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审美研究

一、何为禅的定义

禅意一般指语言无法描述的一种内在感受,这是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若是要定义禅意的具体含义,禅宗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内容与形式,因为禅意是从禅宗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哲学的思考与艺术理念升华而来的。

本文说的禅意,是从禅宗一些具体的文化内涵所演变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形式的延续。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在中国流行发展的过程中,佛教与中国本土的道家、儒家、阴阳家等其他一些流派的思想相互融合,相互渐变,演变成中国特色的宗教,这就是中国禅宗。禅宗对中华民族有很深的影响。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所谓的宗教意义,对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价值理念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禅意更是一种“禅与意”的结合,禅意更是一种心理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更是一种“心”的表达。禅宗思想能促进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与禅宗的审美意识进行融合、碰撞。禅意一般借助于绘画、艺术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展现。可以说,禅意的发展源于宗教,但又与宗教有所区别。禅意与诗文、书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犹如宗教与艺术的桥梁。往往一些经典的艺术都对禅意有所体现。

二、禅意影响下的国画山水艺术

(一)山水主题与禅意的运用

在古代时期禅意慢慢伴随着文人的思想一直影响到其他方面,好似“山是山,风来山不懂”。禅宗已然在唐代的诗歌创作的方方面面得到体现。在唐宋时期很多文人都具有自己的情怀,通过具体的诗词歌赋进行表达,还有很多文人因为时局问题和个人元素往往遁入空门,这导致很多文人思想和具体的禅意相结合。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山水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创作,通过多种修辞手法进行表达,也采用笔墨的方法进行表达,如此形成了多种艺术表达方法,同时山水的题跋由此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题跋,一般是表达了山水诗词和文人思想的山水题跋,到了谢灵运的时候,打开了山水题跋的新局面。谢灵运通过对于山水的解读,提升了当时人们的山水审美意识,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基础,后来经过多位大师的努力,在唐代时期,已然成为山水画的高潮之一,唐朝以后的山水画更加注意山水画和禅意的结合。例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于自然景象的描写,把优柔婉转的自然环境描写成一幅中国特色的山水画作,更把作者自己禅意的心境、寄情于山水的情愫表达完美结合。同样禅宗的禅意也在这幅画作之中有所表达。通过对于山水的描绘的禅意,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山水与禅意相辅相成,使得山水画中的禅意具有出神入化的境界,达到禅意与境和情的融合表达。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具体描写,然后通过由体悟到心境的追求读者可以设身处地参与到自然景色之中,通过“游”和“观”体现山水之情,在游与观之中理解作者对于自然的感情和具体的艺术表达,真正实现山水与情的结合。通过上述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和禅意的具体展现,禅意与山水之景形成了“禅”意境,悠远流长的体会之情和具体感受。所以,山水和禅意包涵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是自然和人的一种“共鸣”境界的结合,同时也体现出自然的禅意。

(二)山水绘画与禅意

禅意在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是以基础的线条用法为主,其主要题材是以工笔画表现为主,其题材也是以自然景物为主。当时的山水画只是一个方面的表达,禅宗“明心见性”的思想启蒙、禅意的表达与文人的山水相结合,表达意境与禅意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气韵生动”的意境。提到中国山水画必然要提到一个文人画大师——王维,他的诗画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地位,他的画一般以山水为主,他受到禅意的影响,他的审美情趣追求悠远和心玄的境界。他的中国画一般通过色调表现,用自然物来表现审美意境,具体的“物”“人”“自然”相结合,表达自身诗画情感。

曾经有一个大文豪对于王维这样评价:王维的诗就是一幅山水画作,他的画就是一首悠扬的诗词,对于山水和诗词有了系统的认知,对于山水和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既是画作又是诗词,让欣赏者流连忘返。例如他的作品《江干雪霁图》所展示的那样,群山屹立于画面之中,险峻挺拔,画面之中,雪景是其主要的表达对象,群山之间有农舍房屋点缀而出,前面有两个人好像谈论什么事情,山水与白雪和人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出这幅作品的内在文化意境。当然,作品的构图和笔墨也有其独特的技法表现,表现出作品的诗词与画意的内涵。最主要一点也是表现出作品内在的精神境界。品鉴他的作品,首先要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欣赏,看具体的山水画作的时候,要从画作和诗词这两方面具体结合。只有从两方面的具体结合去体味具体内容,才能领悟此山此水别具一格的意蕴。传统的山水和诗词一般注重多种艺术效果,也是山水和诗词表达的禅意。山水画的意境表达是画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形式的表现性在于笔墨的渲染以及作者心境的体现。例如,王维的画中,自然景物和对于人物的描绘都充满了自身的艺术个性,表达对于“入世”和“出世”的理解。中国画家对于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多是散点透视构图法,画面中一般被分解成三个部分,构成了画面中的空间关系。这画面构图的形式一般能表达疏密关系和空间关系,使得画面看起来有超然的感觉。

