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母女情——走进名画《缠毛线》

这幅画中的人物很唯美,古希腊风格的衣裙和雕塑般优美的面庞让人难以相信她们是欧洲19世纪的一对母女,像是梦幻中想象出的一幅画卷。

时光回溯至19世纪,发现那时的英国处在一个自相矛盾的时代。人们在对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满怀乐观的同时,也存在着社会心理上浓重的悲观主义和焦躁不安。在艺术领域,以弗雷德里克莱顿为首的学院派寄期望于古希腊雅典的奥林匹斯山,以期追求理想化的美。而新兴中产阶级在聚集财富的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现实严酷,他们也渴望享受一个不同于现实的世界。在那里,无论是高奏着众神之王的凯歌,还是弥漫着田园诗般的怀旧旋律,都能给他们最超现实的梦幻想象和最美好的心灵安慰。

《缠毛线》就是这样一首怀旧的田园择情诗,它记录了富裕人家的一个日常情景。母亲和女儿在自家的阳台上一起缠毛线,她们衣着奢华、面容胶好,姿态优美如古希腊的雕塑。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曾评价道,“希腊杰作的一般主要特征是一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既在姿态上,也在表情里。就像海的深处永远停留在静寂里,不管它的表面多么波涛汹涌,在希腊人的造像里那表情展示的是一个伟大沉静的灵魂。”当你细细品味画面中人物的表情,你就能体会到温克尔曼所说的这种单纯与沉静,仿佛她们不是在做普通的劳动,而是做一件神圣的事情。而这种氛围还通过背景的烘托得到了强化,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海湾,以及天空中变化万千的云彩,场景开阔而宏大。太阳从左侧照来,陶罐与白墙、竹篓与皮草、丝绸与人体,都在阳光下留下淡淡的影子。太阳是温暖的,因而所有的风景都是温暖的。从画面的整体布局,到人物的娴雅动态,无不使人感到超脱于现实之上的美,犹如置身于世俗不染的理想境界中。

弗雷德里克·莱顿勋爵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学院派和沙龙艺术的代表性人物,1878年后担任伦敦美术学院院长,在英国绘画史上声誉极高。莱顿热爱古代神话、《圣经》文学和现实生活,他以天才的古典艺术技法迎合上层趣味,弥补了英国美术中匮乏的高雅精炼的趣味,画风日趋甜美、择情;他柔和的造型、饱满的色彩与细腻的刻画常使所描绘的形象具有欢愉、轻盈的气质。这幅名作恰巧画于莱顿勋爵成为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之时,可以说代表了他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呈现出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品位与观念。

来源:《中华家教》2016年第08期

图片来源:《中学生》2014年第03期     佚名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