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萨金特水彩的魅力

一、萨金特的家庭经历以及印象派对他的启发

家庭和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萨金特也不例外。萨金特的医生父亲和画家母亲都热衷于旅游,正是这种旅居生活,使得萨金特有了体验欧洲风土人情的机会。其中,意大利是最特别的那个,他用画笔勾勒出这个如同母亲般带给他感动的地方,让这个地方一直随着他的画面流传至今。威尼斯、意大利花园、阿尔卑斯山这些都是他的主要题材,他用他的水光淋漓,让我们看到的意大利仿佛是一个身披阳光,无比鲜活的少女形象。

法国大革命席卷欧洲,对于艺术观念的改变以及一大批研究色彩的理论的出现,人们开始了对于色彩语言的思考,19世纪的印象派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这是对于古典绘画褐色调子的不满引发的一场真正的颜色革命。印象派画家打破了传统的固有色的概念,从而引入了环境色的概念,推崇户外写生,描绘阳光下受到不同光线影响的物体。萨金特绘画的一生中,莫奈是对他影响很深的人,莫奈的绘画特点就是他的画面捕捉了光带给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的、变化无穷的色彩,并且为了突出色彩这一重点,有意减弱了物体的轮廓。在潜心研究《干草堆》后,萨金特对于颜色的理解更深了一个层次,绘画中光与色的表达是他主要的绘画语言,他对于光色的理解更进了一个台阶,同时也更加追求情感的表达和画面的活力。萨金特画面明朗的色彩和绚烂的光影都与印象主义表达自然的方式不谋而合。当然,萨金特并没有像莫奈那样为了注重色彩表达而完全忽略了物体的轮廓感,他对于物体的造型更为严谨,这也是他不止于印象派之处,他的风景和人物显得更加明朗、更加富有生命力。萨金特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大师,并且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二、萨金特水彩作品中光色表达及技法

第一眼看到萨金特的水彩作品时,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被他画面里的暖色光线所吸引,画面里的光仿佛是真真切切的阳光洒下来一样。受印象派的影响,光在萨金特的手中不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和载体,而是一个烘托画面、情绪和氛围的工具。“因为有光所以五彩斑斓”,光存在于大自然中,是光将物体的本来面貌和颜色呈现在我们眼前。光的冷暖、强弱都会对物体的固有色产生影响,相对应的是画面中的色彩,比如光源越强烈,物体的对比就越强烈,颜色会更鲜艳,反之物体的对比度就会更弱,颜色呈现更加暗淡。萨金特在自己的画面中不断试验,将这些光影研究以及互补色运用到了自己的画面中,用明暗来表现光源与色彩。光的明与暗不仅能够突出主题物,增加画面的质感,也能塑造一种神秘的氛围,加上萨金特惯用的虚实结合,使他的画通常更具有节奏感。萨金特的水彩风景大多都是户外写生,因为这能使他更加直接捕捉到阳光衬托下的色彩,所以,他画中的光色呈现是浑然天成的。萨金特会根据自己想在画中表达的氛围以及意境的不同,去调整光线和色彩明暗,就如莫奈表现《干草堆》时,用不同的光与色彩来表现不同时间下被光照耀下的干草堆一样。用光来烘托自己的情绪也是萨金特水彩的魅力之处。正因如此,在他的画面中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他对于意大利、对于大自然的热爱。这些都让他的画更加独树一帜,具有他个人强烈的风格。“没有光就没有色”,光和色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可以看到,萨金特画面中的蓝天、白云、船只、花园都表现得绚烂多彩,一片生机盎然,这些大自然的美好色彩给了萨金特灵感和无限的遐想。当然,他并没有将眼前看到的东西直接照搬在画面中,而是有条理地提取和概括。不只是色彩,构图也是采用了“片段式”的构图方式,独特的裁剪让人在他的画面中分辨不出这个景色的具体规模大小,画面中的一块石头可能是岸边巨大的礁石,也有可能是细小的零碎石头。这些考究的光色构图等使画面更有节奏感和律动感,或许这就是他画面生命力的来源。

图1《白船》
图2《达芙妮》

 

三、重要作品分析

萨金特在1908年所创作的《白船》(如图1)是他受印象派光色影响之后的作品。萨金特并没有将整个海岸入画,而是选择了一个局部,精细表现并刻画了船只,这就是画家的构图特点——“片段式”构图。萨金特常常不选取一个大场景来作为绘画的主要的画面,而是选择将局部放大,将精力集中表现在物体上。正如这幅《白船》,整个画面都被船只、海水以及相交的绳索和桅杆占满,画家把注重点放在了洒下的阳光上——阳光洒在奶白色的船只上,与浅蓝色的暗处形成了颜色上以及明暗的对比,即使是暗处的颜色也非常通透。海水用湿画法铺上颜色后再用小笔触点画出被阳光照射出五彩斑斓、闪闪发光的海水,这也与背景纯用湿画的大面积铺色形成了对比。海面上的斑斑点点通过阳光反射到船身,使船身的颜色更加丰富,你看着船,仿佛自己也身处地中海海岸沐浴着阳光。再回到画上,从上往下看,用交错的线条表现的桅杆、船、海水呈现出密、疏、密的节奏感,这些动感也都是画家精心观察与设计的,体现出萨金特捕捉画面细节的敏锐,整幅画面都充满了张力与表现力。

