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般的真实自然——扬·凡·艾克绘画中的自然含蓄美

《根特祭坛画》

尼德兰艺术

尼德兰是位于欧洲北部的一个历史区域名称,它包括今天所指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北部一部分。它是莱茵河、马斯河和些耳德河流入海之地,地理条件优越,早时就成为欧洲西北地区重要的贸易运输枢纽。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出现了两个艺术繁荣地,一是意大利,二是尼德兰,其南北呼应,共放异彩。尼德兰艺术形式主要是绘画艺术,对此时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它没有意大利厚重的历史遗产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解剖学理论。其艺术形式脱胎于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风格和拜占庭细密画。15世纪尼德兰艺术家创作了大量的祭坛画和木板画,画面纤细精巧以至繁琐。这样的风格同他们的民族习惯是分不开的。

尼德兰属于日耳曼民族。“日耳曼”这一词最早出现自恺撒的《恺撒战记·高卢战记》中,是对所有莱茵河以东民族的统称,他们这些民族在语言、文化、思想和习俗上是较为接近的。在思想方面,他们善于思考,条理清晰,会不厌其烦地耐心地反复做一件事情,喜爱钻研,有实干精神。民族性格使得日耳曼人“重实质多于形式,喜欢真实多于美丽的外观,喜欢复杂的、不规则的、自然的事物胜过经过安排的、修剪的、美化的、转化的东西。这种本性在于他们的宗教和文学中占据着主导思想,也支配了他们的艺术,在绘画上尤为突出”。也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刻画纤细、精巧、注重细节、自然真实。

 

扬·凡·艾克绘画艺术特点

文艺复兴尼德兰艺术是以凡·艾克兄弟为前锋的,哥哥是胡伯特·凡·艾克,弟弟就是扬·凡·艾克。扬·凡·艾克大约生于1390年,对他文献记载较少。他在1422年进入荷兰营当侍从,1425年为菲利普公爵的画师,1441年去世。如今他留存于世的作品有20件,其中《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代表了他乃至西方画家在肖像画方面的最高成就。

扬·凡·艾克的绘画生涯中,有两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一方面是他对油画的改良。当时西方绘画用一种叫做“坦培拉”的颜料作画,也可称之为“蛋彩画”。这种用蛋黄调和出来的颜料所作的画不透明,颜色易干,难以反复涂染,色彩过渡表现不佳,使得画面层次感、立体感难于呈现。而扬·凡·艾克反复试验以亚麻油和核桃油做调和剂,使作品富有透明感而有光泽,改变了画面上易干的颜料从而可以随心所欲地层层上色,表现出事物色泽变化的层次感、立体感。这一发现震撼了当时的画家,纷纷效仿学习。另一方面是他对自然之光的表现尤为重视,表现出如镜子般真实的画面。扬·凡·艾克继承了14世纪末细密画家布西科对大气透视和光影的处理,善于用高光和反光增加食物的光感及立体感,在画面上所有事物都离不开光照所反映出的质感。他的作品会使人感到光将空气作为传递媒介照亮了这个世界的万物,一切都是如镜子般的真实自然。“这种有顾忌的现实主义,这种精确提供所有自然细节的渴望,都是盛极的中世纪所独有的精神。”

扬·凡·艾克的主要作品分析

正如我们所说的,扬·凡·艾克一生中所流传至今的画作约有20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属《根特祭坛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这两幅经典作品。

《根特祭坛画》赏析

《根特祭坛画》是凡·艾克兄弟两人于1415年开始创作,直到1426年哥哥胡伯特·凡·艾克去世,由其弟一人画至1432年完成,历时18年。画成后安置在圣贝文教堂。

《根特祭坛画》分内外两个部分,由24幅绘画作品采用折叠屏风形式组合而成。平时作品闭合而只能看到外侧的画面。每当礼拜盛会时打开,内侧的画面会映入眼帘。《根特祭坛画》的主要一面也正是内侧的画面。内侧的画面分两层,上层是圣母、耶稣和施洗约翰、奏乐和唱歌的天使,及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下层有“羊的崇拜”及其他场景。画面色彩丰富,光影效果丰富,细节处理严谨,人物表情平和典雅,富有诗意。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赏析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一幅肖像画,描绘了在尼德兰的意大利商人阿尔诺芬尼与他的新婚妻子。那时尼德兰没有法律证明的婚姻虽合法,但也会出现许多问题。阿尔诺芬尼邀请扬·凡·艾克绘制此幅绘画以证明他与妻子的正式婚姻,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的“证明书”。在作品中部镜子上方,扬·凡·艾克用具有装饰性的文字写下了“JahannesdeEyckfuithic1434”,即“1434年扬·凡·艾克在此”的字样,为阿尔诺芬尼夫妇的婚姻作证明人。

在作品中,阿尔诺芬尼夫妇两人携手站立在自己房间中央的吊灯下。阿尔诺芬尼身着深色宽松长衣,头戴黑色礼帽。他的妻子则身着绿色长裙,头上围着白色头帕,其腹部隆起而非有身孕,乃是当时女性服饰的一种时尚。室内还有小狗、拖鞋、床、镜子、窗户等事物,描绘同样真实。其中一些事物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如小狗代表忠诚,拖鞋代表着圣经,而主人公没有穿鞋代表着脚下神圣的土地。在画面中央的镜子非常引人注目,其增加了整幅画面的空间层次感,在原有的空间中又巧妙地设计出了第二个空间,通过镜子中事物的描绘又为我们解答了阿尔诺芬尼和他的小狗目光朝向的原因。镜中从背面给予描绘,不仅看到背部的阿尔诺芬尼夫妇,从中还看到了在阿尔诺芬尼和小狗目光朝向的门口站着两个人物,其中一位可能就是画家本人的写照。镜子周边的十个突起上画有十幅小画作品,这十幅作品中有八幅讲述的是耶稣受难,两幅讲述的是复活后的故事。空间虽小,但是绘制精细,这一如细密画的特点。

扬·凡·艾克不愧是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绘画艺术的大师,他一生对绘画的热爱如痴如醉。不满于当时的绘画材料,通过自己的试验发现了用亚麻油或核桃油作为调和剂来创作作品,改善了以前用蛋黄调和剂而带来的易干、通透性差的状况。这是西方美学史上重大的发现,改变了整个西方油画的创作面貌,对后世影响深远。有的人认为他是油画的发明者,其实在他之前已出现油画,只是技术不成熟,而扬·凡·艾克改良的油画,促使油画的发展及推广开来。经他改良的油画材料能有力把握细节,对他注重细节的描绘无疑是有用的,表现出事物在光照下的色彩明暗变化,将自然之光的变化融会到作品中,加之细密画的作画风格,使画面如镜子般的真实自然。扬·凡·艾克是西方油画史及美学史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

来源:《美与时代(中)》2018年第07期     左吉龙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