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春图》:划时代的山水画

隋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隋代及唐初,这一阶段青绿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由初创逐渐走向成熟,代表人物是展子虔和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第二阶段为唐中晚期,这一阶段,除青绿山水外,又出现了“水墨渲淡”一体山水画,代表人物画家有王维、张璪等人;隋唐时期青绿山水画中具有开创意义的画家是展子虔,其代表作品《游春图》,它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与山、水不容泛和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并开启和奠定了唐代绘画的基本风格,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一、展子虔及《游春图》的艺术风格

(一)展子虔概述

展子虔是一位隋朝时期的画家,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到他“触物留情,备皆妙绝”。(1)他的绘画题材广泛,擅长画人物、车马、山水、楼阁等,在绘画领域上,可以说是多才多艺,无几不能。尤其是他在画山水画的时候,将画面中的情与景相互的结合在一起,精细妙绝,更注重画面空间上深层次的意境。《宣和画谱》称赞他画之山水为“有咫尺千里之势”。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他更是开阔眼界的去吸纳中国早期山水画的传统思想与绘画方式,将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大胆地创新出自己独特的新意,达到更高、更深的艺术造诣。

(二)展子虔之《游春图》

《游春图》为绢本,整个画面的用色主要以大青绿为主。《游春图》这幅作品是隋代展子虔唯一流传于世上的经典之作,也是距今为止中国绘画年代最长、最古的卷轴山水画的其中之一。《游春图》打破之前绘画方式的限制与束缚。人物和山水安排合理,层次分明,比例恰当,展现出了自然界的相互交替和重合。

(三)《游春图》的特色

1.构图布局

构图布局:层次分明,比例恰当。这幅作品则打破了中国早期山水画对绘画方法与绘画风格的紧紧束缚,构成了一种极其有特点的构图方式。逶迤的山路为高高的山峦作出了细节上的铺垫,两者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画面的左半部分描绘了低峦而矮小的山丘,正好与此幅画的右上部分的丛丛高山相互对立,相互呼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观者一种稳重之感。此幅作品的画面中间,细致地描绘了成片的湖水,在湖水的中间有小小的船只和不同形态的人物作为点缀,从而构成了和谐的比例关系。这种以山水为主,将人物的描绘作为点景以及合理恰当地安排殿阁舟桥的方式,使整个画面形成了层次分明,比例恰当之势,改变了中国早期山水画不成熟的状态,开创了隋朝时期山水画的新局面。

2.笔墨技法

笔墨技法:运笔成熟,表现独特。画家在描绘山峦树石的时候,善于勾画细节。宋代黄庭坚曾评论他的画为:“人间犹有展生笔,事物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主要所表达的意思是画家展子虔善于运用细笔或细线去勾画景物。比如,这幅画中对山峦树石的描绘,没有刻意地增添皴斫,也可以体现出古朴及豪迈的形象。画家在描绘人物的时候,利用细节体现出人物的形态与神态,这让观者有更深、更细微的感受。还有一点是画家善于运用“点花”的方式,点缀其中的细节之处。比如画家处理树木上的枝芽时,则会用粉点点在枝芽上作为装饰,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枝芽花苞刚刚盛开之景象。人物则也运用了这种点染的方式,让那些细小形如豆粒的人物和骏马一一呈现出来。

3.设色敷彩

设色敷彩:青绿重彩,工细巧整。中国早期山水画在用色方面比较单一,但是观察《游春图》可以发现在画面中各种景物的用色特点,还有在填敷色彩上增添了多种多样的晕染等方式,使得画面中不同景物在色彩表现上突显得更加一致,统一与完美。画家在绘松树的时候,并没有去用松针去表现,则是用深绿色进行表现,在描绘花儿与树木的时候,则用桃红色、白色以及粉色等去表现,呈现出一种富丽与朴素相结合,简单与丰富相结合的画面特点。展子虔在对人物进行描绘时则借用山林之后的片片白云去表现人物所处的背景,由此,景色可以反映出人物在春天游玩山间时的心境,这样更加使画面显得形象生动,细腻柔美。因此,我们从整体上观察《游春图》,呈现出绿茵成萌,百花开放,湖天一色,春意盎然的景色。

二、展子虔《游春图》对后世的影响

《游春图》的产生,在绘画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使中国山水画进入新的局面。观察《女史箴图》画面中的山峦与土石,《洛神赋图》画面中山峦和水域作为衬托的背景和敦煌等同一个时期在山水技法上的逐渐演变,就会显得更加通俗易懂了,更容易与唐朝的绘画相链接。同时也影响了李氏父子、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以及后代人对青绿山水画的认识,由此可见,这幅画作在中国山水画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原标题:展子虔《游春图》风格浅析)

来源:《山西青年》2017年第23期    曹帆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