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名人

穿行在袁隆平的世界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饮食文化

牛奶:被塑造的白色神话

“日本民族通过喝牛奶,平均身高长了10公分”“每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这样的话语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如今,牛奶已经成为家庭必备之物。为何这样一种白色液体,能够成为现代消费体系里必不可少的部分?近二百年...
艺术综合

假如穿越回唐朝参加宴会,你会看到什么?

中古时期,唐帝国声名显赫,这种生威甚至西传至爱琴海流域,至今仍可在古罗马、古伊朗等地区的出土文物上窥见一斑。这种衣食无忧的安乐生活尤其表现于唐太宗至唐玄宗时期的图像资料中,“宴饮图”则为绘画作品中的常...
小说

卡尔维诺的“城市”隐喻

“城市里的每样创新,都会影响天空的样子”。 当北京城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密集与相似,我很难过,我想起了30年前的那个北京,很怀念它。此时,我再次翻看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一书。 《看不见的城市...
历史趣读

胰岛素的发现,医学史里程碑事件

班廷与助手贝斯特一同发现了胰岛素 提起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人们会想到相对论、人工智能、青蒿素……其实,胰岛素被发现,同样值得被后人铭记——1921年4月15日,加拿大医生班廷与贝斯特一同发现了胰岛素...
科教名人

袁隆平:母亲的教育影响了我的一生

袁隆平的一生投身于水稻的培育和提高产量,是他让大家吃饱了饭 睿智妈妈, 引导“城里娃”热爱农业 袁隆平1930年出生在北平协和医院,母亲华静是一位新社会的知识青年。她出生在扬州一个富商家庭,从小被父亲...
饮食文化

“南腔北调”的年夜饭

话说古往今来,春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而热闹的除夕夜团圆饭自然就是这节日中最不容错过的重头戏,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却大不相同。 春节的前一天称为除夕,古称“岁除”或“逐除”。北方除...
诗词

忆菊(重阳前一日作) | 闻一多

插在长颈的虾青瓷的瓶里, 六方的水晶瓶里的菊花, 钻在紫藤仙姑篮里的菊花; 守着酒壶的菊花, 陪着螯盏的菊花; 未放,将放,半放,盛放的菊花。 镶着金边的绛色的鸡爪菊; 粉红色的碎瓣的绣球菊! 懒慵慵...
近现代史

前门外的票号

摄图/张斯伟 前门外的日升昌银号和大德通银号这两座票号旧址宅院,在中国历史上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历史兴衰和更替,可惜的是这两处遗址已湮灭在历史粉尘之中,如果不是阅古读今,没有人知道这两处宅院的历史,没有人...
科教名人

袁隆平的生活趣事

袁隆平 挚友田际榕转眼已青丝染白发,年过古稀。他20世纪60年代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相继任研究员、副院长、院长及湖南省农学会会长,后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直至退休。 田际榕与袁隆平自...
饮食文化

到底什么是“澳洲菜”

每次亲朋好友来墨尔本旅游,点名要求吃一些“澳洲菜”,我都有些为难—因为怎么也想不出,到底什么是“澳洲菜”。 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出披萨、汉堡、牛排、炸鱼、薯条等食物,但它们大多诞生于美国、英国或者意大利,...
工艺美术

雍正粉彩:皇室雅玩

相较于存世稀少、如帝王般被收藏界供着的元青花,产生于康熙年间的粉彩瓷器就像是婉约低调的公主。它们不像元青花那般霸气外露,却以精致典雅、柔美清丽的气韵让世人瞩目。 这几年,“四爷”雍正在不同的穿越剧和宫...
诗词

中国的诗翁 | [德国]海塞

月光透过白云的空隙, 把根根竹梢辉映, 波光粼粼的水面, 印着古桥的清晰倒影。 景致幽雅,愉悦人心, 夜色苍茫,万物一新, 景如梦,笔传神, 莫道明月不等人。 桑树下醉倚着诗翁, 他把盏挥笔,狂书不羁...
中华千年

夜市经济: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经济形态

日入为夜,买卖之所为市。夜市与“日市”相对,是指从黄昏到黎明时间段的商品劳务交易活动。秦汉以来的古代中国社会严格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规律,就城市商业和市场而言,市场是封闭性的,日市是其常态...
文艺名家

王阳明最喜欢的称呼是“先生”

就华夏三千年文明史来看,王阳明被称作“两个半完人”之一,前有孔子,后有王阳明,半个算曾国藩;就五百年文明史来看,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就明代当时的历史来看,王阳明也堪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民俗文化

“射”礼溯源

韩愈在《师说》中嘉奖当时在太学读书的学生李子蟠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文中提到的“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见《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
绘画

梵高自画像:由生至死的注视

父亲告诉梵高:不要忘了伊卡洛斯的故事,他想飞到太阳;当飞到了一个高度时,他失去了翅膀,掉进了海洋。大多数人,都是命中注定要追求很久,才能找到光的。梵高追到了这束光,同时追到了死亡。 梵高《戴草帽抽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