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字不是字,它是很古老的喜庆符号,传承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天南海北,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大概都能见到。 据说双喜字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宰相王安石创造的。960多年前,王安石年方弱冠进京赶考,路过马家镇。马家镇...
把死人救活的“癫子”神医
清嘉庆、道光年间,湖南邵阳出了个神医周学霆。他有个别名叫梦觉道人,写了本奇书叫《三指禅》。 周学霆出生于今湖南新邵县潭溪乡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幼年体弱多病,但头脑聪明,反应敏捷。13岁那年应童子试,名列...
史上最幸运的战俘:第一位到达非洲的中国人
杜环 他是史上第一位几乎走完了丝绸之路全程的有真实姓名记载的中国人,后世的人们将其与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摩洛哥的伊本·白图泰并称为中外三大著名旅行家。但其实,这个响亮的名头却始于他人生一次重大的不幸遭...
李显忠:南宋抗金的一把利剑
南宋孝宗皇帝,准备选一个将军,将之图像挂在宫内,以壮观瞻,压制一下金朝使者的嚣张气焰。他的想法一出,朝廷大臣都异口同声,推举一人,此人就是李显忠。 李显忠是陕西清涧人,十七岁时便一鸣惊人。 当时,金军...
一份奏章改变命运
西汉政治家倪宽是汉武帝时代有名的儒学大家,文化修为颇高。他从一个基层小官吏一直做到了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列。史载其“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务在得人心;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
感性、理性与悟性——谈怀素的狂草书法创作
怀素,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尤善狂草。平时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
“修身”从“知耻”开始
中国文化在个人品行德性方面,历来讲“修身”。“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人格,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准备条件。逻辑上讲,如果“身”不“修”,便不足堪当治平大任。所以《大学》里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
徐渭花鸟画中的自我独白
生活于明代中后期的徐渭,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上创造出了震古烁今的艺术成就,开创了极具个性化的粗笔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新局面。他的作品中传达出强烈的自我独白,而且与传统文人画家笔下的自我独白大相径庭。传统文人...
抵达人生的自在和轻松
人的心理有时候是很古怪的,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更古怪的是,一旦自己得到了,似乎更不愿意让别人得到。 前者,是想在平等中求得内心的平衡。后者,愿在优势中继续保住自我的优越感。 这种古怪,本质上是...
山水画中“龙脉”的开合起伏
一、山水画中的“龙脉” 清初画家王原祁有《雨窗漫笔》传世,论及山水画的章法布局、气韵境界,其中有关“龙脉”的理论蕴涵深远。他认为:“画中龙脉,开合起伏,古法兼备,未经标出。石谷阐明,后学知所衿式。然愚...
寻找羞愧
何为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感到不光彩,羞愧;那怎么对耻有感?这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还真不好说。 先讲一个真事儿。马家辉,大家都知道吧,香港学者,常在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里出镜。有一次,马...
从梵高到原生艺术
一、何为“原生艺术”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原生艺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不仅仅局限于西方国家,许多亚洲国家也逐渐开始广泛地关注原生艺术的现状与发展。尽管如此,“原生艺术”一词对于当下受众群体而言...
治世,须先修心
孔子在《礼记》礼运第九篇之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中的忧郁美
一、关于忧郁美的研究界定 关于忧郁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认权威规范的界定和表述,前人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几种说法:德国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在他的作品《忧郁》中,最早提到了忧郁这个词,他通过作品展示了一个...
静坐如僧侣
看了一幅《僧侣的姿态》的摄影作品,心生震撼。画面取材于一列奔驰的火车车厢内,6个饱受旅途劳顿的旅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摄入镜头的旅人或坐或卧,疲惫状态凸显无遗。 与其他5个旅人不同的是,画面左侧居中...
八大山人的艺术道路
一、八大山人的时代背景 八大山人作为明宗室后裔,宁潘戈阳王朱权九世孙,自天启六年(1626)出生,至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以前一直居南昌王府,过着虽然不奢侈但也很安逸的王孙生活。八大山人从小就接受...
我们有多久没有认真等待过了
我们追求便捷和效率,流连于快速变幻的信息世界。就像高温环境下运动的分子,高速振动着,无序而持续,用零碎细散把每个时刻填满,不时焦虑不安。 我们有多久没有认真等待过了? 车站,午后,天气阴沉,你什么也没...
重阳节是如何与菊花结缘的
重阳节自古以来有三大习俗:登高、赏菊以及插茱萸。北宋文豪苏东坡曾有诗云:“菊花开时即重阳。”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菊花与重阳节绑定在了一起? 菊花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先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对菊...
八大山人“留白”艺术
魏晋时期谢赫所著的《古画品论》中的六法中,提到“经营位置”之说,从此绘画史上开始了构图的概念,北宋郭若虚在其所著的《图画见闻志》中也曾写道:“六法精论,万古不移。”这更加肯定了“六法论”对绘画评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