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的风俗长卷——《万寿盛典图》

《万寿盛典图》局部

《万寿盛典图》,清王原祁、宋骏业等绘图,朱圭镌刻,清康熙五十六年 (1717) 内府刻本。版框高22.7厘米,半框宽17.9厘米,图版146幅,各页画面接续,总长度约50米。文半叶九行,行十九字。此书有清康熙五十六年原刊本传世。本文所介绍的《万寿盛典图》,为清成亲王府旧藏刊本,应该是清帝赏赐给成亲王的旧物,现藏首都图书馆,刻印精美,图文清晰,保存完好。卷首有成亲王永手书五言律诗一首,诗曰:

北阙层城峻,西宫复道悬。乘舆历万户,置酒望三川。花柳含丹日,山河入绮筵。欲知陪赏处,空外有飞烟。

描绘了万寿长卷中康熙帝从西郊乘舆回宫沿途的景况。墨迹旁钤“成亲王章”、“皇十一子成亲王诒晋斋图书印”、“皇十一子”等朱印。成亲王是康熙帝之孙,乾隆帝之第十一子,也是清代知名的书法大家。书中还钤有“马二”、“马氏彦祥藏书”、“彦祥心赏”等朱文印,可知此书曾被著名藏书家马彦祥先生收藏。

《万寿盛典图》是《万寿盛典初集》一百二十卷中的第四十一、四十二卷。《万寿盛典初集》为清马齐等奉敕纂修,是为庆贺清圣祖康熙帝玄烨六旬寿辰而编制的一部大型文献。

康熙五十二年 (1713) 三月十八日,是清康熙皇帝六十大寿。大寿前,各直省老人来京为康熙帝祝寿,各自在西直门搭建祝寿棚。许多官员及绅衿老民也赴京祝寿。康熙帝颁诏天下,并赐千叟宴,大宴朝内外官员士庶等一千八百四十六人于畅春园正门前,举行盛大庆典。皇帝圣诞称“万寿节”,因此这部大型记录汇编称为《万寿盛典》。其内容包括六大部分:一宸藻,康熙帝撰写的诏谕及文赋颂诗;二圣德,对康熙帝孝德、谦德、保泰、教化的恭奉之词;三典礼,有关贺诞过程中的朝贺、銮仪、祭告、颁诏,以及敬老、庆贺;四恩赍,朝廷对宗室、外藩、臣僚、耆旧的封费,以及蠲赋、开科、赏兵、恤刑的情况;五庆祝,包括记述盛典的图记、外省大臣入觐、臣下贡献、瑞应等情况;六歌颂,皇子、大臣、词臣及各类人物的颂词等。卷端题名《万寿盛典初集》,是因预备此后每十年为康熙皇帝庆祝一次大寿,续做二集、三集。可惜康熙帝在康熙六十一年就过世了,享年69岁。

书中的《万寿盛典图》长卷最为世人称道。主绘者王原祁是清代画坛“四王”之一,宋骏业、冷枚等也都是清初画坛名宿。刻图者朱圭乃镌刻名工,刀法精湛,为长图增色不少。长卷由王原祁、宋骏业为总编绘,内廷善画之供奉多人参与其事,分别绘记朝贺礼仪及臣民庆祝活动之场面。图前后相连,展开成一长卷。所绘景致自西郊畅春园至清宫神武门,描绘写实,举凡园林亭台、城池庙宇、歌楼舞榭,銮驾执仗、官员兵弁、市井百姓,处处生动,纤毫毕具,惟妙惟肖,记录了当时皇城内外百官朝贺、万民称庆的一派盛隆景象。

《万寿盛典》四十三、四十四卷为《图记》,记述了万寿长卷图中描绘的各种庆典活动,不过顺序和图卷正好相反,是从康熙帝自畅春园出发,抵达神武门的过程。

此图最早为清代宫廷大画家冷枚开始着手绘制。冷枚,清代宫廷画家,大约生于1669年,卒于1742年。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焦秉贞弟子。善画人物、界画,尤精仕女。所画人物工丽妍雅,笔墨洁净,色彩韶秀,其画法兼工带写,点缀屋宇器皿,笔极精细,亦生动有致。冷枚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好学,其扎实的绘画功力,很快得到皇上的赏识,在康熙五十年 (1711) 左右,他已成为内廷画院的领班人物。

《万寿盛典》卷四十“庆祝一”载奏章所言,发起者是做过《南巡图》的宋骏业。宋骏业 (?—1713) ,字声求,号坚斋,一号竖甫,江苏常州人,一作长洲 (今江苏苏州) 人。官兵部左侍郎。善书画,笃好山水,因绘《南巡图》聘王翚于家而画学大进。曾为纂修《佩文斋书画谱》总裁官。画宋元人小品,清韵可挹。他在庆典结束后的四月一日,上奏请求让冷枚在他家中汇写,并说:“谨将都城内外经棚黄幕万姓擎花献果之诚、遮辇之盛共五十余处,汇写全图,敬呈御览。付乞皇上俯允,臣请许臣私偶次第加工,造成墨本,以付剞劂,昭示遐迩,共识生平”,说明是绘写粉稿在前,然后造成墨本,雕刻上板印刷。这项工作至五月三日交给了王原祁,《清实录》在康熙五十二年六月的记载中说:“上谕大学士等曰:汉人中,史夔、宋大业、宋俊业、张志栋等,皆甚无耻。……宋俊业以能画,在内廷行走,乃一险人,专事结党,学问不及,朕知而远之。”可能是康熙皇帝对他不满导致换人,宋随即在六月去世。

