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登国际《雨屋》之一 近年来, 沉浸式艺术如涨潮般在国内兴起。这一链接多领域的新兴艺术形式, 凭借令人惊艳的表现效果与视觉震撼而广受欢迎。 沉浸式艺术的核心是“沉浸”, 意为让观众更关注眼前的...
盖房礼仪:“说鸽子”
谈到“说鸽子”,年长的木瓦匠都有印象,意谓“说富贵”“说喜话”,是一种趋吉避凶的古老习俗,一般人家尤其是乡村人家盖房,主家都要求匠人“说鸽子”以求吉利,而匠人亦巴望“说鸽子”讨几个欢喜钱。 为什么把说...
一个你不知道的“张飞”
提起张飞,可能你立马会想到那个黑脸的、勇猛冲动的莽夫形象。但是历史真相告诉你,这是罗贯中跟我们开的一个大玩笑。 温文尔雅美男子 与《三国演义》以及京剧舞台上的形象相比,张飞本人不仅不丑陋粗鲁,还风雅至...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节省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这已经变得和金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是一个习惯。我这样说,实在是因为俭省的机会其实很廉价,俯拾即是遍地滋生。比如不论牙膏管子多么丰满,但你只能在牙刷毛上挤出1.5...
今天你够“潮”吗?
Yayoi Kusama,Pumpkin 在最近两年的艺术品收藏界,“潮文化”“潮艺术”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儿”,甚至可以与传统概念中高雅、经典或是深具哲思的艺术作品分庭抗礼。原来,“潮文化”是属...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
人们常用“八拜之交”来形容人与人的关系十分亲密,胜似亲人。但是你知道这“八拜之交”中的“八拜”是哪“八拜”吗?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是友谊的意思。旧时指结拜的兄弟、姐妹为八拜之交。...
刘备才是个大牛人
提起刘备,想必大多数人对他都没有好印象:一个只会哭鼻子的伪君子;以宗亲名义招摇撞骗;假仁假义善于收买人心;成功只是因为一时幸运身边有良将良相;过于感情用事而拖大家后腿……在这里我只想告诉你,这是罗贯中...
女为悦己者瘦, 何时兴起
说起减肥,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一系列骨感美人。瘦已经成为爱美女生无可争议的王道。看着女星们越来越尖的下巴和越来越瘦弱的肩膀;看着她们通过非健康手段甚至手术刀,将不可能变成可能,那种为了追求弱柳扶风效果而对...
有些路啊,走下去才知道它有多美
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和唯一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 人生路,已走过大半,回望来路,会想象,如果重回年轻时候,是否会选择另一条路,经历不一样的生命旅程? 当年轻的你面临选择时,总会听到各...
《西斯廷圣母》:文艺复兴之光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
满堂客家大围——岭南乡间的家族城堡
广东始兴,满堂客家大围 一个细雨的早晨,我到了粤北第一古郡——始兴县,这里因保存着200多座客家围屋而闻名。客家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如果行走在南方赣、粤、桂、闽、台五省区客家人聚居的乡...
“通吃东吴”的诸葛瑾
“诸葛”,因为诸葛亮成为绝顶聪明的代名词。上一次我们已经谈到,从史实上看,诸葛亮只是被刻意神话的、重文轻武的普通人而已。但诸葛家族的确出过“文武全才”的人物,不过这个人却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 在...
真实的宋江起义
举旗造反 反抗朝廷“重税”做起义军首领 在宋朝上百次的农民起义中,宋江所领导的这一支无论是规模,还是对宋朝当局的打击,都非常小。梁山水浒文化研究专家孔德雨认为,宋江确实举行过起义,导火索是宋朝当局为解...
找到生活的慢
这是一个以快为尺度的时代,人类对速度的欲求填满了地表的每一处角落,地球和我们的内心已经越来越承载不起。生活需要慢下来,给自己,也给地球,一个喘息的机会。 喘息不是精神懈怠,不是时光虚抛,而是厚积薄发,...
绘画史中最神秘的作品《蒙娜丽莎》
一、《蒙娜丽莎》的创作背景 1503年,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自己的家乡佛罗伦萨创作了经典画作《蒙娜丽莎》。这幅画是达·芬奇经过四年的时间创作而成的,是一幅高达77厘米,宽达53厘米的经典肖像画。《...
闰月节,被忽略的中国“敬孝节”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通常每年的四、五、六三个月都有个小长假:四月初的清明、五月初的五一、六月初的端午。然而有些年却有点特别:端午跑到六月末了,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有些年恰逢闰四月,农...
鲁迅的爱梅情结
在鲁迅先生的美术藏书中,有一套《百梅集》,共三卷,封面签条为宋体排印字体,签条已霉点遍布,但书内品相良好,为北京鲁迅博物馆二级文物。 鲁迅自幼热爱美术,从上私塾时起就注重收藏带版画的书,如《山海经》《...
历史揭秘:真实的杨家将
《杨家将》连环画封面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不夸张,不典型化,不脸谱化,不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艺术的魅力便要打些折扣。千百年来,杨家将的故事就在这种艺术化过程中逐渐丰满、丰富了,满足了人们对忠...
早起让我看见生活
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就可想。记得从前俞平伯先生有两行名诗:“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在这“暖暖、远远”的情形之下,毅然决然地从被窝...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永不离家的“北方蒙娜丽莎”
如果你此生不去荷兰,可能再没机会看到那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中的少女“踯躅于明暗之间,仿佛此去即与我们永别。” 2014年6月,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结束长达两年的世界巡展,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