(三)山水园林与禅意

1. 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相处

一般而言学习中国山水画,首先要认识中国山水,中国古典园林也是如此。中国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与自然的结合,在规划方案时就考虑到方方面面,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考量,然后形成山水、小桥、人家等和谐相处的统一局面,建造时也要考虑用料和形态顺应整体的和谐美,结合山水列于上下,参差错落,点缀成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境。

2.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指的是园林在开始阶段,要注意周围环境情况,将自然景色和园林相结合,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塑造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园林中的自然风景一般是采取搬运和人工两种方式。不论是人工还是自然都是采用模仿自然的方法,使园林的自然景色浑然天成。为了适应各种园林建筑,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建造方法。每种园林都有自己的构建特点和变化多端的形式,从多方位、多层次的角度结合园林的各个方面,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艺术特点,也是园林和审美意境的完美统一。

3. 表现含蓄,精巧雅致

所谓“看山不是山”和“看山是山”的审美关系内涵正是中国园林所追求的这种看似似是而非的境界。一般从两方面理解这种禅意,第一种是直接的观察,通过对于自然物的模仿,表达山水的自然特色;第二种则是从整体性为出发点,从构建方面来看,往往是变幻莫测的,其走廊、房屋的装饰、门窗等都有其存在的内涵。在空间建构方面,往往是中国古典的房屋建筑样式,例如,四合院样式、田字形样式等,一般组成单位都是由“间”构成。整体性方面就是由系统性、生态性、环保性、科学性等方面构成。但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园林体现的禅意。中国园林建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种类繁多,形式多变,意境也具有其文化内涵。

三、禅意在山水绘画设计中的审美研宄

中国山水可以说是山水自然景观和禅意相结合,这里的“禅意”被赋予其他的文化元素,而不是单单指代禅宗的涵义。禅意的山水画与其他儒家、道家、阴阳家等的哲学思想都有所联系,其形式多变,且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不仅仅简单追求其形,更加强调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一)源于自然

中国山水绘画的美学标准是“似是而非”,故在山水画的创作初期,追求对于构图的表达,以山水为题材,以笔墨为技法,不仅题材内容采用自然景物形态,而且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结合山水列于上下的构图,疏密有致,点缀成景,进而达到这种似是而非的精神境界。这些原则在山水绘画的创作过程中使得画面景致出现“看其骨”“似其形”的观赏效果,不仅显得画面清新脱俗,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特征。

(二)清逸空灵

在禅意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思想影响下,很多文人追求这种豁达的人生境界。文人山水画一般喜欢取春夏秋冬不同的时节景色,仿佛只有置身于这景物中,才能到达那种豁然之境界。例如,群山错乱、草木繁杂,阁楼中一位有志之士看向远方,仿佛在思考什么。阁楼的不远处是海天一色的水面、随风而动的水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通过这样的山水画作能给人以超脱物外的思想意境表达,从而理解山水绘画和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宁静悠远

中国山水画与诗歌艺术都追求远离世俗,超脱物外,寄情于景的审美特征,主体和客体的相互融合。从主体的角度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观察事物、描绘事物,情景交融。从客体角度出发,了解客体的一般规律,掌握其形态以及内在的属性。只有从这两方面出发,才能真正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完美结合。如李公年的《冬日山水图》所表达的禅意一样,画面中对于冬日景象的大致描述,断崖与树木相互交错,群山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一股风从远方缓缓吹来。整体的画面体现出作者对于群山之感受,以及自然之间和内心情感的交融,这就是山水画和禅意结合的典型代表。

(四)简远疏朗

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是一种好像了解,但是具体要谈是什么的时候,又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这也是禅意的一种具象化体现,体会自然与超然物外之哲理思想的有机结合。在中国山水绘画创作中,往往是打破了自然和人之间的固有壁垒。中国园林追求的是布局和自然景物与人工创作的结合,而山水绘画中追求的是情与意的结合。所以,从禅意的角度来说,中国园林以最小的空间去创作无限的可能。而中国山水则是在此基础之上,从构图、审美特征看待山水艺术的特点。山水绘画和禅意的结合则是这种关系的具体体现,只有相互有机结合,才能把山水绘画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四、结语

通过山水绘画和禅意的定义,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禅意运用于中国山水绘画的发展,以及禅意影响下的山水绘画的审美艺术特征。中国园林和中国山水绘画之间的禅意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对于山水园林之间的禅意所表达的审美特征,往往是一种对于自然景物和人的主观感情的具体表现;同时,这种具体的禅意所表述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通过对于二者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具体的表达,并且总结了中国园林和山水绘画的艺术审美特征,在这些审美艺术上追求超然物外的精神感受;禅意和这些具体的自然景物相融合,往往表现出的就是禅意本身对于这些艺术的影响,这就是“似是而非”和“趣味”的禅意。

 

                                                                     来源:《新美域》2022年第09期    张梦佳

A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