威尼斯也为萨金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而萨金特的水彩作品大多都是以威尼斯为题材,比其它所有地方题材的水彩作品都要多。可能是因为水彩所自带的特有的流动性非常适于表达这种水上都市所特有的浪漫和神秘感,亦或者萨金特正是被这种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城市所吸引,他表现的威尼斯和其他画家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视点和构图,并故意回避了前辈经常表现的威尼斯的标志性风景。萨金特曾说威尼斯给予他的感觉是很愉快的,他边旅行边记录下了当地的风俗,并体验威尼斯给予他的安逸和愉悦。《叹息桥》就是一幅表现威尼斯风情的水彩画。叹息桥是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带有巴洛克风情的密闭式拱桥,它的两头相连的是监狱和法庭,死囚们在行刑前都会经过此桥,而这座桥梁所见证的就是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因为感叹生命的终结而使叹息桥一词得名。同时,这里也是威尼斯最有名的风景区,画家别出心裁地为观众展示他眼中的威尼斯景点。在这幅画中,阳光从斜上方直直地打在桥梁上,使得桥梁与大运河两岸的教堂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对于桥梁和两旁的建筑,画家并没有做太多的精细刻画,只是几个大笔触勾出他们本该具有的立体感,这是为了凸显出向我们徐徐而来的船只、撑着伞的游客和卖力划着船的船夫即将迈向下一个目的地。观看这幅画的人仿佛身临其境,随着船的行驶,游览着这个威尼斯著名的景点。在光与影的勾勒下,前方船夫划船的动态更具有动感和韵律,显得活泼、生动。他们在不断地划着船桨,随着水流在时不时摇晃,前方船只的动与后面建筑的静以及只表现的这一场景碎片,使他画中的威尼斯是不停运动的。正因萨金特这有心的安排,这个城市在他的画中才是鲜活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存在于书中或者是画上的地方。在光影下的威尼斯蕴藏着萨金特的情感世界。

如上文所提到的《白船》,萨金特虽然经常取景色的一小块加以表现,时常用各种船只来填满画面,但他的《葡萄牙的比亚纳度卡斯蒂略》却展现了不一样的画水的角度,整幅画呈现出来的视野更加的开阔。整幅画以褐色为主色调来表现海水涨潮时的景象,汹涌的海水强势席卷而来,重重地拍在岸边的石头上,大有侵吞之势。画面的左上角描绘的是在涨潮时海水卷起小船,船上的人倾斜着身子,努力掌着船桨,使船稳定地停在海岸沙滩上。在画面的右下角是两个男子悠闲地躺在沙滩上,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马上到来的危险,或者只是表现得是毫不在意,这一幅景象似乎出现得并不合理,让人很难理解,或许这是画家的精心安排——一静一动的对比增加画面的节奏感。萨金特在布置画面时常常会这样安排,通过裁剪,将几个碎片拼接在一起,这些画面看似毫无关系地组合在一起,当然,这些都只是笔者的猜想,我们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分析萨金特的画,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这幅画表现出的水彩技法和笔触与前面两幅完全不同,运用更加长的线条来表现海水等,笔触也更松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浪席卷下,海水的汹涌澎湃之势,这完全展现了萨金特对水的控制之准确以及对于水彩技法运用之娴熟。

在萨金特的水彩画主题中,不得不提的还有他的意大利花园系列。萨金特的花园系列表达的主要内容都是在自然环境下的雕塑,因为雕塑很能够使他捕捉到那一瞬间的阳光。阳光打下来,纯白色的大理石雕像就像是一张白色的画布,在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的背景衬托下,是周边的景色使这些纯白无暇的雕塑变得有了色彩,画家有意在用雕塑来记录光与色彩。《达芙妮》(如图2)是萨金特“波波里庄园系列”里的一幅作品,画家以仰视的角度表现雕塑,将雕塑安排在枝繁叶茂的背景前,被阳光包裹的纯白大理石雕塑与背后的深色树木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使达芙妮全身仿佛被圣光包裹,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这种强烈的对比度,让人像在画面中更有层次感,萨金特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使原本单调的事物变得和谐有趣起来。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受、塑造生动的造型以及绘画的纯粹性都给了我们很深的启发。

四、结语

萨金特认为,绘画不只是对于物体的简单临摹,而应该是一个表达主观情感的过程,一幅画要能够表达画家的内心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家应该懂得从自然中提取、简练出素材从而创作出一幅好的艺术作品。萨金特用光与色创造了一场让人震撼的视觉盛宴,并且赋予了他笔下的花、草、树木、岩石、天空等主观的情感。萨金特那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强烈的感受力,都让他能捕捉到常人所感受不到的细节。在萨金特的那个年代,没有彩色电视机,也没有互联网,可以联想到,那个时代的人们,看到萨金特描绘的阳光般挥洒的景色,能够有怎样强烈的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震撼。西方水彩传入中国已百余年,中国的画家追随西方水彩画家的脚步,或临摹研究,或远渡重洋学习水彩技艺,正是前辈们的不懈钻研,方使得中国水彩在当下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在技艺越来越娴熟的当代,画家们尝试突破水彩颜料的限制,越来越多地加入综合材料,使画面越来越丰富,题材也越来越多元,似乎水彩原本的纯粹与质朴已显得并不是那么特别重要。当我们现在再看萨金特那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萨金特水彩的魅力不仅源自于他那具有极高境界的光影和色彩的表现,以及形体的超高塑造能力,还有他对于艺术对于大自然倾注的满满热情,这也使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得以不断前进,并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水彩画家,我们更应该清楚,作为水彩的根——水与色的把控,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水彩的纯粹性依然不能忽视。

 

来源:《美与时代(下)》2022年第07期  马艺滔

A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