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斯廷圣母》:文艺复兴之光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中世纪末期,随着奥斯曼对东罗马帝国的不断侵略,东罗马人民在逃难的同时,将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和艺术珍品带到了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来宣传人文精神。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文艺复兴通过一种区别于欧洲延续1000年之久的中世纪传统所不齿的所谓堕落方式重新让人回归了这片从罗马帝国崩塌之后就一直隶属于天国的古老大陆。总结就是通过各种可被感知,实实在在的方式,让那个一直只琢磨自己死后是升天堂还是落地狱,压根就无暇顾及实际生活现状的愚钝之人重新恢复理智,好好振作脚踏实地找回为自己而活的那份感觉,学术上唤为理性的回归。文艺复兴通过一种看上去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离经叛道的前卫方式,通过一批掌握跨领域知识的复合人才(当时被称为“文艺复兴人”),将欧洲这片大陆交回到生活在那里的活生生的人的手里。而这一批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使徒”所运用的知识,几乎全部来自于中世纪之前的世界。也就是说,文艺复兴之后的历史学所谓“近代的西方”时期,欧洲的人们就不像以前那样天天只是忧心忡忡地担心自己上不了天堂而不停忏悔和赎罪了。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不再是主的天国,而是人的乐土,一切遵循“以人为尺度,去丈量世界万物”。由此“人”重拾了依靠自己的信心,明确了活着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只有我们自己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只有我们自己可以让尘世的生活充满鲜花,也只有我们自己可以缔造出伟大的奇迹不断完成超越,让人格不断尽善尽美。

二、西斯廷圣母

1.背景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创作的众多圣母像中最为著名的一副。是一副祭坛画,是用来装饰西斯廷教堂的礼拜的,所以得名“西斯廷圣母”。西斯廷教堂的礼拜是为了纪念教皇西斯廷二世而重建的。所以拉斐尔在构思的时候,就决定把西斯廷二世画在画面上。

2.赏析

作品的构图颇具特色,整幅画面就像是一个舞台。当帷幕慢慢打开之时,圣母玛利亚就怀抱着圣子从云端缓缓走了下来。

代表人间教权的教皇西斯廷二世恭敬地站在圣母的右侧,他右手轻轻地抓住自己的披风,左手则指向前方,目光真切地注视着圣母。虽然他的脸上较为平静,但是从他的这些动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内心的激动。

代表百姓的圣女渥瓦拉屈膝跪在圣母的左侧,她形象清秀,她转过头望着画面下方的两个小天使,脸上浮现出甜蜜的微笑,显示出无限的母性。

画面下方那两个天真的小天使是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他们的目光仰视,让人不由自主地就跟随他们的目光往上看,最终再次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圣母的身上。

3.创作过程

1512~1514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

1514年,拉斐尔应教宗列奥十世要求主持圣彼得教堂的建造工作,这期间,他绘制了《西斯廷圣母》,这幅画以甜美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被认为是拉斐尔所有圣母像中集大成者,是他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如果说拉斐尔早期圣母像还偏于平民气质,而这幅画中的圣母已登上了女王式的宝座。

三、结语

文艺复兴发生在中世界之后,在长期的压抑之中,人们寻求一种个人精神的解放。这种解放在当时的时代若希望被承认,需要往上追溯到一个根源。因此之所以称之为复兴乃是暗指抛弃中世纪的神圣性统治的概念,重新在希腊罗马古代社会中寻求对于人本身的思考,并且在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坛三杰及代表作品)出现以后进一步进入对于人处在自然之中的客观现实的思考。

这一时代的主旋律是人文主义精神,它的实质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人体不再被视为超越尘世、仅提供灵魂短暂栖所的躯壳,而成为人间生活的工具,同时顺理成章地变成人间欢乐的理想工具。

(原标题:浅谈文艺复兴时期——《西斯廷圣母》)

来源:《明日风尚》2019年第06期    艾飞雪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