王原祁 (1624—1715,一说1646—1715) ,字茂京,号麓合,一号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康熙九年 (1670) 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登第后,专心画学,山水能继祖法。康熙朝王原祁以画供奉内廷,鉴定古今名画,四十四年 (1705) 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值南画房,充《佩文斋书画谱》纂辑官。王原祁画承董其昌及王时敏之学,受到皇帝宝爱。他肆力于山水,领袖群伦,形成娄东派,左右清代画坛三百年,成为正统派中坚人物,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并称“四王”。王原祁接手《万寿盛典图》之时,宋俊业的画稿“所勾图稿止有城外一半,自西直门至景山一路尚未勾出。粗定稿本不无疏密参差之处,应加补改” (《万寿盛典》卷四十) 。可知王原祁并不满意冷枚的画稿而重加改正,至康熙五十二年十二月初稿才成,并得到了康熙帝的好评。此后直至文字总撰写完成的康熙五十六年,才刊刻完成。《万寿盛典图》实际上由十四位著名宫廷画家合作完成,卷末署名:“康熙五十六年春正月臣冷枚……徐名世奉敕恭画。”说明冷枚也在后来的绘画班子中任职,其他那些宫廷画师也是享誉当时的著名画家。

《万寿盛典图》构图严谨,采用传统的俯瞰透视法,自右至左依次排开,精细描绘出从畅春园到清宫神武门,沿途臣民为康熙祝寿的盛大场面。图画幅幅相接,连绵不断,形成长卷。自畅春园到西直门,一路上张灯结彩,清廷的各个中央机构和各地官员搭建了为康熙祝寿的各色皇棚、龙棚、经棚、金殿,棚里摆放着官员精心准备的寿礼,金殿里挂满寿幛,寿幛上写着对皇帝的赞美和贺词,另有直隶竹式戏台、四川六省戏台、苏州府棕结戏台、茶饭房戏台等若干戏台,戏台上锣鼓喧天,上演着为皇帝祝寿的吉祥戏剧。据朱家先生考证,这些活色生香的戏台正上演着《双官诰》、《鸣凤记》、《西厢记·游殿》、《玉簪记·问病火偷诗》等等大戏 (朱家《〈万寿图〉中的中国戏曲表演写实》) 。此外连像歌台、节节高歌台、故事台等正演唱着曲艺和鼓书。沿途百官分队而列,远远望见皇帝的銮驾到了,无不磕头祝寿。随行的太监则笑咪咪地向跪在地上的官员们分发寿桃、寿糕等点心,让臣民们分享皇帝的福寿之喜。

《万寿盛典图》不仅有宏大的场景,还有细微的人物描绘。图中的人物,有的表演弹唱,有的悠然观赏,有的骑马张望,人物刻画生动而不呆板。其中宫殿园囿、瓦舍人家刻画十分写实,至今仍能依稀辨别出其地址,可以说是一部清代康熙年间京城写真图。

《万寿盛典图》把康熙皇帝庆寿的整个行程都用图画的形式一一记录下来。纵览全图,随着画中的行程走上一遭,仿佛穿越时空,似乎身临其境、亲自参加了庆典一般。其中人物的服饰、建筑的样式以及各种反映民俗、民情的物件,都为我们留下了清代康熙年间形象的历史图画。日本的《唐图名胜图绘》即依据此本翻刻,但由于不了解北京的街巷和建筑,绘刻错了不少地方。

万寿长图由享誉当时的镌刻名工朱圭主操剞劂,版刻十分精美。朱圭 (约公元1644—1717年) ,清康熙间苏州人,字上如,住奉诸巷,曾任鸿胪寺序班,镌刻过《凌烟阁功臣图》、《耕织图》、《避暑山庄诗图》、《石濂和尚行迹图》、《无双谱》等多种版画名作。此本镌刻刀法细腻圆润,流畅自如,人物刻画虽小而不失生动,很好地再现了画家的绘画神韵。

可以说,《万寿盛典图》是名画家与名刻工共同创作的经典之作,亦不愧为清前期殿版画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木刻版画艺术的重要作品之一。同时也为后人考察清初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典章、制度、民俗、风情、建筑、宗教等,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对研究北京的城市历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康熙之后,乾隆皇帝在八十寿诞时,也命人制作了一套《八旬万寿盛典》。《八旬万寿盛典》也是一百二十卷,首一卷,清阿桂奉纂,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 武英殿聚珍版印本。其中卷七十八至卷八十为图绘,名《八旬万寿盛典图》,描绘了乾隆八十寿辰时举国上下普天同庆的盛大场面,也十分盛大精美。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2013年第05期        刘乃英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