名南翔大肉馒头,也称为南翔小笼包、南翔小笼馒头,是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传统名产,以皮薄、肉嫩、汁...
编剧圣手卢胜奎
卢胜奎在《同光十三绝》这幅写真画里,扮演的是《战北原》里的诸葛亮。卢胜奎是票友下海,他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卒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享年68岁。他的籍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大多数人...
娱乐救国:一个灰色的历史印记
20世纪30年代,“娱乐救国”曾为上流社会的一些人所津津乐道,流行于霓虹闪烁的都市,张贴在闹市街头的海报,刊印在报纸杂志的副刊。“娱乐”与“救国”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甚至举凡国难家灾,还要悬半旗禁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