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嬉 清代皇家的冰雪嘉年华

冰嬉,是中国古代对冰上运动的统称。这种最早在隋唐时期东北少数民族中间广泛兴起的运动,曾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青睐,并将其定为大清国俗,几乎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冰嬉活动。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档案,一同感受冰嬉曾带给人们的那些欢乐。

兴于民众 盛于皇室

中国东北地处寒冷地区,每到冬天冰天雪地,历史上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很早就发明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冰上活动。据《隋书》记载,当时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室韦人”盛行“骑木而行”。“骑木而行”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行进速度,而且可以防止陷入沟中,据说在冰雪中疾行甚至能追得上奔马。到了唐代,居住在长白山以北、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人,开始使用“竹马”在冰雪上滑行,其方法是人站在竹片做成的“竹马”上,手握一根棍棒,用力一撑就可以向前滑行十几米。“骑木而行”、“竹马”不仅解决了雪地难行之苦,更为人们增添了冬日乐趣。

到了宋代,冰上运动更加兴盛,并最早出现了“冰嬉”一词。《宋史·礼制》就有“幸后苑观花,作冰嬉”的记载,可见“冰嬉”已成为皇宫里王公大臣们经常参加的活动项目。

努尔哈赤的“冰嬉”运动会

努尔哈赤在征战兼并北方各部时,曾遇到一个名为巴尔特虎部落的强劲对手,几次兴兵攻打却都未能如愿。一年冬季,努尔哈赤再次举兵,又是伤亡惨重。就在努尔哈赤与众将士商讨对策派兵增援的危急关头,一位叫弗古列的将军自告奋勇要求带兵前去增援,努尔哈赤将信将疑批准了他的请求。弗古列则早有准备,其所属部队士兵各个都是冰上高手。弗古列命令士兵换上冰上装备连夜出发,清晨时分,弗古列率兵神降,迅速将已经疲惫不堪的巴尔特虎部落击败,并乘势攻下了巴尔特虎部落。捷报传来,努尔哈赤大喜过望,对弗古列给予重赏,同时也开始对滑冰、滑雪等冰上运动另眼相看。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辽阳后,天命十年(1625年)曾在太子河上举办过一次“冰嬉”运动会。保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满文老档》对此次盛会作出详细记载“乙丑年正月初二日,汗率众福晋、八旗诸贝勒、福晋、蒙古诸贝勒、福晋、众汉官及官员之妻,至太子河冰上,玩赏踢球之戏。”随后,努尔哈赤还在冰上举行盛大宴会,杀牛羊款待参加此次盛会的诸王贝勒及福晋,直至夜晚才尽兴而归。

定“冰嬉”为国俗

清军入主中原后,“冰嬉”这项运动也随之在关内很快流布开来,特别是乾隆皇帝对“冰嬉”尤为喜爱,不仅大力提倡冰嬉运动,甚至将其与满语、骑射、摔跤一并定为“大清国俗”,同时为提高滑冰速度和翻新表演样式,还在清军部队设立了由1600人组成的“八旗冰鞋营”专事冰嬉表演。

一般而言,皇家举行“冰嬉”活动选在冬季“三九”的第六天,地点在北京西苑三海之内的北海漪澜堂、五龙亭或是中南海瀛台。每逢这时,偌大的北海冰面俨然变成了一个大型冰上运动场。冰场中央平行设有三座旗门,由128名八旗兵组成的射手一字排开,手持弓箭从旗门鱼贯穿过,形成漩涡状列队,威风凛凛,煞是好看。随着号令一响,各弓箭手竞相而出,疾速滑向旗门。他们有的在速度上一争高下,有的在花式上勇于创新……当时速度滑冰分为官趟子八式,即初手式、小显荡式、大晃荡式、扁弯子式、大弯子式、大外刃式、跑冰式和背手跑冰式等;滑冰花样更是种类繁多,有单人花样滑、双人花样滑、多人叠罗汉、冰上倒立、击鼓舞刀等等。冰嬉比赛不但场面宏大,同时还设有丰厚奖品。出色的表演者将获得皇帝的嘉奖,即便没能拿到名次的也会得到一定的恩赏,“冰嬉”也成了清代皇家冬季里的一场盛大冰雪嘉年华。

冰上游戏流行民间

到了清朝末年,随着国力的衰退和西式滑冰的引入,昔日盛极一时的皇家冰嬉活动逐渐衰落,但一些传统的冰嬉活动却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特别是在沈阳冰上游戏活动最为热闹。当时流行的冰上游戏有“打冰尜”、“滑冰车”、“跑冰鞋”、“轱辘冰”……

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辽宁人大多还对儿时冬季里或是“滑冰车”,或是“跑冰鞋”中竞相追逐、互相嬉闹的场景留有深刻的记忆。如今,轮滑旱冰场、室内真冰场让人们不必等到冬季就可以享受滑冰乐趣。而到了冬季,辽宁各地开办的滑雪场和各大公园临时浇铸的冰场更为人们提供了滑冰玩雪的机会,冰上运动已经成为百姓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冰嬉”——曾经盛极一时的皇家“冰雪嘉年华”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今天我们仍旧在滑冰、滑雪等活动中汲取着冰雪带来的欢乐。

李影    (图片由辽宁省档案馆提供)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